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jià n。
漢字釋義:
1,用腳踢的玩具,用皮或布包裹,洞內插著雞毛:毽子。踢毽子。
2、形聲:出自毛、建生。
3.毽子下面是壹個圓形支架,上面有羽毛,可以用球拍兩邊打,也可以踢。如:雞毛。
4、毽子,用雞毛、狗毛、羊毛制成的遊戲裝備。扔下銅錢等重物,玩的時候不斷往空中踢,以免落地。
漢字筆畫:字裏有65,438+02個筆畫”疊疊”,筆畫順序為:左、橫、橫、豎鉤、橫折、橫、橫、豎、橫折、si。
漢字組合:毽子,毽球,踢毽子,毽子,櫸木毽子。
毽球的發展
踢毽子在這壹時期得到了進壹步發展。明代學者、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劉東在《帝都風光略》中寫道:“柳綠空,柳踢毽子死。”可見踢毽子已經成為民間諺語的內容,發展成為幾個人壹起踢的技能運動。踢毽子在清代達到頂峰,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不僅用來鍛煉身體,強身健體,還將踢毽子與書畫、下棋、放風箏、養花養鳥、唱黃兒等結合起來。
所以踢毽子的活動更加廣泛,尤其是年輕的參與者。當時有這樣壹首童謠:“壹個毽子,踢成兩半,打壹個花鼓,纏壹根花線,內踢外翻,八仙過海,九十九,壹百。”說明踢毽子已經到了相當普及的程度。中國民間毽球愛好者刻苦練習,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