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地貌得名--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km2。它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 5A 級旅遊景區、中國生物圈網絡成員。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 "中國最美的地方"。
"色如臥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是指陡崖峭壁的陸地紅層地貌。丹霞山以赤壁為特征,集 "雄、險、奇、秀、幽 "於壹體,是發育最典型、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全山有山峰680余座,石壁、石寨、石柱、穿洞、天生橋、最高峰八寨海拔619.2米,是我國低海拔山地風光的典型代表。
"曲江山水聞已久"(唐-韓愈),"絕境知嶺南"(唐-胡曾)。丹霞山古稱曲洪山、韶石山,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至此奏韶樂而得名,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名勝和宗教名山。有別川禪寺、金石巖寺、仙居巖道觀等數十處寺廟遺址,108座古山寨遍布境內。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詩文和傳說,有摩崖石刻、題刻、壁畫 300 多處。
丹霞山由丹霞、巴寨、少司、飛花水、仙蹤五大公園和錦江、鎮江兩條風景帶組成。目前,已開發了長老峰旅遊區、燕園石旅遊區、翔龍湖旅遊區、錦江畫廊旅遊區、竹筏漂流景區,是壹個以自然觀光為主,集科普、考察、攀巖、探險、休閑度假為壹體的旅遊景區。
群峰如林,疏密有致,造型奇特,別具壹格,氣勢非凡。這裏懸崖碧水,溝壑縱橫,雲霧繚繞,晨鐘暮鼓,竹影婆娑,松濤陣陣,山居古木,阡陌縱橫,炊煙裊裊,山水田園風光,美不勝收,令人神往。
詳見《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2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提名引、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掩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境內。以丹霞地貌為主景區和自然遺產地,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
丹霞山風景區韶關丹霞山別名:光夏山。公園主要分為丹霞景區、少司景區、巴寨景區、神仙跡景區和錦江畫廊遊覽區。截至目前為限,已開辟了丹霞景區的長老峰遊覽區、仰元石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錦江畫廊和八寨景區是壹個自然山水遊覽,集科考、攀巖、科考、探險、休閑度假為壹體的景區。丹霞山主峰景區 它分為上、中、下三個景觀層。基層為金石巖景區。有始建於北宋的金石巖石窟寺、夢覺關、通天洞、百丈峽和最具典範的赤壁等景點。中層為別傳寺景區層,有嶺南十大禪林之壹的別傳寺,以及壹線天、雙池碧蓮等景點。攀登丹梯鐵索即達山頂,是登高望遠、飽覽丹霞異彩,是觀日出、賞晚霞的絕佳去處。
陽元山風景區--因有全國奇觀陽元石(高28.5米,直徑7米)而得名,景區遊覽面積6平方公裏,首要景點為陽元石,北面為坤元山,壹陰壹陽相互對應。有古寺混洞、七生成橋、三古盜洞和浩瀚的擬人、擬鳥、擬獸的山石造型比和。細美寨始建於明代,寨門扼懸崖棧道之口,險如西嶽之西峰。
祥龍湖景區--位於丹霞山南側山谷中,因其湖貌酷似壹條騰飛的青龍而得名。沿湖有龍須樟、九龍峰、仙居巖、迷霧巖、乘龍臺、祈龍臺等十八個自然景點。錦江景區--錦江像壹條玉帶從南北穿行在丹霞山的群峰之間,沿岸的赤壁溪、朱碧回瑩、竹夾岸,色彩斑斕。如今開發的10公裏水上遊覽線,沿途數十個景點珠璣彌漫。下遊至望江亭,可見遍布山石盆景的仙山瓊閣風光;上遊直至燕園山景區,終點景點有鯉魚跳龍門、金巖大紅墻、群象過江等。
文化:丹霞山有著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蘊,豐富多彩的人文特色。相傳人類始祖女媧在丹霞山造人,取五彩石補天。舜帝南巡時也曾登丹霞山奏韶樂。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詩作賦,撫今追昔;多少僧人道士慕名而來,香火鼎盛。隋唐時期已是嶺南名勝,為廣大先賢和文人墨客所向往,留下了大量的傳說、詩文、摩崖和題刻,僅在主景區長老峰周圍現存的摩崖石刻和題刻就有130多處,均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識別性。丹霞山現存佛教、其他禪寺以及摩崖石刻遺址***80多處,具有巨大的文化汗青代價,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3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韶關市境內,面積290平方公裏,是廣東省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景區。1988年以來,丹霞山分別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上以 "丹霞地貌 "命名的地方。丹霞山由680多塊頂平、身陡、腳緩的紅色礫巖組成,"色如沃丹,燦若明霞",以紅色峭壁為特色。據地質學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發現的1200多處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型最完整、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前,丹霞山地區是壹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體強烈隆起,盆地接受大量碎屑沈積,形成巨厚的紅層;在距今7020萬年前,地殼擡升,逐漸被侵蝕。距今600萬年以來,盆地又多次間歇性擡升,平均每1萬年擡升1米左右,同時水流削減侵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壹個紅色山群,這就是現在的丹霞山區。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表現、發育過程、營力作用以及自然環境、生態演化等方面,是全國對丹霞地貌研究最詳細、最深入的地區,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也是科普教育和教學實踐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小石峰680多座,石壁、石柱、天生橋、峰林如林,疏密有致,高低有序;高峽幽谷之間,山巒起伏,古木參天,郁郁蔥蔥,清雅幽靜,風塵仆仆。錦江水橫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木蔥蘢,滿江風光,壹脈柔情。丹霞山現存佛教別傳禪寺和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許多傳說、詩詞和摩崖石刻,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 4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和湞江區境內。是廣東省面積最大、風景最美、以丹霞地貌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和自然遺產地。與鼎湖山、羅浮山、西樵山並稱為廣東四大名山。
景區韶關丹霞山別名:光夏山。公園主要分為丹霞景區、韶石景區、巴寨景區、仙蹤景區和錦江畫廊旅遊區。截至目前為限,已開發了丹霞景區的長老峰遊覽區、楊園石遊覽區、翔龍湖遊覽區。錦江畫廊、八寨景區是以自然山水觀光為主,集科普、攀巖、考察、探險、休閑、度假為壹體的景區。丹霞山主峰景區分為上、中、下三個景觀層。下層為金石巖景觀層。有始建於北宋的金石巖石窟寺、夢覺關、通天洞、百丈峽和最具代表性的赤壁等景點。中層為別傳寺景區層,有嶺南十大禪林之壹的別傳寺,還有壹線天、雙池碧蓮等景點。攀登丹梯鐵索即達山頂,登高遠眺,滿目丹霞異彩,是觀日出、賞晚霞的絕佳去處。
陽元山風景區--因天下奇觀陽元石(高28.5米,直徑7米)而得名,景區遊覽面積6平方公裏,主要景點為陽元石,北為坤元山,壹陰壹陽相互對應。另有古寺混元洞、七座天生橋、三座古山寨和眾多擬人、擬鳥、擬獸的巖石造型等。美術寨始建於明代,寨門位於懸崖口,險如華山西峰。
祥龍湖景區--位於丹霞山南側山谷中,因其湖泊輪廓酷似壹條飛舞的青龍而得名。沿湖有龍須樟、九龍峰、仙居巖、五音巖、乘龍臺、祈龍臺等十八個自然景點。錦江景區--錦江如壹條玉帶自北向南穿過丹霞山群峰,沿岸有赤壁江、朱碧會英,翠竹夾岸,色彩斑斕,味道鮮美。目前開放的10公裏水上遊,沿途數十個景點串珠分布。下遊至望江亭,看仙山瓊閣遍山奇石盆景風光;上遊直至燕園山景區,途經景點有鯉魚跳龍門、金巖大紅墻、群象過江等。
歷史文化:丹霞山有著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有多姿多彩的人文特色。相傳,人類始祖女媧曾在丹霞山造人,取五色石補天。舜帝南巡時也曾在丹霞山奏韶樂。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吟詩作賦,撫今追昔,僧人道士紛至沓來,丹霞山香火鼎盛。隋唐時期已是嶺南名勝,為眾多先賢文人所向往,留下了大量的傳說、詩文、摩崖石刻和題刻,僅在主景區長老峰周圍現存的摩崖石刻和題刻就有130多處,均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可識別性。丹霞山現存佛教、其他禪宗寺廟以及摩崖石刻遺址***80多處,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 5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韶關市境內,占地面積 290 平方公裏,是廣東省面積最大、風景最美的景區。1988年,丹霞山分別被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國家AAAAA級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丹霞山是世界 "丹霞地貌 "命名地。丹霞山由680多塊頂平、身陡、腳緩的紅色礫巖組成,"色如沃丹,燦若明霞",以紅色峭壁為特色。據地質學家考證,世界上已發明的1200多種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發育最典範、範例最多、造型最富厚、景色最奇麗的丹霞地貌集中漫衍區。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前,丹霞山地區是壹個局部大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行為的影響,附近山體猛烈隆起,盆地承接了大量的碎屑沈積,形成了厚度巨大的紅色地層;距今7000年左右,地殼隆起並逐漸受到腐蝕。距今600萬年以來,山東導遊,盆地又產生多次斷續上升,均勻約每隔1萬年上升1米,同時流水下切腐蝕,丹霞紅層被切割成壹個紅色山群,這就是此刻的丹霞山地區。
丹霞山在地層、構造、地貌論證、發育過程、營力浸染和自然環境、生態演變等方面對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最為具體和深入,已成為世界甚至世界丹霞地貌的研究基地以及科普教誨和解說的演習基地。丹霞山風景區內,有大大小小的石峰、石壁、石柱、生成橋680多座,峰巒如林,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山間峽谷幽深,古木參天,清雅寧靜,清風拂塵。錦江水橫貫南北,沿途丹山碧水,竹木蔥蘢,滿江清輝,壹脈柔情。丹霞山現存釋迦別傳禪寺和80多處石窟寺遺址,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留下了大量的傳說、詩文和摩崖石刻,有著巨大的文化汗青代價。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 6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地貌定名地--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km2.是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天然遺產、國度級風光勝景區、國度級天然掩護區、國度5A級旅遊景區、中國生物圈收集成員。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 "中國最美的地方"。
"色如沃丹,燦若明霞"。丹霞地貌是指陡崖峭壁的陸地紅層地貌。丹霞山以赤壁為特色,集 "雄、險、奇、秀、幽 "於壹體,是開發最典範、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奇妙、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擴散區。全山有山峰680余座,石壁、石寨、石柱、穿洞、生成橋、最岑嶺八寨海拔619.2米,是中國低海拔山嶽景區的典範代表。
"曲山江水臭悠悠"(唐-韓愈),"絕境方知在嶺南"(唐-胡曾)。丹霞山古稱曲洪山、韶石山,因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到此奏韶樂而得名,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名勝和宗教名山。境內有別川禪寺、金石巖寺、仙居巖道觀等數十處寺廟遺址,108個古盜洞遍布全境。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詩文和傳說,有摩崖石刻、碑刻、壁畫 300 多處。
丹霞山由丹霞、八寨、少司、飛花水、神仙跡五大公園和錦江、鎮江兩條風光帶組成。如今,已開發了長老峰旅遊區、楊園石旅遊區、翔龍湖旅遊區、錦江畫廊旅遊區、竹筏漂流景區,是壹個以自然探訪為主,集科考、攀巖、探險、休閑度假為壹體的旅遊勝地。
群峰如林,疏密有致,造型奇特,別具壹格,氣勢非凡。這裏丹崖碧水,絕壑群山,雲霧繚繞,晨鐘暮鼓,竹影婆娑,松濤陣陣,山居古木,阡陌縱橫,炊煙裊裊,山水故鄉風光美妙迷人。
韶關丹霞山導遊詞7各位遊客朋友,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神奇的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遊覽。我是壹名丹霞山講解員,非常高興有機會陪您壹起領略丹霞山的美麗風光,**** 度美好時光。
各位遊客朋友,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的外門景區金霞小區。這裏曾經有壹個村子,村子有壹個很特別的名字:石母。也就是石頭之祖的意思。眼前的山門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山門。這座山門由中山大學教授彭華先生於 1994 年設計建造。山門高 42 米,整個山門是壹個巨大的 "山 "字。右門柱采用燕園石造型,左門柱采用天柱石造型,中間的拱門形似天生橋。最高門柱的設計構思來自僧帽峰,上面鐫刻的 "丹霞 "二字由嶺南著名畫家關山月先生題寫。門框上的四個大字,請猜猜是什麽?對,從右到左,是書法家張壹平先生用大篆書寫的 "萬古錦城"。這是對丹霞山巖石的贊美,看起來就像壹座紅色的城堡。門框左下方有 "中國紅石公園 "幾個隸書大字,寓意丹霞山之美可與美國黃石公園媲美。紅巖公園門前的兩塊取自錦江上遊仁化縣長江鄉河田村的花崗巖巨石上面,刻有xx年8月2日廣東丹霞山與華南六省***6個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聯合以 "中國丹霞 "之名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的世界遺產證書和世界遺產標誌,並於xx年10月2日、xx年10月2日、xx年10月2日、xx年10月2日、xx年10月2日、以 "中國丹霞 "之名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的世界遺產證書和世界遺產標誌,並於xx年10月29日由國際地貌協會主席邁克爾-克羅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代表保羅-丁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前主任沃爾夫岡-伊德、國際地貌協會丹霞地貌工作組主席、中山大學教授彭華***為中國丹霞世界遺產標誌石揭幕。大門右下方的紅砂巖石碑上方刻有xx年2月13日丹霞山成功列入世界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地質公園標誌,是xx年7月5日揭碑開園的。兩塊合二為壹的巨大紅砂巖,取自韶關另壹處著名的丹霞地貌--樂昌市坪石鎮金雞嶺附近。您可以在這兩塊標誌性的巖石前合影留念。
現在我們正式進入景區遊覽。您可以憑購買的景區門票乘坐景區環保車進入我們的各個遊覽區,從外山門出發約2公裏到達陽元石遊覽區,約4公裏到達長老峰遊覽區,約1.5公裏到達錦江遊船碼頭。入口右側有壹條長約1500米的進山遊步道,與陽元石遊覽區、錦江沿江遊步道相連,遊客也可選擇徒步進山遊覽。丹霞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北郊,總面積292平方公裏,北大門距韶關市區45公裏,景區最南端距韶關東站僅6公裏。因巖石 "色如梧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1980 年 1 月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旅遊區之壹。我國丹霞山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xx年2月13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首批地質公園之壹,xx年8月2日又被中國南方六省****,6個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以 "中國丹霞 "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命名。中國丹霞 "之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中國第八處、廣東唯壹壹處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歷史悠久,風景秀麗,具有雄、險、奇、秀、幽、古、野七大特點,素有 "古丹霞冠嶺南 "之美譽。
雄:即雄偉壯觀,陽剛之美。以丹霞山赤壁為特征。丹霞山山峰都是由懸崖峭壁組成,拔地而起於江邊或河岸,懸崖裸露,削壁光滑,氣勢磅礴,充滿陽剛之美。
險:丹霞山地貌具有 "頂平、身陡、腳緩 "的特點,古人利用這壹特點常在崖頂築石寨以冒敵,如巴寨、細美寨、長老寨、楊州寨、韭菜寨等。每個寨子登山的路就像 "雲梯","壹人當門,萬夫莫開",上山途中用紅砂巖砌成的路門,也能使敵人望而生畏。
奇:丹霞山石材奇特,形態各異,似墻、似堡、似寨,擬人、擬獸、擬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陽原石、陰元石被譽為 "天下第壹絕景"。天然形成的通泰橋被譽為 "嶺南第壹橋"。龍鱗石、天柱石、觀音石、望夫石和陰陽元石,並稱丹霞山六大奇石。
秀: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植被終年郁郁蔥蔥,鎮江全長32公裏,作為鎮江壹級支流的錦江下遊34公裏蜿蜒於丹霞山腹地壹帶,如帶,似練銀。沿河兩岸,竹木蔥蘢,田園相映,河水清澈,山石倒影,丹山碧水,不是漓江勝似漓江。
幽:沿斷層節理廣泛發育的線谷、巷谷、溝谷普遍具有狹長幽深的特點,兩岸丹崖峭壁,溝谷幽深,谷底植被茂盛,鳥鳴谷幽。丹霞盆地核心區內峰巒疊嶂,大部分為無人區。
古:從鎮江兩岸的新石器時代鯰魚翻身遺址,從4000多年前虞舜南巡奏韶樂的傳聞,從錦江兩岸的巖畫,從韶山巖、獅子巖的開發、自隋唐以來的金石巖,到明清時期北川寺等的興盛,千百年來,古人為丹霞山留下了豐富的建築、摩崖和碑刻、詩文以及古老的傳說。
匡:主要分布在錦江河谷小平原和鎮江河谷小平原。站在丹霞山頂上下眺望霞爐小平原和周田小平原,壹派美麗的丹霞田園風光。
丹霞山是以丹霞地貌命名的地方。那麽,什麽是丹霞地貌呢?根據當代丹霞地貌泰鬥、中山大學教授黃進先生的定義:丹霞地貌是指懸崖陡峭的陸地紅層地貌。有三層含義,第壹層是陡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懸崖,這種懸崖的高度壹般要求在5米以上;第二層是紅層,也就是巖石必須是紅色的;第三層含義是巖石是陸相沈積巖,也就是湖邊沈積。那麽,作為丹霞地貌命名地的丹霞山,如此奇特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在距今 1.4 億年前,也就是恐龍滅絕的時代,丹霞山是南嶺山脈的壹個內陸盆地。由於地勢低窪,雨水攜帶泥沙和碎石流入湖中堆積而成。當時的地球氣候非常炎熱,湖中所含的積......。鐵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形成紅色沈積巖。約 7000 萬年後,湖中沈積了厚約 3700 米的巨大紅層。其中上部約 1300 米的較硬巖層稱為丹霞地貌,下部約 2400 米的較軟巖層稱為長壩地貌。到白堊紀末期(約 7000 萬年前),整個盆地的沈積環境消失。由於地殼運動和燕山運動的影響,盆地逐漸隆起並受到侵蝕,但這壹時期的隆起非常緩慢。距今約3000萬年前,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湖盆隨南嶺山脈急劇隆起,在湖盆巖層中形成許多斷裂和節理,加之長期受流水侵蝕、重力崩塌、差異風化,形成了頂部平坦(或稱頂坡)、山體陡峭、山腳緩慢的山峰。
丹霞山遊客服務中心(5分鐘)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丹霞山遊客服務中心。首先展示的是丹霞山實物模型沙盤。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丹霞山的東北部。丹霞紅色盆地面積約 500 平方公裏。丹霞山的總面積是292平方公裏,外圍藍色線的界限就是整個丹霞山292平方公裏的面積,在沙盤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壹個獨立的丹霞峰叢,這就是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面積約180平方公裏,是我國最大的丹霞地貌區之壹。中間紅線劃定的168平方公裏為丹霞山世界自然遺產範圍。沙板以東是鎮江;從南北穿過丹霞山腹地的是鎮江的壹級支流,有壹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錦江。
丹霞山位於北緯24度至25度之間,地理上屬於中亞熱帶向南亞熱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濕潤,屬季風性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 1665 毫米,年平均氣溫 19.6℃。原生植被以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丹霞山由紅色礫巖組成,***有大小各類石峰、石墻、石寨、石橋、石柱、天生橋等 600 多座。山峰海拔壹般在300-400米之間,超過500米的山峰有7座,最高峰八寨海拔619.2米。壹座座山峰造型豐富,擬人形象逼真,猶如壹座座紅寶石雕塑園,因此又被譽為 "中國紅石公園"。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有600多座山峰,據專家實地考察,丹霞山的山峰可分為三種類型,其中可攀登的山峰約200座,占三分之壹;難攀登的山峰約200座,占三分之壹;非人工鑿石級不可攀登的山峰占三分之壹。目前,丹霞山對外開放的山峰只有兩座,就是我們接下來要遊覽的長老峰和燕園山。在沙盤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丹霞山分為五個景區,即我們現在所在的丹霞景區、東南面的少室景區、西面的八寨景區、西南面的飛花水景區、東南面的大湖坑景區以及鎮江景區和錦江景區。丹霞山最引人註目的是矗立在長老峰向東南方向的壹片面積近百平方公裏的無人區,這裏沒有壹個村莊,沒有壹片農田,是丹霞地貌的集中分布區,生態保存基本完好,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的主體。我們向西望去,有壹座像茶壺壹樣的山峰,也是丹霞山標誌性景觀之壹的茶壺峰,茶壺峰左側的山峰就是丹霞山最高峰八寨,海拔619.2米。
目前,這些山峰並不對遊客開放,少數戶外運動愛好者和喜歡探險的人前往。在丹霞山 292 平方公裏的範圍內,約有 1.2 萬原住民,主要分布在景區外圍和錦江河谷地帶。
還有我們眼前的這幅巨畫是韶關學院美術學院院長關山雪先生於xx年10月傾心創作的,是目前國內表現丹霞山水畫面積最大的國畫作品。
下面我們到前面觀看10分鐘左右的丹霞山景觀片和航拍片,看完景觀片後,請大家跟隨博物館的講解員到各個展廳參觀丹霞地貌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