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環境幹預:改水、改廁、綠化等。
(3)信息幹預:通過健康教育、交流、咨詢、義診、小冊子等措施,向人們提供有益於行為改變或維持的知識和信息,促使農民形成將促進行為改變或維持的態度、意識和價值觀,掌握健康技能,最終促進人們的行為改變。
(4)人際幹預:利用社會示範、從眾等社會心理現象對人的行為進行幹預的過程。(5)服務幹預: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就近免費測血壓服務,為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提供安全套。
(6)藥物幹預:通過服用藥物來改變人的行為,應用於心理和行為治療。為了改變人們的行為,必須找到人們行為產生、維持和消除的影響因素,並針對這些因素采取幹預措施。條件反射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因為受到環境條件的刺激而產生、維持或消除的,環境條件的反復出現促進了某種行為的建立、維持或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