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口服藥品,塗抹於皮膚的外用藥安全性較高,但大多數人對於如何正確使用皮膚藥總是壹知半解,當皮膚出問題,到醫療院所就醫或到藥局購買外用藥品時,該註意什麽?接下來與您分享。
(情境圖片/提供)問用途
皮膚問題包羅萬象,適用的外用制劑也不盡相同,常見的外用制劑有外用抗黴菌劑、皮膚用抗感染劑與類固醇皮膚制劑等。
外用抗黴菌劑:能治療如汗斑、足癬(香港腳)、圓癬(體癬)、股癬等等皮膚表淺性黴菌感染,本院品項有允消無黴乳膏(Antifungal Cream)、黴可舒乳膏(Mentax Cream)、保溼康膠漿(Pasca Gel)、優足達液劑(Exelderm Solution)、洛黴欣外用噴霧劑(Lomexin Spray);可能的副作用有局部皮膚 *** ,皮膚出現灼熱感、紅腫、水泡、脫皮或搔癢等。
皮膚用抗感染劑:有適用於單純皰疹病毒引起之皮膚感染之敵皰治乳膏 (Acylete Cream);治療成人生殖器疣, *** 周圍的疣和濕性尖疣的樂得 *** 膏(Aldara Cream);利膚愈康軟膏(Bactermin Ointment) 及膚即凈乳膏(Fucidin Cream)可用於葡萄球菌、鏈球菌所引起之皮膚感染癥;紫菌素乳膏(Gentamycin Cream) 則用於發膿性皮膚病、感染性溼疹、皮膚炎、灼傷及其他革蘭氏陰性陽性菌之感染;因酒渣鼻引起發炎性丘疹、膿皰及紅腫可用膚麗凝膠(Free Gel);新黴素軟膏(Neomycin Ointment)與復方使皮新軟膏(Spersin Ointment)可用於急救、預防及減緩皮膚刀傷、刮傷、燙傷之感染。燙膚舒乳膏(Siliverzine Cream)適用於二級及三級燙傷之預防,及壹般性外傷傷口之感染,值得註意的是,濫用抗感染劑,可能養大了細菌或病毒的胃口,產生抗藥性,引起二次感染。
類固醇皮膚制劑:常讓人又愛又怕,類固醇具有強力抗發炎及免疫調節作用,對於濕疹或皮膚炎癥狀,通常擦個壹兩次就看得到效果,然而長期使用可能造成的水牛肩、月亮臉等全身性副作用又讓人害怕。外用類固醇對血管收縮程度有強弱效價之分,效價越高代表所需劑量越低,即使成分相同,濃度或劑型不同,等級也有差別,本院類固醇藥品品項效價自高至低排列依序為可易適泡沫液及倍可舒軟膏(Clobetasol Propionate)、妥膚凈親水軟膏(Fluocinonide))、敏撲寧乳膏(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安膚樂乳膏(Mometasone Furoate)、全佳膚乳膏(Fluticasone Propionate)、舒膚通膠液(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臨得隆維膚水溶性軟膏及四益乳膏(內含Betamethasone Valerate) 與皮質醇軟膏(Hydrocortison Acetate),局部使用類固醇較常出現的副作用是皮膚變薄、萎縮或血管收縮,全身性副作用較少發生,依癥狀選用適當強度的類固醇藥膏,才能達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