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療-化學的藥物分類系統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確定了將限定日劑量(defined daily dose,DDD)作為用藥頻度分析的單位。並給其下定義為:用於主要治療目的的成人的藥物平均日劑量。
2 DDDs=該藥年銷售總量(g)/該藥的DDD值。 藥品的總劑量,是指對同壹品種、不同規格、不同廠家藥品分別計算其總劑量(g),最後求和得到該品種消耗的總劑量(g)。 DDDs可反映不同年度的用藥動態和用藥結構。某藥的DDDs大,說明用藥頻度高,用藥強度大,對該藥的選擇傾向性大。另外,各種藥物的DDDs還可以相加,可以比較不同類藥物的用藥頻度以及不同階段藥物使用頻度,使得地區、國家以及不同階段的藥物利用數據具有可比性,便於長期的藥物利用監測。還可以監測壹年中不同季節的用藥頻度的變化。
3 (1)確定每日規定劑量(DDD值,defined daily dose),以《中國藥典》規定的劑量為準,藥典未收載的藥品結合其說明書及臨床實際而定;(2)以藥品的總用藥量除以相應的DDD值求得該藥的DDDs(用藥人次數);(3)用總用藥金額除以相應的DDDs數,求得該藥的每日治療費用;(4)對總用藥金額、總用藥量、DDDs值行數據處理,求得用藥金額排序與用藥人次排序;(5)對用藥金額排序與用藥人次排序;(6)對用藥總金額和DDDs排序,並求其排序比值,以此比值反映購藥與用藥人數是否同步,比值接近1.0時,表明同步性良好。
4 也叫日均費用。 DDDc=該藥年銷售總金額(元)/該藥的DDDs值。DDDc代表藥品的總價格水平,表示患者應用該藥的平均日費用。D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經濟負擔越重。
5 DUI(drug utilization index)藥物利用指數,是以DDDs除以實際用藥天數,可作為判別臨床用藥是否合理的標準。若DUI大於1.0,說明醫生日劑量大於DDD,用藥不合理。
6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每種藥日劑量的規定,按規定服用壹次藥就是1個DDD,DDD越高,說明用藥的合理性就越差。我國40DDD的要求是指每百人每天的抗菌藥物使用頻度,這也是WHO的標準。
7 抗菌藥物使用強度:是指每100人每天消耗抗菌藥物的DDD數。
DDD值:按照WHO推薦的藥物應用日處方協定劑量計算或根據新編藥物學數據自行計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壹通用名的藥物劑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某個抗菌藥物的DDD數=該抗菌藥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DDD值)。
抗菌藥物消耗量(累計DDD數)=所有抗菌藥物DDD數的和。
收治患者天數:指在同壹抽樣時間段內出院患者總數與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數的乘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