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大麥芽
性味歸經:甘,溫;歸脾、胃經。
善於消化米面積滯
麥芽善於消化澱粉類食物,尤其適用於米、面、山藥、芋頭等食物的積滯。其益氣補虛,補中有利,利中有補,兼有回乳(斷奶)和催乳作用。醫宗參西錄》記載,"大麥芽,能入脾胃,消化壹切飲食積聚,為補脾胃之助品,若與元氣、術、黃芪並用,能運其補力,不使脹滿,因其性善消化,又能利二便......"
麥芽小檔案
麥芽產於我國各地。大麥屬禾本科植物,藥用部分由大麥的成熟果實經發芽、幹燥制成。它壹年四季均可制作。成熟的大麥用清水浸泡1天,撈出,經常灑水,待發芽後,曬幹,生用;或炒至深黃色,即炒麥芽;或炒至焦黃色,即炒麥芽。生麥芽適用於健脾和胃,炒麥芽適用於行氣消食,燒麥芽適用於消食化滯。現代研究發現,麥芽中含有澱粉酶、葡萄糖澱粉酶、維生素B、維生素C、脂肪、卵磷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大麥芽堿等。
功效與主治
具有消食和中、通乳、催乳的功效。
註意事項1.用於米、面、山藥、芋頭等食物積滯,腹脹,脾虛食少等;2.用於乳汁淤積,乳房脹痛,哺乳期婦女斷乳。
鑒別
玉米屬禾本科植物,谷芽為玉米經發芽幹燥後的成熟果實,具有消食和中、出竅開胃的功效,常與麥芽同用,作為消食化滯的常用藥物在中醫臨床上被廣泛使用。但也有混淆和替代的情況。本經逢原》載:"菌者,啟脾以食,廣於消谷,而能補中,非如麥芽之克伐也。"可見,谷芽的作用較弱,偏於健胃,而麥芽偏於消食,臨床上不可混淆代用,而應協同使用,以增強藥效。
註意事項
1.由於麥芽有降氣作用,故過量或長期大劑量服用,會導致脾胃虛弱。2.哺乳期不宜服用。3.脾胃虛弱、痰火哮喘者及孕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