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治病蟲草危害過程中,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奪取高產、穩產,防止因施用農藥而帶來的汙染,就必須科學合理地使用農藥。合理使用農藥就要以最少的藥劑,獲得最大的防治效果,同時盡量減少對作物及環境的汙染,保證對人畜、農作物及魚類等的安全,對害蟲天敵影響較小,能延緩病蟲草害對農藥產生抗性等。為此,要首先了解農藥的藥劑特性、防治對象和使用條件的關系,才能達到經濟、有效、安全的目的。
(1)安全用藥。根據《中華人民***和國農業部公告(2002年第194號和第1999號)》無公害草莓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有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劑、狄式劑、汞制劑、砷、鉛類、敵枯雙,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強、氟乙酸鈉、毒鼠矽、甲胺磷、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異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環磷、治螟磷、內吸磷、克百威、涕滅威、滅線磷、硫環磷、蠅毒磷、地蟲硫磷、氯唑磷、苯線磷、氧化樂果、水胺硫磷、滅多威等及其他高毒、高殘留農藥。所有使用的農藥均應在農業部註冊登記。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和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參照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執行。
農藥能否在草莓上使用,使用次數的多少,使用時間的確定,除取決於是否造成藥害外,還取決於其毒性的大小。為充分發揮農藥的效果,減少副作用,達到經濟、安全、有效的目的,必須嚴格按農藥安全準則用藥。
(2)對癥施藥。農藥的品種很多,特點不同,防治草莓病蟲草害的種類也很多,各地差異也甚大,危害習性也有變化,應針對防治對象,選擇最合適的農藥品種。自然生物(病、蟲、草)在不同地區的生存環境中,它們的耐藥力會有不同程度變化。因此使用農藥之前必須認識防治對象和掌握選擇適當的農藥品種,參考各地植物保護部門所編寫的書籍、手冊,防止誤用農藥,達到對癥施藥的理想效果。
(3)適時施藥。施藥時期應根據有害生物的發育期及作物生長進度和農藥品種而定。各地病蟲測報站,要做常年監測,發出預報,並對主要病、蟲制定出防治標準。如發生量達到指標,應施藥防治。施藥時,還應考慮田間天敵情況,盡可能躲開天敵對農藥的敏感期。如除草劑施用時既要看草情還要看“苗”情,如用芽前除草劑,絕不能在出芽後用。草莓主要關鍵生育期的防治參考前面的內容。
(4)適當施藥。各類農藥使用時,均需按照商品介紹說明書推薦用量使用,嚴格掌握施藥量,不能任意增減,否則必將造成作物藥害或影響防治效果。操作時,不僅藥量、水量、誘餌量稱準,還應將施用面積量準,才能真正做到準確適量施藥,取得好的防治效果。
(5)均勻施藥。農藥的各種劑型施用方法有所不同,使用器械也各異。目前施藥機具的主要類別有噴霧機、噴粉機、顆粒撒施機、煙霧噴射機、拌種機等,每壹類機具中又有很多種。各種農藥所施用的機具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和性能,而施藥時,液體藥劑噴灑、粉劑噴施、顆粒劑撒施、毒餌投入均需考慮使用的器械和機具的性能、特點,才能很好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藥劑均勻周到地分布在作物或有害生物表面,取得科學、高效的防治效果。如噴灑除草劑時,使用專用噴頭——激射式噴頭,可減輕由於細霧飄揚使作物受到藥害。超低容量噴霧法,要求霧化細度能達到50微米左右,霧滴能在空中飄移運行相當長的時間、距離,不至於很快落到地上。使用手持低容量噴霧器時,不可將轉盤噴頭塞到作物下層來使用,否則不但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反而對草莓造成損害。
施藥時加入合適的黏著劑,也叫展附劑、展著劑、濕潤劑。黏著劑能增加農藥在作物、昆蟲體表的附著能力,減少風雨對藥劑的吹失和沖刷,增加農藥的殘效,提高防治效果。如紙漿廢液、皂角、大豆粉、洗衣粉、拉開粉等,聚乙醇、乳酪素、皮膠、肥皂等作黏著劑效果也很好。如將洗衣粉等加入藥液中,施藥後遇到小、中雨也不易把藥液沖刷掉。做法是每667平方米藥液中加洗衣粉50克~100克,拌勻後噴施,不宜久放。
(6)合理選擇農藥。在壹個地區使用壹種農藥防治同壹種病蟲害,長期連續使用,往往藥效明顯減退,甚至無效,且容易使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如殺蟲、殺菌劑連續使用,害蟲及病原菌產生抗藥性更明顯。近70年來產生抗藥性的害蟲種類已達600余種,病菌發生抗藥性的種類也有數十種之多。特別是壹些菊酯類殺蟲劑和內吸性殺菌劑,連續使用數年,防治效果大幅度降低。
出現有些藥劑的藥效減退現象時,要註意應從多方面加以調查、分析,找到準確的原因。因為任何壹種農藥的藥效,除了藥劑本身的毒力水平以外,還要受到其他多種因素和條件的制約。如自然條件,溫濕度差別,噴藥技術,使用濃度,配制毒餌所用餌料是否新鮮適口,防治對象是否對口等,不要輕易地做出結論。抗藥性的預防,主要是輪換用藥、混合用藥、間斷用藥以及科學的施藥技術。
①輪換用藥。輪換使用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品種,是延緩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的有效方法之壹。如殺蟲劑中有機磷制劑、擬除蟲菊酯類制劑、氨基甲酸酯類制劑、有機氮制劑、生物制劑等幾大類,其作用機制都不同,可輪換使用;殺菌劑壹般接觸性殺菌劑如代森類、無機硫制劑類、銅制劑類都不大容易引起抗藥性,是較好的可輪換用藥。需要註意的是壹般內吸殺菌劑,如苯並咪唑殺菌劑(多菌靈、托布津等)及抗生素類殺菌劑等,比較容易引起抗藥性。
②混合用藥。科學混配農藥。當前國內外對農藥的混用和混劑都非常重視。為減緩抗藥性的發生速度,按作用方式和作用機制不同,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有效成分的農藥制劑混配在壹起施用,稱為農藥的混用。為了混用而加工出售有兩種以上有效成分的農藥制劑稱為農藥混合制劑。根據其用途不同又分為殺蟲混劑、殺菌混劑、除草混劑、殺蟲殺菌混劑、殺蟲除草混劑等。合理科學地混用農藥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緩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或擴大使用範圍兼治不同種類的有害生物,節省人力和用藥量,降低成本,提高藥效,降低毒性,增強對人畜的安全性。如乙黴威與多菌靈、甲基硫菌靈、乙烯菌核利混配;BT乳劑與殺蟲雙混用等均有增效作用。滅多威與菊酯類混用;雙硫滅多威與氨基甲酸酯、有機磷混用;有機磷制劑與擬除蟲菊酯混用;甲霜靈與代森錳鋅混用。混配的農藥同樣也不能長期單壹使用,也需輪換用藥,否則也會引起抗藥性產生。並非所有農藥都能混用如遇堿分解的有機磷殺蟲劑不能與堿性強的石硫合劑混用。可以混用的農藥,其有效成分之間不能發生化學反應。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是高效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與有機磷殺蟲劑為有效成分的混配制劑。
③間斷用藥。已產生抗藥性的藥,在壹段時間內停止使用,抗藥性現象可能逐漸減退,甚至消失。如過去防治蚜蟲使用的內吸磷、對硫磷等引起蚜蟲的抗藥性,經過壹段時間的停止使用後,抗藥性基本消失,藥劑的毒力仍可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