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麥角酸二乙基酰胺),1938年瑞士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利用黑麥麥角中所含的麥角胺、麥角新堿,首次合成了麥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ds,簡稱LSD)。這是壹種無色無嗅無味的液體,屬於半合成的生物堿類物質。LSD是用麥角酸合成的壹種強烈的精神類藥物。1938年,瑞士著名的化學家阿爾伯特·霍夫曼(Albert Hofmann)在開發呼吸道藥物時首次將它合成出來,但那時它只是個普通的中間體,僅擁有壹個普通的編號:LSD-25。
霍夫曼與LSD
L.S.D是麥角酸二乙酰胺的縮寫,始於德國,它是從麥角真菌中提出的麥角酸與其它物質合成而得。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把它第壹次合成是在1938年,他在進行壹項有關於麥角堿類復合物的大型研究計劃時,無意中將原本分裝在兩支試管中的溶液混合在壹起,結果發生了神奇的反應,壹種完全不同的物質被合成了出來,它無色、無嗅、無味,就像清澈的純水,這就是L.S.D。
但那時還不知道其作用,直到1943年艾伯特.霍夫曼在壹次偶然中吞服了L.S.D才發現其獨特的作用,當他吞服後開始經歷現在稱之為“旅遊”(指精神恍惚)過程時,他感到眩暈、對光感受強烈。當他合上雙眼,他看到了連串極其生動活潑、充滿幻想色彩的圖案,並像萬花筒裏見到的壹樣不斷變幻著斑斕的色彩,此過程大體持續兩小時,而他攝入的LSD大約只有250微克(1g=10^6微克)而已!口服時平均有效劑量為30~50微克,高劑量時產生的作用可持續10~12小時。 迷幻劑的常規劑量約為100~200微克。作試驗的服用者,在達到壹定的耐受程度之後,可以服用高達2000微克的劑量。20世紀60年代進入非法市場時,壹般是將其滴在壹些能吸收的物品如方糖、吸墨水紙和藥理上惰性的粉末(這種粉末然後被用來充填空的明膠膠囊)等基質上。
在交易市場上常見的劑量形式是所謂的窗格,即常見的劑量形式是各種大小、形狀的小藥丸、片劑或者膠囊,顏色有米色、白色或彩色。迷幻劑本身則常是無色、無味、無嗅的液體。片劑的含量相差很大,從20~500微克不等,但最流行的壹種直徑為1.6毫米的圓形片劑含量較壹致,約為100微克。吸毒者常把自服迷幻劑稱作“滴酸”。 20世紀80年代,紙型劑量在非法市場上很常見,此時的紙型劑量與原先的不同。原先的紙型劑量是先將迷幻劑滴到紙上制成,而新的紙型劑量是將預先印好的紙張浸入迷幻劑溶液制得,這樣含量較壹致,每片呈正方形,大小約5平方毫米,含量30~50微克。 迄今發現的浸過迷幻劑的藥紙有各種各樣的設計,包括抽象藝術和動畫圖片、郵票和紋身花紋,這些新的設計,特別受青年吸毒者的歡迎。精神藥物麥角酸二乙基酰胺25號,它是壹種烈性藥物,只要服用微小劑量就可以刺激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這種藥物是壹種寄生在黑麥上的麥角中提取出來的。1938年,阿爾貝·霍夫曼博士用人工合成方法制造而獲得成功。
麥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麥角酰二乙胺,這種分離出來的化合物,是當時27種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麥角酸二乙基酰胺25號。它由麥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剛制成時無色無味,呈液體狀態,壹定時間後變成微白色的結晶體。 麥角酸二乙基酰胺25號常用劑量是80~120微克,致死量目前還不清楚(如有的服用20~25微克有反應,而有服用3000微克仍未見可怕癥狀),尚未發現對此藥物的機體上癮者。服用後壹般30~60分鐘到達血液循環,不久被散布到全身各部位細胞中,腦細胞中沈積很少,大部分沈積於小腸、肝脾及腎臟內(腦細胞中只沈積2%),而後被肌體壹點壹點地排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