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肝素的主要不良反應是易發生自發性出血,表現為各種粘膜出血、關節腔積血及傷口出血等,而肝素誘發血小板減少癥是藥物誘發血小板減少癥的壹種,是肝素治療中的嚴重並發癥。藥物性血小板減少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1)骨髓受藥物毒性作用抑制;
(2)藥物通過免疫機制破壞血小板。在後壹種情況下,肝素、奎寧、奎尼丁、金鹽和磺胺類藥物的發病率較高。臨床癥狀極不壹致,血小板減少至(1.0~80)?10 9 /L,輕者無癥狀,重者可因顱內出血或因肝素導致內皮細胞免疫損傷,合並肺栓塞和動脈血栓死亡而危及生命。
診斷依據:
(1)藥物治療期間血小板減少;
(2)停藥後血小板減少消除。藥物依賴性血小板抗體可在重癥患者血清中檢測到,但由於靈敏度低,往往是假陰性。
治療的關鍵是立即停藥,嚴重者可輸註血小板、激素、促球蛋白甚至血漿置換。
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不宜使用肝素。溶血性尿毒癥綜合征(HUS)是導致兒童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 在 90% 的典型兒童腹瀉後病例中,HUS 是由出血性大腸桿菌 O157:H7 引起的。目前認為,HUS 發病機制的核心是由內毒素引發的內皮細胞損傷,隨後是凝血系統的激活、炎癥介質的釋放和內皮素-壹氧化氮軸的破壞,所有這些都參與了發病機制。全身所有器官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主要是腎臟,其次是大腦。治療強調支持療法和早期透析,在治療典型的 HUS 時不主張使用肝素、抗生素和激素。血漿置換可用於非典型 HUS,並有壹定療效。
肝素檢測
APTT
APTT 仍是監測 UFH 的選擇之壹。它是壹個非常簡單、快速和廉價的項目。APTT 檢測要求整個凝血瀑布中的所有蛋白質都保持完整,這樣才能準確測量肝素水平。狼瘡抗凝物或抗磷脂綜合征患者的 APTT 通常會升高,因此必須使用肝素試驗對其進行監測。除了凝血因子水平不同的因素外,試劑和儀器也會影響其對肝素的敏感性,導致不同實驗室的結果可能相差四倍之多。 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和標準化委員會(ISTH SSC)試圖建立壹種標準方法,類似於 PT 試驗中使用的 ISI,為 APTT 試驗創建壹個校正因子。然而,由於磷脂、活化劑和儀器類型的多樣性,這壹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進展。ISTH 建議,每個 APTT 檢測系統都應使用推薦的方法,即通過肝素抗 Xa 活性進行校準,並獲得相應的 APTT 監測範圍。
硫酸毛果蕓香堿中和試驗
該試驗的原理是:UFH是壹種帶高度負電荷的分子,可被硫酸毛果蕓香堿(壹種帶正電荷的蛋白質)中和。在血漿中加入不同濃度的硫酸魚精蛋白,然後加入凝血酶,測定凝血時間。
抗 Xa 活性測定
檢測肝素抗 Xa 活性的顯色底物法原理相同:標本中的肝素與 AT 形成復合物,抑制過量添加的 Xa 因子。剩余的 Xa 因子活性通過其與釋放 pNA 的特定底物的相互作用來測定。該反應與肝素濃度成反比。不同之處僅在於反應孵育時間、稀釋所用的緩沖液、底物以及是否添加了外源 AT。
壹步測定法
壹步肝素測定法使測定更簡單、時間更短。
該檢測方法基於競爭性抑制原理。向血漿中加入 Xa 並與底物混合後,立即同時發生兩個反應:Xa 對底物的水解和肝素-AT 復合物對 Xa 的抑制。壹旦反應達到平衡,底物釋放的 pNA 與待測血漿中的肝素濃度成反比。在這種檢測方法中,不添加外源性 AT,完全依賴於患者血漿中的 AT 含量。這代表了患者對肝素的真實功能反應。肝素濃度檢測不受患者AT水平在35%至130%之間的影響。
肝素的適應癥
1.羊水栓塞、死胎綜合征、異位輸血反應、暴發性紫癜、敗血癥、中暑和轉移性癌;但對蛇咬傷引起的 DIC 無效。
2.作為體外(如輸血、體外循環、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血液標本體外實驗等)抗凝劑。
3.據報道,肝素能促進組織中脂蛋白脂肪酶(清除因子)的釋放,進而催化三酰甘油的水解,從而清除血脂;還能增強抗凝血酶Ⅲ對血管加壓素的抑制作用,從而抑制遺傳性血管神經性水腫的急性發作。輸血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3. 苯海拉明最常見的不良反應
4.肝素的不良反應
5.常用急救藥品試題及答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