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延安、沂蒙是中國革命戰爭時期最重要的三大革命老根據地,沂蒙後來被無數革命後代譽為 "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臨沂作為山東省解放區首府,素有 "華東小延安
"之稱,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壹,被譽為 "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谷牧、羅炳輝等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裏戰鬥和生活過,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沂蒙老區 420 萬人口中有 140 萬人參軍支前,3 萬沂蒙優秀兒女犧牲在戰場上。沂蒙人民和山東黨政軍壹起,在沂蒙這片紅色熱土上,***同創造了 "愛黨愛軍、開拓進取、艱苦奮鬥、無私奉獻 "的沂蒙精神。
三年多的解放戰爭,在 "壹切為了前方,壹切為了抗戰勝利 "的口號
鼓舞下,沂蒙前方工作者達1018523人,前方手推車達314279輛,擔架60397副。淮海戰役期間,****,出動民工560萬人,其中沂蒙山區出動民工近百萬人。陳毅元帥曾形象地描述道淮海戰役是沂蒙老區人民用小推車拉出來的",同時又說:"我忘不了沂蒙老區人民:"我進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們用小米鬧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充分表達了對沂蒙老區人民的無限感激之情。
山東省臨沂市地處沂蒙山區腹地,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舉世聞名的 "兩戰聖地
",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它也是沂蒙山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之壹,素有 "兩戰聖地"、"紅色沂蒙 "之稱。
說起 "沂蒙精神",我們自然會想到解放戰爭時期,沂蒙人民推著獨輪車,載著煎餅和大蔥支援前線的情景。革命戰爭時期,沂蒙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八百裏沂蒙,沂蒙人民在戰爭年代 "百萬人民擁軍支前,十萬烈士血灑疆場 "載入史冊。
特別是1947年5月那場聞名中外、震驚中外的悲壯戰爭,使沂蒙山孟良崮成為人民戰爭的豐碑,足以驚天地、泣鬼神!
沂蒙山區十萬烈士血灑疆場,鄉鄉有紅嫂,村村有烈士。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 "全國抗日模範村 "崖子崖,用乳汁救治傷員的 "沂蒙紅嫂",支前模範 "沂蒙六姐妹 "等壹大批英雄群體 沂蒙人民依然在感動。沂蒙人民為抗擊外敵入侵、奪取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前線滾滾的車輪,送子參軍的感人場面,紅嫂仁義的動人故事,著名的孟良崮戰役,都記錄了這壹光輝的革命業績。
沂蒙山革命根據地是抗日戰爭和國內戰爭時期中國***最重要的根據地之壹,為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國***山東省政府和中國***華東局的創建地,也是國內戰爭時期國民黨重點進攻的解放區(山東解放區)。許多中****,包括劉少奇、谷牧、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張自忠、張靈甫等國共兩黨領導人和高級將領都曾在這裏戰鬥和工作過,其中抗日時期,張自忠將軍在臨沂成功阻擊了著名的板垣師團、為臺兒莊戰役的部署贏得了時間,為穩定山東整個戰局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自忠將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犧牲的最高級別的將領。
沂蒙是壹片古老而神奇的文化沃土,是壹片神聖的紅色土地。沂蒙精神是在中國****,在人民軍隊的培育下,山東黨政軍和沂蒙人民****,共同創造的財富。沂蒙精神代代相傳,沂蒙人民吃苦耐勞、勇往直前、永不服輸、無私奉獻、敢於勝利的精神感動了世界。從毛澤東同誌批示的李家寨,到全國第壹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羅莊、神泉莊、九間棚等艱苦奮鬥的新典型,體現了臨沂人民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
八百裏蒙山沂水,曾經是 "四塞之崮,舟車不通,洋貨不進,土貨不出 "的地方。而如今,這裏卻因崛起全國聞名遐邇的商品交易市場,工業、農業、商業、旅遊、交通、城建、通訊、電力等社會各項事業齊頭並進,臨沂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二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物流之都。每天20多萬商戶進出山東臨沂,激活了沂蒙經濟,臨沂批發城連續三年躋身全國十大批發市場前三甲、僅次於浙江義烏,居全國第二位,有 "南義烏、中臨沂、北臨沂 "之稱,臨沂靠崮四塞,船不通,臨沂人自力更生!"買天下,賣天下",不能不說是沂蒙精神創造的又壹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