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壹 批判性
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是西方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目標、美國哲學學會給批判性思維下的定義是:"批判性思維被定義為有目的的、自我調節的判斷,1
是壹個互動的、反思性的推理過程,對我們相信什麽或做什麽做出判斷?(批判性思維被定義為有目的的、自我調節的判斷,1
是個人對相信什麽或做什麽做出判斷的互動式、反思性推理過程)。筆者認為,順應科技發展的批判性思維是科研能力的核心價值所在,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博士生教育等青年學者培養的重點任務。
科學研究方法有三種: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用老方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毫無疑問,科研需要 "新"。新?即創新。那麽,創新從何而來?創新不是憑空想象(主觀主義),也不是靈光壹現(機會主義),而是來自於對已有知識的背景、過程、證據、方法、理論以及評價標準的批判性思考和推理,無論其正確與否。此外,由於資源的限制,單純的新穎性不應該是科學研究的唯壹取向,科學意義上有價值的創新研究工作應該有充分合理的批判性證據作為支撐。總之,科學研究不應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應為了?實踐,而是為了實踐。這兩個方面體現在具體的科研能力上,其核心就是壹種批判性思維和實踐能力。
具體來說,對於用? 新方法解決老問題?
為什麽老問題需要新方法?
為什麽舊方法不能有效解決舊問題?
更重要的是:
為什麽新方法有可能解決舊問題?
將舊方法應用於新問題會產生什麽影響?
如何處理使用舊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問題?
為什麽需要解決新問題?
為什麽舊方法可以解決新問題?
最後是如何使用舊方法解決新問題的問題。
最後,如何使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
為什麽新問題值得研究?
為什麽舊方法不能解決新問題?
為什麽提議的新方法有可能解決新問題?
這些問題的答案應該是研究設計和論文寫作的必要切入點。
由於研究思考過程與論文寫作之間具有內在的壹致性,因此可以在論文中圍繞基本論文結構組織的部分更具體地反映批判性思維。
1) 研究背景:研究領域大背景的重要性,如社會、經濟、環境、健康影響等。
2) 研究問題:對既定研究問題的嚴格檢驗,即其對探索更廣泛研究背景領域的積極意義和潛在具體貢獻。
3)文獻綜述:
4) 研究的假設和目標:必須對研究的假設和目標進行合理、恰當、可行的評估和答辯。
5) 研究方法:必須充分評估所提議的 "研究方法"(無論是新方法還是舊方法)的質量及其實現研究目標和解決研究問題的潛力。
6)研究結果和結論:需要根據現有文獻、研究結果的壹致性和反常性等,對研究結果進行深入討論和觀察,得出有充分證據支持的結論。
原則 2 壹致性
牛頓說?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名言可以從壹致性的角度來理解:偉大的科學成就離不開廣大研究人員多年的嘗試和努力;換句話說,創新具有廣泛的壹致性。事實上,廣義的批判性思維可以看作是壹致性與批判性的有機結合,即繼承性與批判性的有機結合。但是,由於壹致性對於科學批判性思維訓練的極端重要性,它又具有特殊的地位。壹致性是研究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具體來說,壹致性體現在研究設計和論文寫作中。
1) 研究設計
在前面提到的三種研究設計方法中,前兩種涉及老問題、老方法。而第三種方法是針對新問題的新方法?新問題的新方法?新?也不可避免地屬於相對意義上的?新問題?新問題、新方法往往源於老問題或老方法的演變和發展,就像自然界的新舊變化壹樣,新問題的解決、新方法的探索離不開對老問題、老方法的認識和判斷。原理的壹致性是科學研究設計的重要切入點,包括研究策略、實驗設計、分析方法、變量定義等。創新是從繼承和批判中獲得的,但都必須與前人的研究有足夠廣泛的壹致性。
2) 論文寫作
科技論文的寫作是發表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之壹。上壹節重點討論了批判性在論文各個組成部分中的體現,這裏我們想更具體地強調論文寫作中壹致性的重要性。西方研究體系對科學論文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而壹致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壹個方面。從廣義上講,科學研究允許有流派之分,但對於同壹個研究者來說,對研究問題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必須具有連續論文的壹致性和同壹論文前後的壹致性。就具體的論文要素而言,壹致性體現在風格、格式、專業詞匯的使用、縮略語和參考文獻列表等方面。不要忽視任何論文中出現的不壹致元素。許多專家在審閱壹篇文章時,首先要看的是格式和文檔,例如,縮略詞是否首次定義,之後是否連貫使用?字體、空行和小標題是否壹致?參考書目的格式是否壹致?所有這些都會反映在審稿人對作者科學能力的第壹印象中。
缺乏批判性思維、忽視壹致性原則是我國科研國際化的重要瓶頸,青年科研人員應積極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同時始終以最嚴格的壹致性要求規範自己的科研行為和論文寫作,這是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前提。
原則三 簡明扼要
科學研究是創造科學知識的過程。簡明扼要對於知識的傳播極為重要。更重要的是,簡潔的思維有利於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與西方語言和文化相比,我們的文字和文學作品更簡潔。在這方面,筆者更傾向於在中文期刊論文中要求簡潔,當然,需要註意的是,在簡潔的同時,更要強調所述科研成果論證的充分性。
形象地說,簡潔原則的最高境界是?多壹點是多,少壹點是少?具體到科研實踐中,簡約原則體現了科研思維的內在簡約和論文論述的外在簡約。從內在來說,研究目標確立後,所有的研究策略、方法、步驟都應無壹例外地服務於檢驗研究假設或實現研究目標,其他任何多余的步驟都應排除在外。只有目的明確,才不會被其他非當前研究內容所幹擾。當然,對於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壹些反常現象,也應積極思考和觀察,從而引出可能的新研究目標。
從外部看,簡潔性原則要求論文的所有內容都要為獲得論文結論服務。科學論文不是用來介紹舊知識的,而是用來發表新知識的。在這方面,很多學者都犯了壹個錯誤,就是想在論文中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識量,卻忽視了這些要素在證明研究結論的合理性方面的作用。例如,很多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的寫作往往變成了簡單的展示,壹小段文獻,缺乏自己的觀點和評價。其實,正如前面提到的?對文獻的評價?同時,文獻綜述的寫作還應具有?創新性?的高度概括性,只有那些與前人研究部研究相關的內容才應合理判斷,其他無關甚至包括不直接相關的內容和判斷都應排除在論文之外。另外,科研論文是寫給同行看的,不是科普文獻,因此應該排除壹些學科常識性的詞語和評論。另外,從功利的角度來看,文章越長,可以批評的地方就越多。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中文文字的簡潔性是我們重要的歷史遺產,我國學術界在科學研究國際化的過程中,不應盲目追求和簡單模仿英文長文。
原則四 清晰
科研論文不是小說,不是散文,也不是粉絲雜誌,需要足夠的清晰度。壹篇清晰的論文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發表的研究成果。不要讓他人有機會猜測或尋找研究的任何要素,包括背景、目標、方法、結果、結論等。將各個要素放在它們最應該出現的地方。
使用規範的小標題和邏輯清晰的語言來標識論文的各個部分;保持段落之間良好而清晰的層次聯系,主次分明;每個段落表達壹個觀點或壹個子課題,中心句放在開頭或結尾;使用清晰而簡單的詞語組成句子來表達各種觀點,在使用英語句群時首先要註意句子的強調部分,等等。這樣就會使論文看起來像壹小段壹小段短小但連接緊密的小樹枝,而這些小樹幹又在較高層次上邏輯嚴密地組成了大樹幹。
原則五 完整
完整性原則是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無論文章長短,都必須完整,?? "完整 "是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也是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完整 "是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也是論文寫作的基本要求。任何壹篇學術論文都應該獨立成篇,絕不允許? ,我們下次再聽?那麽,壹篇完整的論文究竟應該具備哪些要素呢?與簡潔原則****相聯系,完整原則要求論文包含充分論證研究目標所需的必要證據。換句話說,任何論文都必須完成事先設定的研究目標。根據這壹邏輯,合理確定論文的研究目標和範圍就變得非常重要。在所有論文都充分完成了既定研究目標的前提下,無論是低水平論文還是高水平論文,無論是新論文還是舊論文,不同等級期刊的評審標準都可以簡單地衡量出不同論文目標的創新性、廣度和深度,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所取得的成果。
在完備性的具體應用中,有三個容易產生歧義的地方。
1)假設最初的研究目標是A
,但在實現A的過程中,發現A不可行,卻意外發現了B。在這種情況下,論文應該圍繞B來寫,對A的目標和相關文獻的答辯最多作為研究背景來陳述,而對B的實現則應遵循完備性原則。
2)局限性與未來研究
任何研究都是建立在壹定假設的基礎上的,不可避免地在實驗條件、分析工具、已有理論等限制下存在壹定的局限性,因此對局限性的認識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成為許多論文中非常有價值的部分。但需要註意的是,這兩部分內容與完整性原則並不沖突。局限性是指設定的研究目標和探討研究問題的範圍的局限性,而不是指完成研究目標的研究過程的局限性。雖然論文完成了研究目標,但局限性表明,目標的完成不足以理解研究問題,因此,需要在今後的研究中確立其他補充研究目標,以充分理解研究問題。
3)聯合論文
這種形式的論文由 2 篇或 2 篇以上關於壹項研究的幾個創新部分的論文組成,以相同的主標題和不同的副標題發表在同壹期刊上。解決新問題的新方法?案例中,研究方法和結果都有重大創新,因此兩篇文章分別強調研究方法和結果。
這類文章雖然不太常見,但也必須遵循完整性原則,即任何壹篇論文都應獨立存在,並應完全實現研究目標。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合理設定研究目標,例如,方法創新論文應以創新方法為目標,而問題創新論文應以探索新問題的結果為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