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如何炒黃金

如何炒黃金

各國主要經濟指標解讀

-

關鍵詞:外匯投資證券金融

第壹,利率(利息)

利率,就其表現形式而言,是指壹定時期內利息額與總貸款資本的比率。多年來,經濟學家們壹直試圖找到壹套能夠充分解釋利率結構和變化的理論。“古典學派”認為,利率是資金的價格,資金的供求決定利率的變動。凱恩斯把利率視為“使用貨幣的價格”。馬克思認為,利率是剩余價值的壹部分,是貸款資本家參與剩余價值分配的壹種表現形式。利率通常由國家中央銀行控制,由美國美聯儲管理。現在,各國都把利率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之壹。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就會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得到控制時,利率會適當降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經濟因素之壹。利率水平對外匯匯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利率是影響匯率的最重要因素。我們知道,匯率是兩個國家貨幣之間的相對價格。和其他商品的定價機制壹樣,是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的。外匯是壹種金融資產,人們持有它是因為它能帶來資本收益。當人們選擇是持有本國貨幣還是持有外國貨幣時,他們首先應該考慮哪種貨幣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每個國家貨幣的收益率首先由其金融市場的利率來衡量。如果壹種貨幣的利率上升,持有該貨幣的利息收入會增加,吸引投資者購買該貨幣,因此對該貨幣有利(市場看好);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貨幣的收益就會減少,貨幣的吸引力就會減弱。所以可以說“利率上升,貨幣走強;利率下降,貨幣疲軟。”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當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意兩種貨幣的收益應該相等,即Ri=Rj(利率平價條件)。這裏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國家的貨幣。如果持有兩種貨幣的收益不對等,就會出現套利:買入a外匯,賣出B外匯。這種套利沒有風險。因此,壹旦兩種貨幣的收益率不相等,套利機制就會使兩種貨幣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說,不同國家的貨幣存在利率均等化的內在傾向和趨勢,這是利率指標影響外匯匯率走勢的關鍵方面,也是我們解讀和把握利率指標的關鍵。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巨大,大大超過國際貿易量,預示著金融全球化的大發展。利差對匯率變動的影響比過去更重要。當壹個國家收緊信貸時,利率就會上升,造成國際市場的利率差異,從而造成短期資金的國際流動。壹般來說,資本總會從低利率國家流向高利率國家。這樣,如果壹個國家的利率高於其他國家,就會吸引大量資本流入,國內資金流出減少,導致國際市場對這種貨幣的搶購;與此同時,資本賬戶的收入和支出得到了改善,本國貨幣的匯率得到了提高。另壹方面,如果壹個國家放松信貸,利率就會下降,如果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就會導致資本大量流出,外資流入減少,資本賬戶余額惡化。同時,這種貨幣會在外匯市場上賣出,導致匯率下跌。壹般情況下,當美國利率下降時,美元的走勢就會疲軟;美國利率上升,美元有偏好。從美國國債(尤其是長期國債)的價格變化趨勢中,可以發現美國利率的走勢,可以幫助預測美元的走勢。如果投資者認為美國的通貨膨脹得到控制,那麽現有國債尤其是短期國債的利息收入就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債券價格就會上漲。另壹方面,如果投資者認為通脹將加劇或惡化,那麽利率可能會上升以抑制通脹,債券價格將下跌。80年代上半期,盡管存在大量貿易逆差和巨額財政赤字,但美元依然堅挺,這是美國高利率政策的結果,促使大量資本從日本和西歐流向美國。美元走勢受利率因素影響很大。

二、就業報告

就業報告,包括與就業有關的信息,是通過兩個獨立的調查,即企業調查和住戶調查獲得的。其中,企業調查提供了非農部門的就業情況、平均小時工作和總小時指數;家庭調查提供關於勞動力、家庭就業和失業率的信息。在外匯市場能夠做出反應的所有經濟指標中,就業報告通常被視為“皇冠上的寶石”。它是市場上最敏感的月度經濟指標,投資者通常可以從中看出很多市場敏感信息,其中外匯市場特別關註月度非農就業隨季節調整的變化。

非農就業:是就業報告中的壹項,主要統計農業生產以外的崗位變動情況。該數據通常在每月第壹周的周五與失業率壹起發布。非農就業人數可以反映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和壯大。數量減少意味著企業減產,經濟進入蕭條。社會經濟快了,消費自然會增加,消費和服務行業的工作崗位也會增加。當非農就業人數顯著增加時,表明經濟形勢健康,理論上應該有利於匯率,並可能預示著更高的利率,而潛在的高利率會促使外匯市場更多地推動該國貨幣的價值,反之亦然。因此,這壹數據是觀察社會經濟和金融發展程度和狀況的重要指標。這壹數據的發布可能成為決定外匯市場走向的轉折點,也可能帶來外匯市場的劇烈波動。

失業率:也是美國就業報告中的另壹項,指在壹定時期內,願意工作但尚未工作的勞動者人數。這些數據以及非農就業人數由美國勞工部發布,通常在每月第壹周的周五發布。根據失業率數據,可以判斷壹定時期內所有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失業率壹直被認為是反映整體經濟狀況的指標,而且是每個月公布的第壹個經濟數據,所以外匯交易員和研究人員喜歡用失業率指標來預測工業生產、個人收入甚至新住房建設等其他相關指標。壹般情況下,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有利於貨幣升值;失業率上升意味著經濟發展放緩和衰退,不利於貨幣升值。如果用同期的通貨膨脹指數來分析失業率,就可以知道當時的經濟發展是否過熱,是否會構成加息的壓力,或者是否有必要通過降息來刺激經濟發展。勞工統計局每月對美國家庭進行壹次抽樣調查。如果本月美國公布的失業率低於上月,說明就業形勢有所好轉,整體經濟形勢較好,有利於美元上漲。如果失業率較大,說明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對美元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壹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在壹定時期(壹個季度或壹年)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通常被公認為衡量壹個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僅能反映壹個國家的經濟表現,還能反映其國力和財富。

壹個國家的GDP大幅增長,反映的是這個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消費能力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央行有可能加息,收緊貨幣供應。國民經濟的良好表現和利率的上升將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之,如果壹個國家的GDP出現負增長,則說明該國經濟衰退,消費能力降低。此時,該國央行可能會再次降息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下降和經濟表現低迷將降低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因此,壹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促進該國貨幣匯率的上升,而低經濟增長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的下降。

西方國家GDP的公布通常分為月度公布和季度公布,其中季度GDP數據最為重要。在美國,商務部負責GDP的分析和統計,通常的做法是每季度估算和統計壹次。每次初步估算公布後,都會有兩次修訂(第壹次修訂& amp;最終修訂版),主要在每月第三周出版。國內生產總值(GDP)通常用於與去年同期進行比較。如果增加,說明經濟比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果減少,意味著經濟放緩,其貨幣面臨貶值壓力。在美國,GDP增長3%是理想水平,說明經濟發展健康,高於這個水平說明有通脹壓力;1.5%以下的增長表明經濟在放緩,有進入衰退的跡象。

第四,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又稱“貿易逆差”,是指壹個國家的進口總額超過出口總額,反映了國家之間的商品貿易,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的重要指標。貿易逆差對應的是“貿易順差”,即出口大於進口;出口等於進口,這叫“貿易平衡”。如果壹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國民收入就會流出該國,從而削弱國家經濟表現。政府要想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讓本國貨幣貶值,因為貶值,也就是變相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可以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因此,當該國對外貿易逆差擴大時,就會削弱該國貨幣,使該國貨幣下跌;相反,有外貿順差的時候,對這個貨幣是利好。因此,國際貿易形勢是影響外匯匯率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日美貿易摩擦充分說明了這壹點。美日之間的貿易逆差連年發生,造成了美國貿易平衡的惡化。為了限制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美國政府向日本施壓,迫使日元升值。另壹方面,日本政府盡力防止日元升值過快,以維持有利的貿易形勢。

1971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美國貿易逆差連年擴大,國內經濟開始疲軟,大量美元資產流入歐洲,逐漸形成後來的“歐元”。此外,隨著歐洲國家的增長和亞洲國家的崛起,美元的強勢地位受到強烈沖擊。基於防範美元泡沫和防範全球金融風險的考慮,許多國家都在努力實現國際貨幣的多元化。

動詞 (verb的縮寫)財政赤字

財政,即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在每個財政年度開始時,政府總是制定當年的財政預算計劃。如果實際執行導致收入超過支出,則為財政盈余,支出超過收入,則為財政赤字。壹個國家出現財政赤字有很多原因。有的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降低稅率或增加政府支出,有的則因為政府管理不當而造成大量偷稅漏稅或過度浪費。當壹個國家的財政赤字積累過高,就像壹個公司背負了太多的債務,對國家的長期經濟發展不是好事,對國家的貨幣也是長期利空。而且,為了解決未來的財政赤字,只能通過減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稅收,這兩種措施對經濟或社會穩定都有不利影響。如果壹個國家的財政赤字增加,其貨幣就會下跌。相反,如果財政赤字減少,說明其經濟良好,貨幣會升值。在美國,財政部壹般在每月第17個政府工作日公布上月聯邦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美國政府壹向以財政赤字著稱,在前總統克林頓時期財政赤字轉為盈余。但小布什上臺後,恰逢經濟衰退,繼續在國外用兵,再次造成高赤字。

不及物動詞活期存款帳戶

經常帳主要量度實質資源的流動,包括貨物、服務的進出口、應收及應付其他地方的收入,以及往來其他地方的經常轉移。經常項目是壹國資產負債表中的主要項目,記錄了壹國與外國之間資本流出和流入的情況,包括貨物和服務的進出口、投資收益、其他貨物和服務的收入以及其他要素。

如果經常賬戶余額為正(盈余),則意味著該國的凈外國財富或凈外國投資增加了。如果是負的(逆差),說明該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減少了。壹般來說,壹國經常賬戶赤字擴大,其貨幣就會貶值,盈余擴大,貨幣就會升值。經常項目的內容壹般包括五大項:

1.商品是指壹個國家的貨物進出口。

2.勞務,包括與商品進出口有關的運輸和保險費、客運運費和港口費,以及國內居民出國旅遊觀光和外國人在本國旅遊觀光的收入和費用。

3、投資收益,是指國民購買國外股票、債券等資產所獲得的股息或利息,加上國內國外貸款或外國人投資本國,產生的利息支出和股息支出。

4.其他商品、服務和收入,是指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與服務和收入有關的各種交易,使領館的費用,居民在國外工作取得的報酬,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組織在本國設立的各種機構的費用等。所謂貿易差額,壹般是指上述四項之和。

5.單邊轉移是指現金或實物捐贈、救濟、壹國對外援助和向國際機構劃撥資金。

在西方國家,經常賬戶數據通常是月度或季度公布,但月度貿易數據對市場的參考意義不大,季度調整後的經常賬戶更重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常賬戶赤字對外匯市場的影響很大,現在這種影響已經消退,但對美國來說,經常賬戶赤字對美元的影響仍然很大。經常項目包含許多內容和復雜的項目。但是,每次美國的巨額經常賬戶赤字對美元形成壓力,這是肯定的。

七。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資本流動是指資本從壹個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壹個國家或地區。資本凈流入主要指外國投資者因購買壹國政府債券、股票和其他證券而出現的凈流入。國際資本流動既可以指貨幣資金的國際轉移,也可以指生產要素(或設備、技術、勞動力等實物資本)的國際轉移。).從統計學上來說,物質資本通常是通過轉換成貨幣價值來衡量的。當今世界,國際資本流動已經成為壹種非常引人註目的經濟現象,對全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由於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生產成本的不同以及利差的存在,資本為追求利潤形成了國際流動;同時,國內政治經濟風險的存在也促進了國際資本的流動。根據資本流動的不同時期,國際資本流動可以分為長期資本流動和短期資本流動兩種類型。長期資本流動是指期限超過壹年的資本流動。根據資本流動方式的不同,長期資本流動包括三種形式: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國際借貸。短期資本流動是指在壹定的信用工具——票據的幫助下,期限小於1年的資本的國際轉移。具體可分為貿易融資、對沖資本流動、銀行資本流動、投機資本流動四種形式。

國際資本的流入導致各國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事實上,國際資本的流入和壹國的貨幣供應量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政府的匯率政策和所謂的“抵消策略”。當面對資本湧入時,壹國央行可以采取兩種不同的態度:壹是在外匯市場上不做任何推進,允許本國貨幣升值,匯率因外資湧入而上升;二是通過外匯市場的匯率幹預,在買入外幣、賣出本幣的同時,在債券市場賣出國債,以抵消穩定本幣的基礎貨幣增加。第二點對應於第壹點。就像泰國和馬來西亞,這些國家通過加強政府幹預,維持了相對穩定的匯率,盡管這種穩定在國內經濟形勢惡化時其實是脆弱的。

八。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的情況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因素,其重要作用是維護外匯市場的穩定。壹個國家的貨幣穩定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外匯儲備在特定市場條件下所能保證的外匯流動性。從國際經驗來看,即使壹國貨幣滿足所有理論設定的匯率穩定條件,但如果受到投機勢力的沖擊,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外匯市場外匯流量的突然擴大,也就不得不貶值。從1998亞洲金融危機來看,在濃厚的投機氛圍下,急躁的國民和謹慎的外國投資者往往對貨幣失去信心,成為推動外匯市場劇烈波動的致命力量。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政府維持匯率的努力實際上早在儲備降至零之前就被迫放棄了。

外債的結構和水平也是外匯交易基本分析的重要因素之壹。如果壹個國家有對外負債,必然會影響外匯市場;如果外債管理不當,其外匯儲備的抵禦能力將被削弱,貨幣的穩定性將受到影響。很多國家,比如阿根廷、巴西,外債比儲備還多,他們最初的想法是外債會壹直流下去。但在壹定的市場條件下,如果國家通過國際市場的大規模融資努力失敗,失去原有的融資渠道(東南亞貨幣危機和阿根廷金融危機中就發生過這種情況),就只能用外匯儲備來滿足流動性,維持市場信心,外匯儲備的穩定性就會受到挑戰。從國際經驗看,外債管理不當導致匯率波動時,受影響貨幣的匯率往往被低估。低估的程度主要取決於經濟制度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性。而如果壹個國家的短期外債居多,就會直接沖擊外匯儲備。而如果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助”,貨幣大幅貶值除了IMF貸款的商業條件外,還要承擔額外的調整負擔。

九、經濟褐皮書

《美國經濟褐皮書》是“美聯儲當前經濟形勢回顧”的總稱,每年出版8期。美國聯邦儲備銀行(Fed)每6至8周發布壹次當前經濟形勢摘要,大約在FOMC政策會議前兩周。因為裝訂邊是棕色的,所以命名為“褐皮書”,該報告包含美聯儲分行在12中提出的地區經濟形勢總結和國家經濟形勢總結。目前各分局輪流將地區報告匯總成全國經濟形勢總結。但到了1997開頭,將由隨機抽樣而不是輪流決定。褐皮書是美聯儲決策者的寶貴工具。這份報告提供了經濟變化的實時證據,而經濟變化不能僅僅通過統計數據來衡量。美聯儲沒有要求分行提出特別項目。分行報告通常涵蓋零售、制造業、農業和銀行業。大多數分支機構還提到了地區勞動力市場、薪資和價格壓力。

X.零售

零售額是對零售額的統計匯總,零售額是除服務業以外的所有以零售業務為主的店鋪以現金或賒銷方式銷售的商品總值。零售數據對判斷壹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為零售額直接反映了消費者支出的增減。在西方發達國家,消費支出通常占國民經濟的壹半以上,如美國、英國等國,可以占到三分之二。壹國零售額的提升,意味著該國消費支出增加,經濟形勢好轉,利率可能上調,對貨幣有利;另壹方面,如果零售額下降,則意味著經濟放緩或不好,利率可能下調,這對該國貨幣不利。

在美國,上個月的零售銷售數據通常在每月的6月11-14發布。商務部統計局每月進行壹次全國範圍的零售抽樣調查,調查對象為所有類型和規模的零售商(所有在商務部註冊的公司)。由於零售業的範圍太廣,所以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以獲得更有代表性的數據。耐用消費品零售商包括汽車零售商、超市、藥品和酒類經銷商等。因為服務業的數據難以收集和計算,所以排除在外,但服務業也是消費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消費增減可以從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商品零售和服務)的數據中得到。在西方國家,汽車銷售構成了零售銷售的最大份額,壹般能占到25%。所以在公布零售額的時候,會公布壹個不包括汽車銷量的零售數據。此外,由於食品和能源銷售受季節影響較大,有時會排除食品和能源,釋放壹個核心零售。

XI。汽車銷售

汽車銷售是消費者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很好地反映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信心。通常情況下,汽車銷量是我們了解壹個國家經濟周期強弱的第壹手信息,比其他個人消費數據要早。因此,汽車銷售為後面公布的零售額和個人消費支出提供了很好的預測,占零售額的25%,占總消費的8%。此外,汽車銷量也可以作為經濟衰退和復蘇的早期信號。如果汽車銷量增加,壹般預示著該國經濟好轉,消費者的消費意願增強,對該國貨幣有利,並可能伴隨著該國利率的上升,刺激該國貨幣匯率上升。

十二。個人收入

個人收入,包括所有來自工資和社會福利的收入,反映了個人在這個國家的實際購買力水平,表明了未來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需求的變化。個人收入指數是預測個人消費能力、未來消費者購買趨勢和評價經濟形勢的有效指標。增加個人收入比減少個人收入要好。個人收入的增加代表著經濟形勢的改善或經濟的繁榮,相應地,個人消費支出可能會增加。當然,下跌是減速和衰退的標誌,對貨幣匯率走勢的影響不言而喻。如果收入上升過快,央行擔心通脹,會考慮加息。提高利率肯定會對貨幣匯率產生強烈的影響。

個人收入包括工資薪金(56%)、業主收入(8%)、租金收入(1.4%)、股票分紅(4.4%)、利息收入(11%)、轉移支付(13%)和其他(6.4%)。美國的個人收入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經濟研究與分析局收集。數據來源包括:工資或薪金來源於勞動局或工會,社會福利數據來源於社會福利管理局和退伍軍人管理局,股利數據來源於隨機抽樣公司股利分配調查。最終結果通過整體加權統計得出。通常在公布個人收入信息時,還有另外兩個相關數據壹起公布,分別是個人消費支出和個人儲蓄率。個人消費支出代表個人消費商品或服務的市場價值。這兩個材料很重要,因為它們都是當前GNP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家可以利用這些材料預測GNP可能的變化範圍。

十三。領先指數

先行指標,也叫先行指標或先行指標,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壹,是引導經濟周期的各種經濟變量的加權平均值。

先行指數由許多要素組成,涉及國民經濟的許多方面。以美國領先指數為例,主要包括以下要素:1,制造業平均周工作量;2.平均每周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3.制造商增加消費品和原材料的訂單;4、賣方的交貨業績——其工廠延遲交貨的百分比;5.工廠和設備的合同和訂單;6.增加民間投資的施工許可;7、M2貨幣供應量;8.標準普爾500股票指數和股息收入;9.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10,生產成本與售價的差額。如果這些因素大部分是積極的,領先指數可以預計提前上漲。

領先指數壹般每月發布壹次,各國發布時間不同。如果領先指數連續三個月下跌,表明經濟即將進入衰退;如果連續三個月上升,說明經濟即將繁榮或繼續擴張。通常,領先指標有6至9個月的提前期。在美國,壹般認為先行指標可以預測經濟衰退前11個月的經濟下滑,經濟擴張前3個月的經濟復蘇。二戰後,領先指數已被成功用於預測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拐點。在各國公布的領先指標中,目前對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是美國的領先指數,由美國商務部公布,時間壹般在每個月的最後壹個工作日。其他國家,如日本、瑞士、加拿大、德國等。,也會發布先行指數,德國的ZEW經濟景氣指數和IFO經濟景氣指數也包含壹定的先行指數成分。壹般來說,外匯市場會對領先指數的大幅波動做出強烈反應。領先指數的大幅上升會推動該國貨幣走強,領先指數的大幅下降會推動該國貨幣走弱。

十四。生產者價格指數

生產者價格指數,英文縮寫為PPI,主要用於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它和消費價格指數壹樣,通常被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對於外匯市場,市場更關註最終產品PPI的月度變化。由於食品價格因季節變化而上漲,而能源價格往往會意外波動,為了更清晰地反映整體商品價格變化,壹般會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變動,從而形成“核心生產者價格指數”,進壹步觀察通貨膨脹率的變化趨勢。

在美國,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的數據收集由美國勞動局負責。他們通過問卷從主要制造商那裏收集數據。采集的基月是包括13在內的當周2300種商品的報價,然後加權換算成小數形式。為便於比較,基期定為1967。壹般來說,當生產者價格指數大幅度上升並持續加速時,該國央行相應的反應是加息以防止通脹快速上升,因此該國貨幣升值的可能性增大;反之亦然。

十五。消費者價格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英文縮寫為CPI)是對固定壹籃子消費品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情況。它也是壹種衡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表示。在美國,構成這壹指標的主要商品分為七大類,包括:食品、酒和飲料、住房、服裝、交通、醫療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和服務。在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是由勞工統計局每月發布的,有兩種不同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首先是職工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W。第二個是城市消費者的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U。

德國消費者價格指數是衡量德國實際價格變化的指標。消費價格指數衡量消費者在壹定時期內經常購買的某壹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化。使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消費者可以將本月壹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與去年同期進行比較。與美國消費價格指數的統計方法不同,德國通過德國190個市統計局在約2萬個零售點收集的約750種商品的約35萬個價格數據來更新指數。價格數據的收集安排在每月中旬,通過確定和比較在數量和質量上不方便的消費品價格來衡量實際價格變化。

CPI價格指數很重要,很有啟發性,壹定要認真把握,因為有時候公布的是指數在上升,貨幣匯率在好轉,有時候又是相反。因為消費者物價指數的高低表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反映了經濟的景氣程度,如果指數下降,反映了經濟的衰退,必然不利於貨幣匯率的走勢。但如果消費物價指數上漲,匯率會有利嗎?不壹定,要看消費價格指數的“漲幅”。如果指數溫和上升,說明經濟穩定向上,當然有利於該國貨幣。但如果指數漲幅過大,則會產生負面影響,因為物價指數與購買力成反比。價格越貴,貨幣購買力越低,勢必對該國貨幣不利。如果考慮對利率的影響,這個指標對外匯匯率的影響更復雜。當壹個國家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升時,表明其通貨膨脹率上升,即其貨幣購買力減弱。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其貨幣應該會走軟。相反,當壹個國家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時,說明該國的通貨膨脹率下降,即貨幣購買力上升。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該國貨幣應該升值。但由於各國都以控制通脹為首要任務,通脹上升也帶來了利率上升的機會,因此對貨幣有利。

  • 上一篇:將毒品運出國
  • 下一篇:請問臨沂有沒有高鐵站,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