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基礎化學;模塊化;項目化教學
高職藥學類院校《基礎化學》模塊化與項目化教學探索 關鍵詞:模塊化;項目化教學
摘要: 項目化教學是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正在探索的壹種教學方法。將《基礎化學》課程內容模塊化、項目化,以工作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使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針對性,使《基礎化學》課程內容在後續課程的學習和實際工作中真正發揮作用。
《基礎化學》是高等職業教育藥學專業的壹門重要專業基礎課。從藥品的研制到上市,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化學知識、原理和技能作為基礎。因此,藥學類各專業都把基礎化學作為專業基礎課。要以工作需求為導向,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充分發揮《基礎化學》內容對後續課程學習和實際工作的作用。知識內容模塊化、項目化教學是許多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的壹種教學方法。它按照課程學習目標綜合、細化為若幹個操作項目,圍繞具體項目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
1教學實施過程
1.1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基礎化學》的學習,重點掌握化學基礎知識和重要實驗技能,處理好化學知識和技能與職業能力之間的聯系,解決生產和管理中的實際問題,培養職業能力,保證學生畢業時具備醫藥行業必備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保證學生畢業後具備醫藥行業必備的化學知識和技能。
知識目標:(1)藥物合成、中西藥物制劑、生產必備的化學反應原理知識;(2)藥物檢驗必備的化學滴定分析方法、儀器分析方法原理;(3)藥物作用原理必備的物質結構和性質知識。能力目標:(1)具備足夠的化學知識和原理;(2)必要的化學分析、儀器分析方法和手段;(3)重要藥物化合物的性質和生物學效應。素質目標:(1)方法能力--繼續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2)社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獲取信息能力、自我發展能力、靈活應變能力。
1.2教學組織與教學內容
在準確分析制藥行業各職業崗位群所需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對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進行了整合和優化。其內容包括合成藥物、制取反應所必需的化學反應原理知識;藥物作用原理所必需的物質結構、性質知識;檢測藥物所必需的化學滴定法、儀器分析法的原理和技能;制備中西藥所必需的表面現象和膠體溶液等知識。打破傳統的章節排序,將課程內容模塊化、項目化,使課程具有較強的專業關聯性,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並保證學生畢業後能從制藥行業壹線崗位必備的化學知識和技能。經過對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優化,實施模塊化、項目化教學,突出重點、充實內容、精選講授,可以解決《基礎化學》學時數相對較少,內容與課程內容內在層次之間的矛盾是:足夠的化學知識和原理;必要的化學分析、儀器分析的方法和手段;重要藥用化合物的性質和生物學效應。課程內容的選擇原則是:以需要為準,增強針對性;以夠用為度,強化實用性;保持科學性,應對先進性。
1.3教學方法與手段
現場教學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就是現場教學法,即在真實的工作任務環境中,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為了營造真實的工作任務環境,促進理論與實踐壹體化教學,建立壹體化課堂,在壹體化課堂中進行理論與實踐壹體化教學。教師在課程教學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采取 "先講後練"、"邊講邊練"、"先練後講 "等方法,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先講後練 "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 "講 "中 "練",在 "練 "中 "講"。
各項目任務的實施過程如下:(1)教師介紹項目工作任務的內容,發放項目工作任務信息表;(2)教師講授相關知識,提出項目任務分析的思路;(3)學生分組討論分析項目工作任務,制定項目任務實施方案;(4)按照項目工作實施方案,教師演示實施過程,發放工作觀察流程圖,使學生都能參與到項目任務的實施中來。工作觀察流程圖,讓學生記錄操作過程,組織學生分組操作,並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填寫操作流程圖;(5)教師進行觀察和提問,學生填寫聯系和觀察清單,以口頭和提問作為過程考核的依據,期末考試以學生的實施效果做為期末考核的依據。
1.4考核評價
《基礎化學》課程考核評價按項目進行,每個項目分為知識、技能、態度三部分,分別考核,綜合評價。課程考核是項目考核的積累。
課程考核:課程考核要按項目進行考核,課程考核成績是項目考核成績的累積。課程成績中每個項目成績由知識、技能、素質三項考核組成,考核依據為成績提交、答題、作業、平時表現和小組互評成績,考核方法可采用紙質、計算機模擬和實際操作。項目考核:考核以小組成員為單位,采用操作和回答問題的方式進行考核。各班小組由組長負責小組考核,集體答卷,壹人操作其他成員評價,再根據答卷貢獻大小、操作評價和小組成員態度進行成績評價(排序)。教師根據小組的答卷成績、操作成績和完成項目的態度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作業評價成績按 A(90 分)、B(80 分)、C(70 分)、D(60 分)、E(50 分)分為五個等級。考核註重應用,緊扣教學大綱,項目註重知識的介紹或講解,是對知識的重點考核;不出偏題、怪題。
2實施效果預期
項目教學法目的明確,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已在國內許多高職院校的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實施項目化教學後,雖然平時的 "作業提交、單元實驗和技能訓練 "對部分學生來說是被動的,但從實施的整體效果來看,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在全面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事務處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自學與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職業崗位感和責任感,有利於學生認知社會、認知企業,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對教師而言,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極大的轉變,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到了快速的提升,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教訓得到了充分的積累。
3模塊化、項目化教學問題
實施項目化教學是壹個改革和探索的過程,從目前全國各高等院校的實施效果看,項目化教學取得了壹定的成效。這種教學模式是可取的,有實用價值的。項目化教學在實踐中也遇到了壹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用項目教學法完全取代傳統教學法,或在項目教學中不采用傳統教學手段等機械化操作現象。有時還存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落實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具體環節和細節設置,脫離學科課程的具體特點盲目套用和應用項目教學模式等現象。這些問題需要通過今後深化項目化教學改革來解決,使項目化教學不斷得到完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