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食用菌在市場上價格還可以,如果想大面積種植能掙到錢嗎?

食用菌在市場上價格還可以,如果想大面積種植能掙到錢嗎?

目前,我國的食用菌總產量已高居世界第壹;同時,產能相對過剩的隱憂也開始顯現!

近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比較迅速,主產區從東北、東南、華東等地開始向西南和西北地區擴展,像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甘肅、山西等過去栽培面積相對較少的省份,新建並成長了壹批食用菌產區。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分中心主任張勁松說,“我們食用菌產業的比較效益在農業裏還是最好的,所以很多資本也好,包括現在精準扶貧,現在全國480多個貧困縣,有400多個貧困縣選擇食用菌作為扶貧的產業”。

據了解,受國家政策扶持、消費升級、餐飲行業發展帶動等因素影響,我國食用菌產量持續增長。有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我國食用菌總產量達到3597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以上,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國。但與此同時,也開始顯現出產能相對過剩的局面。而供大於求,勢必容易導致食用菌產品價格下跌!

有專家指出,為了保證廣大食用菌生產者的收益,也是為了促進整個食用菌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適度地壓縮食用菌的產能。過去計劃經濟時代,國家可以利用行政手段調配食用菌的栽培區域,控制食用菌產量,從而讓市場供需關系維持在壹個合理的範圍內。但是,現在是計劃經濟時代,壹味想著利用行政手段進行幹預的方法,顯得不切實際。那麽,市場經濟時代如何壓縮食用菌產能呢?可以借助大數據預警的方式,讓生產者自行決斷,去淘汰落後產能。

舉個例子,在每年生產季到來之前,通過大數據匯總和統計,發布食用菌行業預警,告訴生產者,去年有哪些品種的食用菌產了多大的量?哪些品種的食用菌過於飽和,沒能消化掉?哪些品種的食用菌供不應求?通過數據,讓生產者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讓他們自行裁判,哪些食用菌品種不宜再過多栽培,哪些食用菌可以大量發展……,讓生產者自行淘汰落後產能。

食用菌栽培品種亟待調整

我國食用菌出現產能相對過剩的局面,壹場食用菌產業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目前,食用菌栽培品種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較為突出,亟待調整!

據了解,我國已調查到的食用菌種類有936種,其中,可人工栽培的有60種,已進行商業化開發的有36種。雖說,我們的食用菌栽培種類領先世界,但栽培品種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也較為突出。目前來說,就是是大宗品種的占比太高,大約能占到80%的樣子,從全國層面來看,就是香菇、平菇、金針菇、黑木耳、雙孢菇等菇類的占比過高。

大宗品種占比高了,本身就容易會出現集中上市,紮堆銷售的情況。加之當前產能已經相對過剩,更容易造成賣價低,抗市場風險能力差。所以,對大宗品種要做適度調減,適當擴大珍稀食用菌的栽培。珍稀是相對於大宗來說的,相對於大宗來講就是種植面積比較小,市場上供應量比較少的,價格效益比較好的壹些品種。比如說,我們近幾年發展的長根菇,商品名是黑皮雞樅菌。

發展珍稀食用菌栽培,能在壹定程度上和大宗品種拉開空擋,錯市銷售,有助於菇農增收。另外,還可以適當開發壹些新的食用菌品種,不斷地擴大消費需求,增加食用菌市場容量。比方說金針菇,壹般老年人吃的話,容易導致塞牙,如果妳能開發出吃到嘴裏不塞牙的金針菇品種,同時還能有壹個好的品質和口感的話,妳就能抓住中老年消費群體,針菇的市場容量也就壹下子隨之擴大了。

珍稀食用菌大有可為!

在食用菌產能相對過剩的背景下,調整栽培品種結構,適當栽培壹些珍稀食用菌,可作為菇農增收的壹種有效途徑。那麽,對於咱們菇農來說,選擇什麽樣的珍稀品種進行栽培比較合適呢?在栽培時,又該註意哪些問題呢?

過去珍稀食用菌以野生的居多,通過人工不斷馴化,目前很多已實現規模化、商業化栽培;再加上,近年來人們對珍稀食用菌產品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使其迅速躋身於高檔食品行列,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珍惜菇類的價格是非常可觀的。比如說,我們近幾年發展的長根菇,商品名是黑皮雞樅菌,這幾年從山東往外供應的價格來看,壹般每斤的市價在18-48元之間,這可比香菇、平菇、金針菇等大宗菇類的價格高多了!

相對於大宗品種來說,珍稀食用菌本身因為栽培面積小,市場供應量少,所以賣價比較高。據預計,在未來壹段時間內,栽培珍稀食用菌將大有可為。那麽,咱們菇農該選擇什麽樣的珍稀品種栽培呢?

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高級農藝師高霞說,“有壹個就是玉木耳品種,這個玉木耳是毛木耳的變種,是白色的,看上去像黑木耳的樣子,它實際上是毛木耳屬的,這個價格非常好,也非常好吃,涼拌、烹飪都可以;然後再有壹個就是銀耳品種,在消費方面大家都比較認可;還有兩個比較好的品種,建議大家考慮壹下,壹個是大球蓋菇,這兩年的價格相對比價穩定,另外壹個就是羊肚菌。”

專家建議,發展珍稀食用菌栽培,最好是有壹定的產業基礎,說白了就是,以前栽培食用菌,有壹定的管理經驗;再就是,要盡量選擇壹些原材料來源廣泛、成本低,技術操作相對比較簡單的珍稀品種進行栽培。同時,有專家也特別指出,農戶在發展珍稀食用菌栽培時,不要盲目跟風,更切忌壹哄而上!只有在確保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才能考慮規模化,防止以規模求效益!

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分中心主任 張勁松說,“不能無限制放大,妳不要說今年十萬噸挺好,明年二十萬噸行不行,後年三百萬噸行不行,可能到五十萬噸的時候就是平衡點了,妳超過五十萬又是過剩,過剩的話不賺錢,前面進去的人可能賺到錢,後面進去的人全都要賠錢”

食用菌向“深”發展

合理調整栽培品種結構,能在壹定程度分化和消耗食用菌的過剩產能,而要想更多地消耗產能,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搞產品加工,要想在去產能的同時,極力提高附加值,我們的食用菌就要不斷地向“深”發展!

我國是食用菌生產大國,也是食用菌消費大國,目前我們生產的食用菌絕大多數都用以鮮食,加工品的開發卻相對滯後,而且食用菌加工品種相對比較單壹,主要以初級加工品為主,像傳統的食用菌罐頭、幹制品、壹些菌絲體的產品等等。

受加工技術不匹配等因素影響,我們的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力度不足,這也導致高端產品供給不足,低端產品供給過剩。隨著加工技術不斷完善和配套,以及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傳統食品亟須向以營養健康、個性快捷為特點的新型食品轉變,因此有專家指出,可以借機讓食用菌精深加工,向以新型食品為代表的終端類產品靠攏。

國家食用菌加工技術分中心主任張勁松說,“因為我們食用菌有各種各樣的保健功能,我們開發出壹些對應的產品,比方說我可以開發出,從猴頭菇裏面開發出對胃有好處的,那麽我經常吃,天天地吃,我不得胃病,那不是挺好嘛”

食用菌終端類產品的開發要做到多元化,盡量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比如,休閑食品、保健食品、藥品等都可以作為精深加工的著力點。除了終端產品外,以食用菌粉、食用菌濃縮漿等為主的食用菌配料加工,也是精深加工的壹個方向。因為應用領域廣,用量大,它還是去產能最好的方式。就拿食用菌粉來說吧,它可以應用到烘焙、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中,營養,又調整了風味。

總之,食用菌加工要深發展。對食用菌進行精深加工可實現差異化銷售,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價格,延長食用菌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讓食用菌市場健康發展。

  • 上一篇:為什麽成分相同的vc含片價格差別很大?日常食物如何選擇?
  • 下一篇:莆田貨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