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帕蒂婭是歷史記載最早的著名的古羅馬女科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
卡羅琳·赫舍爾 (1750年-1848年)出生在德國漢諾威,發現了8顆彗星及星雲的偉大天文學家
埃達·洛夫萊斯伯爵夫人(1815年-1852年) 美國國防部用的她名字命名Ada計算機程序語言,以紀念這位150年前幫助英國發明家查理·巴貝奇研制出
後來被認為歷史上第壹臺計算機的女科學家。
埃達·拜倫1815年出生在英國倫敦,她首先為計算擬定了“算法”,然後擬定了“程序設計流程圖”,這也被後人認定為“第壹個計算機程序”。
伊雷娜·約裏奧-居裏 (1897年-1956年)和她的丈夫弗雷德裏克·約裏奧發現新的人造放射性元素而雙雙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利斯·邁特納,奧地利物理學家,發現了具有決定意義的核裂變。但是,諾貝爾獎卻只授給了她的合作者奧托·哈恩。
多蘿西·克羅福特·霍奇金(1910年-1994年) 英國生物化學家。1955年用X射線衍射技術確定維生素B12、青黴素和它的化合物的復雜分子結構,獲
1964年諾貝爾化學獎。
芭芭拉·麥克林托克(1902年-1992年) 發現自發移動的遺傳基因,198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之後才產生了巨大影響。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 (1920年-1958年) 美國植物學家。發現活動遺傳基因,即遺傳基因可移動性,從而獲1983年諾貝爾生物和醫學獎。
喬斯琳·貝爾-伯內爾 (1943年-)在排除信號來自於天外星球後,猜測可能出自壹個巨大而特殊的星體,這個星體被稱為脈沖星
格蒂·科裏:美國生物化學家。用組織提取液和純化酶完成了從糖到乳酸的完整代謝過程,在1947年與其丈夫同獲諾貝爾生物學獎和醫學獎。
瑪麗亞·戈波爾特·梅耶:美國物理學家。在1949年提出關於原子核結構的殼後模型理論而獲得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羅沙琳·雅羅:美國醫學物理學家。在研究中把免疫學、同位系學、數學、物理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創制出具有高靈敏性的放射免疫試驗方法,與其
合作者同獲1977年諾貝爾生物學與醫學獎。
麗莎·藍道爾 出生於1962年,現年45歲美國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 ,2007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為全球“100名最有影響力人物”之壹,被公認
為當今全球最權威的額外維度物理學家
何怡貞(1910~2008)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第壹位女物理博士、著名物理學家2005年度獲李薰成就獎,是李薰獎中最高榮譽,在國際材料科學與工程
領域有重大影響、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金屬所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吳健雄(1912-1997)她對物理學的傑出貢獻,贏得全世界的贊譽 ,“世界物理女王”、“中國的居裏夫人”。以實驗驗證了“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
不守恒”和“β衰變中矢量流守恒定律”。1990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2752號的小行星命名為“吳健雄星”。
何澤慧女核物理學家1914年3月5日出生於江蘇蘇州。1945年在德國皇家學院從雲室中首先發現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1946年底
,在法國約裏奧—居裏實驗室與錢三強及另外兩名法國研究生發現了核裂變的三分裂現象;還首先觀察到四分裂現象;1947年初,與錢三強正式發表
論文,在國際科學界引起巨大轟動,當時許多媒體稱他們為“中國的居裏夫婦”;1948年回國,研制出我國自制的分別對質子或電子靈敏的核乳膠,
還在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研究、固體徑跡探測技術、空間科學、宇宙射線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