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防震減災常識測試 家長測試:壹、學生意外傷害最多的是交通事故,作為家長我們平時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在道路出行中的壹些安全知識?(12分)答:1.1.走路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壹定要靠路邊走。
2.過馬路要走人行橫道、天橋或地下通道。3.遵守交通信號,紅燈停,綠燈行。
4.不鉆(越)越交通隔離設施。5.不在車輛臨近或前後橫穿馬路,不在馬路上扒車、追車、強行攔車或拋物砸車。6.
6.不在馬路上追逐奔跑、嬉戲、打鬧、玩耍,不邊走邊看書。7.夜間行走盡量選擇穿淺色衣服、戴淺色帽子,有路燈的地方過馬路。
II.如果家裏煤氣泄漏,我們應該教孩子怎麽做?(12分)答:在沒有明火的情況下,現場壹定不要玩耍或接聽電話,用毛巾蘸水捂住口鼻,立即開窗通風,如現場允許盡快關閉閥門和電源,如有明火:關閉電源和廚房門,直接撥打119報警求救。三、當孩子獨自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應教育孩子怎麽辦?(12分)答:不要讓陌生人進屋。
學生測試:壹、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己?(12分)答:地震發生時,頭腦清醒、沈著冷靜是至關重要的。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邊;不要躲在陽臺上;不要躲在容易破碎的物品下;不要隨意點燃明火。
如果地震發生時妳在室內,如果離門窗較遠,可以暫時躲在堅固的家具下面或墻角處,這樣比較安全。此外,還可以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口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躲避。
逃出主震後,應迅速撤離到寬敞的室外。撤離時註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棉被等柔軟物品保護頭部。
如果地震發生時,妳在室外空曠地帶,這是最幸運的事。如果是在建築物密集的地方,最好用手或錢包等軟物保護頭部,並盡可能做好自衛準備。
並迅速遠離變壓器、電線桿和柵欄、狹窄的小巷等。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建築物、煙囪、電線桿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築物或樹木,要離開橋梁、立交橋和高速公路,到空曠的野外比較安全。
地震雖然是造成人員傷亡的自然災害,但並非不可預防。如果能抓住時機,利用防震知識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鳥、獸的異常躁動;地震時蹲在桌下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損失等。
二、如果妳住在樓房裏,發生地震時我們應該怎麽辦? 12 分) 答:如果妳住在樓房裏,發生地震時,不要試圖跑出樓房,因為時間來不及了。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進兩面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
還可以躲在桌子、櫃子等家具下面,以及室內的角落裏,註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到陽臺和窗戶邊躲藏。
三、如果妳在教室裏,發生地震時我們應該怎麽辦? 12 分) 答: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自己的課桌前。當地震晃動稍減弱時再跑出去,跑到空曠的地方,不要擁擠撤離。
四、電視裏講遊泳要註意幾點?這幾點是什麽?(12分)電視裏講遊泳要註意四點:1、不能由家長帶領,擅自去遊泳;2、不要到河邊、池塘遊泳;3、下水時要做準備運動,要在身體淋濕的第壹時間:4、不能炫耀比賽。五、如果發生火災,我們該如何逃生自救?(16分)答:當火災來襲時要迅速逃生,不要貪戀財物。
當受到火勢威脅時,要趁機穿上浸濕的衣服、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沖出去。穿過濃煙逃生時,要盡量使身體貼近地面,並用濕毛巾捂住口鼻。
身體著火時,不要亂跑,可以就地打滾或用厚衣服壓住滅火。發生火災時,不要乘坐電梯,應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室外著火時,門已發熱,切勿開門,以防火勢竄入室內。要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住門窗,並潑水降溫。
如果逃生通道全部被大火封死,應立即返回房間,用手電筒、揮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口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不要盲目跳樓,可利用疏散樓梯、陽臺、排水管等逃生,或將床單、被罩撕成條狀連接繩索,緊緊拴在窗框、鐵欄桿等固定物上,順繩滑下,或下到未著火的樓層脫離險境。
2.地震知識講座聽後感
地震發生時,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壹般為12秒鐘,此時要保持鎮靜,可進行疏散,迅速有序地撤離到選定的安全地帶,不要擁擠在樓梯和過道上。
辦公桌下面或衛生間等跨度較小的房間。在教室裏,躲在桌子下面或角落裏。
在車間裏,妳可以藏在機床下面或小房間裏。在劇院、賓館可以藏在椅子下面 如果學校教室為磚砌平房,地震時坐在離學生門口較近的地方,可以迅速從門窗逃到外面。
遠處的同學可就地躲在桌椅下或靠墻趴下避難。住在高層的同學,地震時不要跳樓,不要擠在樓梯口,應迅速躲在樓道等跨度小的空間。
同時,廣大同學應就近躲在桌子底下,即使樓房倒塌,也會有生存空間。地震前都會有預警。
現在我們知道這種預兆是:地下水變得渾濁、發花、冒泡、無味;雞、鴨、豬、羊到處亂跑、尖叫;老鼠逃跑,魚在水面上跳躍。這種情況表明,地殼將發生彎曲、起皺和斷裂,並將發生地震。
目前,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很難準確預報地震,我國的地震預報可以說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目前,世界上任何壹個國家都很難準確預報地震,我國的地震預報可以說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遼寧省海城地區發生了6級以上的地震,地震前,***多次叮囑室內人員全部安置在防震棚內,並反復宣講地震只知道,結果把人員傷亡降到了最低限度。因此,防震的關鍵是預報及時,準備充分,掌握抗震救災知識。
二是制定家庭防震方案。壹旦發生地震,可能會使我們的供電、供水、供熱系統、交通系統、生活必需品供應系統、信息系統以及醫療衛生系統受到壹定程度的破壞,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因此,我們應該制定家庭防震預案。
首先要排除室內高掛物、櫃子、木架上垂直擺放的物品,改變其擺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掉落傷人。同時要清除壹切易燃易爆物品。
床要移到遠離玻璃窗的地方。在窗戶上貼上防碎膠帶。
將防震包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為了脫離危險,妳可能只來得及拿壹件物品,應急物品放在裏面,它會幫妳度過難關。
這些物品包括現金、飲用水、預防流感和痢疾的藥品等。第三,學校要做好震前準備。
在中、小學要普及防震知識,地震帶上的學校要有防震訓練的計劃,如果在上課時發生地震,老師要立即簡單明了地指揮學生就地閉眼,蹲在課桌下。壹定時期內可能發生地震的地區。
家庭和學校要經常溝通。地震災區有條件的學校要準備好救災物品,如:急救醫療用品、防寒防雨用品、工具等,以班級或教室為單位發放,直至人手壹份。
發生地震時如何保護自己?壹旦發生地震,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建築物、煙囪、電線桿等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築物或樹木,離開橋梁、立交橋、高速公路,到空曠的野外比較安全。地震雖然是造成人員傷亡的自然災害,但並非不可預防。
如果能抓住時機,利用地震知識可以保護自己,如地震發生前觀察鳥、獸的異常躁動;地震時蹲在桌下可以減少地震造成的傷害等。可見,學習地震知識非常重要。
強烈的地震往往會造成房屋倒塌、堤壩決口、大地下陷等情況,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為了在地震發生時保護自己,應掌握以下應急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內,突然發生地震,要迅速鉆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洗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間隙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地帶。如果地震時房屋倒塌,應躲在床下或桌下,千萬不要亂動,等地震停止後再向外逃生或等待救援。
2.如果妳住在樓房裏,地震發生時,不要試圖跑出樓房,因為已經來不及了。最安全有效的辦法是:及時躲到兩面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子、櫃子等家具下面,以及室內的角落裏,註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到陽臺或窗下躲藏。
3.如果正在上課時發生地震,不要驚慌,更不要跑出或爭先恐後地沖出教室。靠近門口的同學可迅速跑到門口,中後排的同學可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應緊貼墻壁,雙手護住頭部。
4、如果已經離開了房間,地震壹停,不要馬上回屋拿東西。因為第壹次地震過後,還會有余震,余震對人的威脅會更大。
5- 如果地震發生在公共 **** 場所,不能慌張逃跑。可以隨機應變,躲到附近比較安全的地方,如桌櫃下面、舞臺下面、水池裏等。
6.如果在大街上,千萬不能跑進樓房躲避危險。不要在高樓下、廣告牌下、窄巷、橋頭等危險地方逗留。
7、地震發生後,如果被埋在建築物內,首先要設法清理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等捂住口鼻,防止煙霧窒息;註意保存體力,設法尋找食物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首先,發生大地震時不要著急。
破壞性地震從人們感受到震動到建築物被破壞平均只有12秒鐘,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妳應根據所處的環境迅速做出保護安全的選擇。如果妳住在平房裏,妳可以迅速跑向門口。
如果妳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應立即切斷電閘、關閉煤氣,臨時躲避到衛生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桌子、床等下面,震後再迅速撤離,以防發生強烈余震。
地震發生時,首先要找地方躲避。
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員聚集場所如果發生地震,最忌驚慌失措,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體下面,待地震發生後再有序撤離。
三、地震安全常識
第壹,當地震臨近避難場所時,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是緊急避震的較好辦法。這是因為地震預警時間很短,人往往無法自行行動,加之門窗變形,從室內跑出來非常困難;如果是在樓房內,跑出來更是幾乎不可能。但如果是在平房裏,發現有預警現象,室外比較空曠,可以爭取跑出去避震。
二、躲在室內,堅固、不易墜落、能遮擋身體的物體或物體旁邊小、空曠、有支撐力的地方;室外遠離建築物、空曠、安全的地方。
三、應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迫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時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的堅固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晃動,暴露在堅固物體之外而受傷。
四是要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部,有條件時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等墊在頭上,保護頭頸部;低頭閉眼,防止異物傷眼;有條件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灰塵和有毒氣體進入體內。
五、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溢出;要避開人流,不要擁擠。無論在什麽場合,街道、公寓、學校、商店、娛樂場所等,都要如此。因為,在人群中不僅不能脫險,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受傷。
擴展:
地震的前兆
壹、地下水異常
1、水位、水量的異常變化。如幹旱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大;用水季節水位不降反升或泉水斷流。有時還會出現井水自流、自噴等現象。
2、水質變化。如井水、泉水等變色、變味(如苦、甜)、變渾、有異味等。
3、水溫變化。水溫超過正常變化範圍。
4、其他。如冒花、噴射聲、井壁變形等。
二、生物異常現象
動物是觀察地震前兆的 "活儀器",它們常常在地震前出現各種異常行為,給人們預測災難的臨近。目前已發現數百種動物在震前有壹定的異常表現,其中有20多種異常反應較為常見,最常見的動物異常現象有:
1、驚恐反應:如大牲畜不進圈、狗狂吠、鳥或昆蟲亂飛、非正常群體遷移等。
2、抑制異常:如行為變得遲緩,或呆若木雞,不知所措;或拒食等。
3、習性改變: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不怕人,青蛙大量上岸等。
三、電磁異常
電磁異常是指地震前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日光燈等發生故障的現象。最常見的是收音機失靈、手機信號減弱或消失、電子鬧鐘失靈等現象。
四、地聲
臨近地震前,往往會有壹種聲音從地下深處傳來,這就是 "地聲"。地聲壹般在震前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更早出現;以震前幾分鐘出現者為多。
五、地輝
地輝也是震前的壹種宏觀現象,我國在多次地震前都觀測到過,它們壹般出現在震前或震時,也有出現在震前幾小時或更早的。
地光的顏色很多,有紅、黃、藍、白、紫等,有的還像電光火石。它們有不同的形狀,包括帶狀光、片狀光、球狀光、柱狀光和火光。
參考資料:
四、防震常識
原作者:
原出版社:河西鎮中心小學
學校防震減災知識 壹、地震常識 1、什麽叫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地球的振動。它源自地下的壹個點,這個點被稱為震源。震源發出的振動,在大地中傳播。地面上最靠近震源的點稱為震中,它是最早接收到振動的地方。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發生在海底或沿海地區的強震會引起巨浪,稱為海嘯。地震極為頻繁,全球每年約發生 500 萬次地震。 2. 為什麽會發生地震?地球的結構就像壹個雞蛋,可分為三層。中間層是 "蛋黃"--地核;中間層是 "蛋白"--地幔;外層是 "蛋殼"--地殼。地震壹般發生在地殼中。地球在不斷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斷變化。由此產生的力使地殼巖層變形、斷裂和移動,從而發生地震。3.地震有前兆嗎?這些前兆是真實的嗎?我們能否利用它們做出判斷?壹般來說,地震是有前兆的。例如,先有小震後有大震,地下的電、磁、熱、水等物質的運動變化,都可能影響生物界的神經,從而產生地震前兆,但這些前兆並不完全可靠。從地震監測的角度分析,如果監測網的精度和廣度足夠,我們就可以綜合分析這些變化,從而推斷出大地震是否來臨。但是,也有壹些地震是沒有前兆的,地震發生的原理也比較復雜。二、學校防震知識 桌椅擺放要與窗戶、墻壁保持壹定的距離,以免墻壁倒塌傷人,留出壹定的通道供緊急疏散,將小、弱、殘學生安排在便於避震或能迅速撤離的方位;加固課桌、講臺,便於躲避地震;檢查並加固教室內的懸掛物;門窗玻璃貼好,以防地震發生
五、學校防震知識 (壹)學校防震知識 1.
壹、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的同學,要在老師的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可就地蹲下,雙手護頭,註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品。不要回教室。地震發生後,要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去!
二、家庭地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室內避震比較現實,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生存相對安全的地點,可稱之為地震空間。
這主要是指坍塌體大、支撐力強所形成的空間。室內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床沿下、實木家具附近;?室內墻根、墻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較小的地方。
三、市民**** 地方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擠到出口處,避免擁擠,避免人流過大,避免被擠到墻邊或圍墻內。?
(1)體育館等場所: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註意避開吊燈等懸掛物;?用書包保護好頭部;等待地震過去,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2)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場所:
選擇堅固的櫃臺、商品(如低矮的家具等)或柱子側面、內墻角等處。
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
盡量避免站立或站立不穩。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窗或櫃臺;?避開高而不穩的架子或放有重物和易碎物品的架子;?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3)在行駛的電動(汽車)車內:?
抓緊扶手,避免摔倒或碰撞;?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過後再下車。
四、室外地震?
選擇空曠地帶避震:蹲下或躺下,避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隨便回房間。
(1)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建築物,尤其是玻璃幕墻的建築物;過街天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
(2) 避免危險、高聳或懸掛的物體: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起重機等。
(3)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墻;磚石、木材等堆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