竹林七賢的由來,指的是中國三國魏晉時期的七個人。他們最初被稱為“七賢”,即嵇康、阮籍、單濤、向秀、劉玲、王戎和阮鹹。
在公元240年至公元249年(三國魏初)的十年間,他們經常在河南省新鄉市山陽縣與焦作市修武縣交界處的竹林裏唱歌,喝酒唱歌,放飛自我,自得其樂。後來人們和竹林這個地名合稱為“竹林七賢”。
他們藐視禮儀,灑脫灑脫,體現了真正的名人自愛的人格特征。
竹林七賢之作嵇康,擅長古琴,作品有《福琴》、《無愁與樂》、《難自然與學》、《養生》、《與山聚源絕交》、《贈士參軍詩》等。
阮鹹:他制作了同名樂器——“阮鹹”,精通旋律,但在文學方面沒有留下作品。
劉玲:《好酒徒》,傳世佳作《酒德頌》。
向秀:竹林七賢解體後,寫《思舊賦》。
阮籍:傳世作品《大人先生傳》與劉玲的《酒德頌》風格相近。《詠懷詩》82首,包括《大莊論》和《鄭沖勸晉王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