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所醫,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願望和需求。
人們的期望是醫者個個都能懸壺濟世,妙手回春,包治百病。而臨床醫學卻流傳著這樣壹句名言,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能治愈,經常能舒緩,往往能安慰。)
不僅醫生面對復雜的病癥是能力有限的,高額的醫療費也不是每個人都付得起的。壹個人得了壹場重病,壹家人可能都會壹夜返貧。我今天看到了壹個研究,即使在醫療水平全球領先的美國,人民破產的第壹大原因竟然也是無力支付醫療費用。
美國的醫療技術發達,按道理說應該讓老百姓看病更容易才對,為什麽看個病竟然會看到破產呢?
美國醫療費用到底有多高?
據測算,2018年美國人均GDP大約6.25萬美元,但人均醫療支出1萬美金壹年;而中國人均GDP大約是9900美元,人均醫療支出500美元。這意味著,中國人壹年賺的錢還不夠美國人壹年裏用來看病的。即使按比例算,美國人均醫療支出占GDP高達16%,是中國的5倍,這就相當於妳每個月創造2萬元GDP,拿到1萬元的月收入,但妳每月都要花1600原來看病,壹年就要花掉將近兩萬塊。
而在我國,根據大家的常識就能感覺不對,因為對於壹個沒有的重大疾病的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平均每年看病花掉幾萬塊,壹般小病開個幾十塊的藥就好了,加上檢查費,也不過幾百塊。假設壹個中國人每次的小病平均花掉300元,2萬塊夠他看67次病了,壹年裏平均5天就看壹次病,才花得掉這麽多錢。
我們壹年不吃不喝都付不起的天價醫療費,對美國老百姓來說同樣是不可承受之重。
外媒曾經報道過不少美國醫療費超高的事情,比如有個女孩摔斷了手,去看了壹趟三藩市公立醫院的急診,後來竟然收到了2.4萬美金的賬單。雖然她買了商業保險,但是保險也只給報銷3800美元。後來她四處找媒體幫忙,醫院迫於壓力,才改口只收了她200美元。
這個新聞壹經報道,隨後就有2000多位讀者給這家媒體發去了天價醫療賬單,各種訴苦令人瞠目結舌。有人去醫院看腹痛,醫生建議自然療法(就是回去正常生活,不用醫療手段介入),但反手就寄給他八千美金的賬單;父母帶小寶寶看急診,醫生的治療內容就是讓寶寶睡個午覺再喝壹瓶牛奶,最後卻要收取1.8萬美金……
這並不是個別無良醫院的行為,因為在美國看急診,叫救護車本身就是很貴的,而且美國對藥品的定價不固定也不透明,不同州,不同醫院,不同治療方式都會有不同價格,且差距很大。僅僅藥品這壹項,藥店賣幾十塊的藥,醫生開給妳的藥收費幾千美金也不稀奇。至於手術這種沒什麽參照的治療方式,就更難比價了。
我前段時間去三甲醫院看眼科,發現墻上的牌子寫著近視矯正手術的定價,激光治療,全飛秒治療等等,單只眼睛的價格都清清楚楚,在美國的醫院是不可能看到寫明xxx手術費用多少的牌子的,費用都以患者最後收到的賬單為準。
更要命的是,在美國看病也有高低貴賤之分,拿著高價商業保險的,可以先約到醫生,而沒有商業保險的窮人,動輒要等幾個月才能預約上醫生,小病拖成大病,傷身不說,最後還要承擔更多的醫藥費。
中美醫療體系的區別
我們文化裏強調道德,總說醫者仁心;而發達國家靠選拔精英來當醫生,並且給予他們平均工資4-5倍的收入,怎麽看,醫生本身的能力和道德都不會出現普遍的大問題,所以醫生不是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關鍵。
問題的關鍵,其實在於醫療系統。
醫療系統簡單來說就是患者、醫療服務者、支付方,這三方之間的關系。在中國,買單的是社保和自費;而在美國,買單的主要是商業保險。
美國設計了以商業保險為主的保險模式,只留下比較小的比例留給患者自費,初衷其實是好的。但是,這個系統本身存在致命漏洞,只要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聯手,就能把患者給哄得團團轉。
想要鉆空子其實很簡單,保險公司只要說服醫療機構開壹份天價賬單就好了,本來1千美元的治療費用,開成2萬美元,然後患者自費900美元,保險公司出100美元,醫療費用完美轉嫁給患者,保費大半變成了利潤。
那有人要問了,取消自費不就得了嗎?
也不行,如果看病的所有費用都由保險支付,結果會是患者過度使用醫療服務,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美國現在為了防止價格體系失控,采取的方法是盡量讓保險公司和最後買單的支付方分割開,但同時又難免造成流程變長,效率低下,最後成本也擡高了。
不過奧巴馬醫改努力了四年,被川普壹上來就推倒重來,可見美國想推行全民醫保之困難,涉及到的利益群體之大之廣。
那我國是怎麽做到社保作為主要支付方的呢?
早年中國的醫療資源都很落後,先要讓大部分人病有所醫才是重點,所以國有化統壹調控合理地實施了。改革開放以後,為了社會穩定,醫療也不敢隨意市場化價格,個別部分市場化了就變成了我們現在詬病的莆田系。同時,商業保險推行比較吃力,因為中國人普遍是不願意為未知的需求買保險的,而沒有保險,純自費很多人都受不了,如果沒有社保,影響到的群體將是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雖然社保是壹大優點,但中國醫療體系並非沒有問題。壹味地限價,會使得人工費用在醫療費用中比重太低,幾塊錢壹次的掛號費,對醫生來說太微薄了,從而催生了“以藥養醫”的現象,也就是俗稱的拿回扣。
全世界想看病都壹樣難,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醫療價格和醫療質量永遠是矛盾體,就像打麻將的時候,總有人輸有人贏,或者大家都不賺錢,但不可能所有人都賺錢。珍惜現在相對廉價和易得的醫療資源吧,當然最重要的是保重身體,盡量別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