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州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針對“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中的吃藥貴的問題,走進巴音郭楞人民廣播電臺的《行風熱線》欄目,從藥品的質量管理的角度,和廣大群眾交流了造成看病貴的多方面的原因。
節目壹開始,主持人江舟就直截了當地問藥監部門將在“十壹五”期間如何解決看病貴中的藥價過高的問題。
州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劉澤生說,從我們藥監局的管理職責方面分析,藥品貴的原因主要是,壹方面貴在藥品的更新換代上,在上世紀70年代,80萬單位的青黴素才0.3元,現在都使用頭孢類抗生素,便宜的兩元多錢,貴的時候都在七八元壹支。另壹方面是藥品的成分壹樣,但商品名稱不壹樣,價格也不壹樣,有的打著合資、進口的名義,價格也不壹樣。再有,劑型的轉變,壹些藥品改成了液體、臍囊,價格也有了提高。最後,如今打針等治療手段,使用了壹次性器械。
壹位聽眾打來電話反映,感冒想買消炎藥,但藥店說沒有處方,不給賣。到了醫院,不讓把處方拿走,但醫院的同壹種藥品價格比藥店的價格高。
註冊管理科鐘科長回答說,藥品是特殊的商品,都有副作用,比如紅黴素對小孩有耳毒性反應。因此國家把藥品進行了分類管理,分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對處方藥必須憑處方,希望能理解。對醫院藥品的質量,藥監局也要進行管理,但價格不歸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管。
劉澤生說,目前由於醫院的競爭情況和藥店的競爭程度不同,藥店的價格相對低壹些。但國家對藥品實行的是最高零售價的限價,只要醫院不超過這個限價,就不違法。
壹位操四川口音的老年聽眾打電話,在某醫院看病,說是十二指腸潰瘍和萎縮性胃炎,壹次就五六百元,實在是看不起這個病。醫生把藥開了後,直接就讓護士把處方拿走了。後來拿上包裝到藥店去,壹個名稱壹個廠家出的壹樣的藥,在藥店才3.7元,但在醫院要十幾元錢,醫生還說不貴。我們老兩口的工資壹個月才600多元錢,確實得病得不起,也想不通醫院的藥價怎麽貴這麽多。是不是應該把這些醫院管管。
劉澤生解釋說,處方不讓拿走,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投訴。關於價格,妳可以到物價部門投訴、我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的是藥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