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學的上呼吸道感染屬中醫的感冒範疇。西醫學認為當人體受涼、淋雨、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禦功能降低時,則原已存在於呼吸道的或從外界侵入的病毒、細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癥為主要表現。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為鼻病毒。 [編輯本段]發病機理 感冒的發生主要由於體虛,抗病能力減弱,當氣候劇變時,人體內外功能不能適應,邪氣乘虛由皮毛、口鼻而入,引起壹系列肺衛癥狀。偏寒者,則致寒邪束表,肺氣不宣,陽氣郁阻,毛竅閉塞;偏熱者,則熱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肅。感冒雖以風邪多見,但隨季節不同,多夾時氣或非時之氣,如夾濕、夾暑等。
辨證主癥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流涕,脈浮。
兼見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無汗,鼻癢噴嚏,鼻塞聲重,咯痰液清稀,肢體酸楚,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感冒;微惡風寒,發熱重,有汗,鼻塞濁涕,咯痰稠或黃,咽喉腫痛,口渴,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感冒;夾濕則頭痛如裹,胸悶納呆;夾暑則汗出不解,心煩口渴。 [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感冒是壹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用於治療感冒的藥物有許多種。由於中成藥具有副作用小、療效好的特點,故很受人們青睞。但臨床實踐證明,如果中成藥選用不當,也可延誤病情。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型感冒、風熱型感冒、暑濕型感冒和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種類型。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不同類型的感冒應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
壹、風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噴嚏、咳嗽、頭痛等壹般癥狀外,還有畏寒、低熱、無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紅腫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這種感冒與病人感受風寒有關。治療應以辛溫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傷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沖劑、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時茶顆粒等藥物治療。若病人兼有內熱便秘的癥狀,可服用防風通聖丸治療。風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片、復方感冒片等藥物。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就是需要出點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蓋上兩層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總結: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二、風熱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感冒的壹般癥狀外,還有發熱重、痰液粘稠呈黃色、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癥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便秘等特點。治療應以辛涼解表為原則。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熱沖劑、板藍根沖劑、銀翹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藥物治療。風熱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藥物。
三、暑濕型感冒:病人表現為畏寒、發熱、口淡無味、頭痛、頭脹、腹痛、腹瀉等癥狀。此類型感冒多發生在夏季。治療應以清暑、祛濕、解表為主。病人可選用藿香正氣水、銀翹解毒丸等藥物治療。如果病人胃腸道癥狀較重,不宜選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養胃丸等藥物。
四、時行感冒:病人的癥狀與風熱感冒的癥狀相似。但時行感冒病人較風熱感冒病人的癥狀重。病人可表現為突然畏寒、高熱、頭痛、怕冷、寒戰、頭痛劇烈、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鼻塞、流涕、幹咳、胸痛、惡心、食欲不振,嬰幼兒或老年人可能並發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癥狀。治療應以清熱解毒、疏風透表為主。病人可選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重感靈片、重感片等藥物治療。如果時行感冒的病人單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藥物治療,則療效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則表現為:高熱、說胡話、昏迷、抽搐,有時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極易傳播,故應及早隔離和治療。
總之,感冒病人應根據自身的病情特點選用不同的中成藥治療,否則會影響療效,延誤病情。 [編輯本段]中醫治療感冒的方法 [編輯本段]1.感冒中藥方1-風邪外感,營衛不和 癥狀發熱惡寒,有汗不解,口渴不欲飲,苔薄白,脈浮小數。
治法調和營衛,辛溫解表
方藥川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4.5克,茯苓9克,鮮藿佩各3克,白叩殼3克,鮮荷梗1支
用法水煎服。
按語感受風邪,營衛不和,故見發熱惡寒有汗不解,以桂枝湯加芳宣之品,祛風辟穢,調和營衛,故熱退,風邪得解。 [編輯本段]2.感冒中藥方2-風熱感冒 癥狀發熱,微咳,咽紅,小便黃,脈浮數,舌赤無苔。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桑葉6克,菊花6克,牛蒡子6克,連翹6克,桔梗4.5克,蘆根15克,僵蠶6克,竹葉6克,生甘草3克,香豆豉9克,薄荷2.4克,蔥白3寸6克,用法薄荷、蔥白後下,余藥先煮,水煎2次,***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溫服。
按語肺為嬌臟,清虛而處高位,選方多宜輕清,不宜重濁,這就是治“上焦如羽,非清不舉”的道理。此屬風熱感冒,故用桑菊飲和蔥豉清涼透表,宣肺化痰。 [編輯本段]3.感冒中藥方3-感冒夾濕 癥狀感冒兩周,發燒,鼻塞流涕,咳嗽,咽癢且痛,大便幹燥,小便正常,色淡太白黃膩,脈浮微數。
治法祛濕解表
方藥蘇葉4.5克,杏仁6克,桔梗3克,炒枳殼3克,前胡3克,制香附3克,陳皮3克,炒萊菔子4.5克,薄荷3克,荊芥3克,甘草1.5克,蔥白3寸
用法壹劑兩煎,***取160毫升,分早、晚2次溫服。
按語《內經》雲:“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內而後調其內。”此屬感冒夾濕,治療先宜疏解,繼用和脾消滯,清利濕熱。 [編輯本段]4.感冒中藥方4-濕濁中阻,腸胃氣滯 癥狀寒重熱輕,頭脹身痛,胸悶不咳,舌苔白膩如積粉,脈象沈滑,二便俱少。
治法祛表裏之濕
方藥蒼術4.5克,藿香6克,壹厚樸4.5克,半夏6克,陳皮4.5克,菖蒲2.4克,大腹皮子9克,枳殼6克,生姜2片
用法水煎服。
按語此感冒為濕邪侵於表裏之證。濕邪束於肌表,衛陽內郁失於敷布及溫煦於外,則惡寒重而發熱輕,頭脹身痛,濕濁中阻,氣機失調,則胸悶,脈沈滑,舌苔白膩如積粉均屬濕濁內蘊之象。故治以蒼術、半夏運脾燥濕,藿香芳香化濁,厚樸、枳殼、陳皮行氣寬中,以助濕邪之化除,更配生姜外達以逐在表裏之濕邪。防濕郁化熱,入黃苓、赤苓以清熱滲濕。表裏之濕解除則癥自愈。 [編輯本段]治療方法 1.基本治療
治法祛風解表。以手太陰、手陽明經及督脈穴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陽風池
加曲池、尺澤、魚際;鼻塞者,加迎香;體虛感冒者,加足三裏;咽喉疼痛者,加少商;全身酸楚者,加身柱;夾濕者,加陰陵泉;夾暑者,加委中。
操作主穴用毫針瀉法。風寒感冒,大椎行灸法;風熱感冒,大椎行刺絡拔罐。配穴中足三裏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少商、委中用點刺出血法,余穴用瀉法。
方義感冒為外邪侵犯肺衛所致,太陰、陽明互為表裏,故取手太陰、手陽明經列缺、合谷以祛邪解表。督脈主壹身之陽氣.溫灸大椎可通陽散寒.刺絡出血可清瀉熱邪。風池為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穴,“陽維為病苦寒熱”,故風池既可疏散風邪,又與太陽穴相配可清利頭目。
2.其他治療
(1)拔火罐法選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後留罐15分鐘起罐,或用閃罐法。本法適用於風寒感冒。
(2)刺絡拔罐法選大椎、風門、身柱、肺俞,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顏色轉淡後,加火罐於穴位上,留罐10分鐘後起罐,清潔局部並再次消毒針眼。本法適用於風熱感冒。
(3)耳針法選肺、內鼻、下屏尖、額,用中、強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體,毫針刺。
3。感冒的其他療法
1.敷貼療法 取大蒜2枚搗汁拌面粉做成圓錐狀,塞人鼻孔(兩側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鐘,每日4.5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通竅的功效,適用於風寒感冒。
2.外治法 取蔥白、生姜各30克,食鹽5克,***搗成糊狀,加入適量白酒調勻,用紗布包好,塗擦胸背、肘胭窩及手足心。壹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塗擦後15分鐘左右會有汗出,感冒諸癥可以解除。
3.飲食療法 取蘇葉3-6克,生姜3克,洗凈切碎,放人茶杯內,沖人沸水200~300毫升,加蓋泡10分鐘,再放人紅糖15克攪勻,趁熱飲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適用於感冒初起,惡寒、無汗、頭痛者。
4。如何巧選中成藥治療感冒
隨著氣溫的降低,感冒的人越來越多,選用口服治療感冒的中成藥,毒副作用小且簡便不影響工作,符合階梯用藥原則。但是,面對市場上品種繁多的藥品,我們切忌盲目選用,必須對癥用藥,否則,不僅無效,延誤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紹幾種簡單的選用方法。
1、風寒性感冒。癥狀為惡寒重,發熱輕或不發熱、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這時應該選用發散風寒的辛溫解表藥,如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選用桑菊感冒片、銀翹解毒片、羚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誤用會加重病情或者遷延不愈。
2、風熱性感冒。癥狀為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宜脹,咽喉紅作痛或者脹痛,或口幹欲飲,咳嗽,咯痰黃稠。這時應該選用清熱宣肺的辛涼解表藥,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銀翹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翹解毒丸等,不能選用九味羌活丸、參蘇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誤用會引起體溫升高,咽疼加重。
3、感寒濕滯性感冒。外用風寒表癥,發熱嚴守惡寒,體溫不高,頭痛,內有痰濕中阻,胃脘滿悶,惡心嘔吐,腹痛瀉下。可選用解表化濕的藥物如藿香正氣水液或藿香正氣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
4、表裏雙感性感冒。癥狀為壯熱憎寒,頭痛目眩,口苦口幹,咽喉腫痛,大便秘結,小便赤澀。這時應該選用表裏雙解的藥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風通聖丸等。
5、氣虛性感冒。癥狀為身體素虛,抵抗力低,平時易出汗,不耐風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輕度發燒,鼻流清涕,常纏綿日久不愈,或者反復感冒。這時用壹般感冒藥療效不好,應該選用補中益氣丸。
5。中醫藥方
(壹)
辨證血虛外感。
治法辛涼解表。
方名桑枝茅根湯。
組成嫩桑枝30克,白茅根30克,霜桑葉9克,凈連翹9克,苦桔梗9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冷方南方。
(二)
辨證外感時疫邪毒。
治法發汗解表,清熱解毒。
方名青銀湯。
組成青蒿6克(後下),銀柴胡12克,桔梗12克,黃芩12克,連翹12克,銀花12克,板藍根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炯抗方。
(三)
辨證外感風熱。
治法辛涼解表,清熱肅肺。
方名銀梔湯。
組成銀花12克,連翹12克,梔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朱廣華方。
(四)
辨證陰虛外感。
治法養陰清熱,宣肺解毒。
方名藍地湯。
組成板藍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葉20克,桔梗15克,蟬退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出處程光正方。
(五)
辨證濕邪犯表,內阻脾胃。
治法芳香化濕,發汗解表,理氣健脾,調整胃腸。。
方名藿樸三仁湯。
組成藿香8克,厚樸6克,法夏6克,茯苓9克,杏仁6克,苡仁12克,白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出處孫克勤方。
(六)
辨證外感風寒。
治法辛溫解表。
方名荊防排毒湯加減。
組成荊芥10克,防風10克,桑葉9克,豆豉12克,羌獨活各10克,前胡6克,陳皮6克,薄荷6克(後下),鮮姜2片,杏仁10克,蘇葉9克,焦枳殼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施聞雞方。
(七)“寒包火”內熱外寒型感冒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周國平先生獨創“感冒合劑”。具體方藥如下:
炙麻黃6g 杏仁10g 生石膏30g 生甘草5g
柴胡10g 黃芩10g 板藍根15g 銀花20g
羌活10g 蘇葉10g 薄荷6g
病名。指外感風寒等外邪或因時令不正而致病。見《丹溪心法·中寒》。《醫理真傳》卷壹:“夫病而曰外感者,病邪由外而入內也。外者何?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氣也。”臨床上當分輕重、寒熱。《證治要訣》卷二:“感冒為病,亦有風寒二證,即是傷寒外證初起之輕者,故以感冒名之。”臨床以惡風寒、噴嚏、鼻塞、流涕、頭痛、全身酸楚等癥為多見,或有發熱,或有咳嗽,或見咽癢、咽痛。風寒感冒,宜辛溫解表,用蔥豉湯、荊防敗毒散等方;風熱感冒者,宜辛涼解表,用銀翹散、桑菊飲等方;虛人感冒,宜參蘇飲。感冒呈流行趨勢者,又名時行感冒,病情壹般重於普通感冒,《七松巖集》:“凡感冒之病,以為輕淺,忽略不治,又兼飲食不節,葷酒不戒,以致輕病變重……”提示醫生和患者對此病不容輕視。參見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時行感冒等條。又:感冒又有俗名傷風。李中梓在《醫宗必讀·傷風》中提出用消風散、神術散、川芎茶調散等方治療四時感冒、傷風、癥見頭痛,鼻塞聲重,發熱惡寒等癥;如兼見咳嗽涕唾稠粘,可選用桑菊飲、銀翹散、杏蘇散等方。如見惡寒甚而口渴、心煩、便秘、脈洪數者,可用清涼飲加減。
6、食療方法
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開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調口味。
2、白菜蘿蔔湯: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蘿蔔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後,加紅糖適量。每次200毫升,壹天2次,連服三四天即可治愈。
3、蘋果蜂蜜水:蘋果5個去皮,切成小塊,加水1升,煮沸5分鐘,自然冷卻到40℃,加少許檸檬汁和適量蜂蜜攪拌均勻,每天多次少量飲用。
4、姜絲蘿蔔湯:姜絲25克,蘿蔔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加紅糖適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
5、蔥蒜粥:取幹凈的蔥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
6、蔥頭飲料:洋蔥頭1個,切碎,加鮮牛奶250毫升,煮開,自然冷卻,加適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
7、姜絲可樂:鮮姜絲50克,加1000毫升可樂,煮沸,熱飲,每次100毫升,每天數次。
8、桔皮冰糖飲料:鮮桔皮50克,加冰糖適量,用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9、銀花薄荷飲:銀花30克,薄荷10克,鮮蘆根60克。先將銀花、蘆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鐘,後下薄荷煮沸3分鐘,濾出加適量白糖,溫服,日服3~4次。
按語
1.感冒與某些傳染病早期癥狀相似,臨床應加以鑒別。
2.在感冒流行期,針灸足三裏(雙),每日1次,連續3天,有預防作用。 [編輯本段]感冒的忌口有哪些呢? 感冒初期,當禁食生冷、油膩,如果是溫熱之邪,初期正在清解階段,亦當忌食生冷,壹旦熱邪不去,留壯熱,繼而口渴、煩躁、大便秘結,此時反需水果相助,可頻服梨汁、橘汁、西瓜、梗米湯、綠豆湯等,切忌過食生冷、油膩之品。
感冒期間,避免進食或忌多食鴨肉、豬肉、羊肉、狗肉、甲魚、蚌、醋、柿等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