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板兒秋雨齋隨筆》記載,西域女子選擇秋夜初去田裏摸瓜,稱為“摸秋”。可能和西瓜的形狀像孕婦的肚子有關,瓜有兒子象征有兒子。在中國的習俗中,“瓜”總是與繁衍後代密切相關。都說秋天能摸到熟瓜,預示著姑娘能找到好老公,女人能多生兒子。為了保證摸瓜好,壹般白天把瓜放在確定的位置,晚上允許女性“摸”。此時的“觸秋”就像是壹種占蔔活動。隨著西瓜種植的擴大,城市裏的人們開始在初秋吃西瓜。
還有壹個起源,比較可信,也比較科學:西瓜雖然從宋代傳入中原,但並沒有大面積種植,所以當時並沒有形成立秋吃西瓜的習俗。然而,在西部地區,在西瓜的原產地,卻盛行著立秋吃西瓜的習俗。因為西域地處我國西北,緯度較高,在立秋前後西瓜剛剛進入采摘期,所以立秋吃西瓜是嘗鮮。這壹習俗在清代影響了南方,當時江蘇、浙江、上海等地的西瓜已經進入最後的市場,人們對立秋為什麽吃西瓜給出了各種解釋。有人說立秋吃西瓜可以消除夏天積聚的滯氣,也有人說可以為冬天積攢“威望”,其實只是北方習俗的影響。然而,有壹點應該承認,那就是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冷,市場上的西瓜數量日益減少。人們在初秋又吃西瓜,這意味著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