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渤海地區 "或 "環渤海經濟圈",狹義上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環渤海沿海經濟區,範圍包括山西、遼寧、山東和內蒙古中東部,分別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3.31%和總人口的22.2%。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國東部,占全國土地面積的 13.31%,總人口的 22.2%。該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太原、濟南、青島、保定、石家莊等多個城市。
渤海是壹個內海,被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華北平原包圍,呈 "C "字形。它的面積占半個中國,是東北、華北、西北和華東部分地區的主要出海口。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四盟的糧食、畜產品、石油、煤炭、皮毛,西北地區的石油、紡織品,環渤海的海產品,甚至千裏之外的青海、新疆的貨物都要通過這裏運往世界各地。
同時,這裏又是與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的通道,從國外進口的設備、資金、商品都要從這裏進入中國北方市場。這些內陸腹地,涉及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其國土面積約占全國的60%,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40%,這在我國其他沿海地區也是罕見的。
面對如此 "廣闊 "的經濟區域,想單靠區域內任何壹個城市或地區的力量,環渤海經濟圈是發展不起來的。因此,環渤海經濟圈要發展起來,這就需要包括北京、天津、沈陽、大連、太原、濟南、青島、保定、石家莊等城市在內的區域共同推進。未來24條高速通道連接京津
天津代表團就京津合作、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發展進行了探討。未來,京津之間將有三條高速公路,多達 24 條高速車道相連。其中,雙向 8 車道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已於 2008 年全線建成通車。現有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也將由雙向四車道拓寬為雙向八車道。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第三條高速公路也在規劃之中。此外,京滬高速公路天津段將於 2007 年建成通車。
預計 "十壹五 "期間,天津將形成市內 "壹小時城市快速交通圈"、京津冀都市圈壹體化的 "三小時城市經濟圈 "和服務環渤海地區的 "三小時城市經濟圈"。"和服務環渤海區域經濟發展的 "八小時腹地服務圈"。
晉蒙防風固沙
山西省在當地 "兩會 "上提到 "要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據山西省水利廳介紹,山西今年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水利項目水保投資將達到7616萬元。
內蒙古自治區也在計劃中強調:"2006年要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重點工程,力爭完成1380萬畝林業生態建設任務,大力開展義務植樹,努力提高城鄉綠化水平。"
自2000年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以來,北京市沙塵暴次數不斷減少:2000年13次,2002年7次,2005年只有3次。
京滬、京秦鐵路1小時到達
在鐵路方面,擬建京滬、京滬等客運專線河北段,新建京張(北京-張家口)等地方鐵路。北京至石家莊客運專線全長約 278 公裏,從北京西站向南經涿州、保定引入石家莊東站。這條線路上的列車可能有兩種類型,壹種是時速 300 公裏以上的 A 型列車,另壹種是時速 200 公裏以上的 B 型列車。這樣,如果乘坐 A 型車,從保定到北京半小時,從石家莊到北京壹小時。而秦皇島設想修建北京到秦皇島的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後,從北京到秦皇島只需壹個小時。現在從北京到秦皇島的旅客列車要運行近3個小時才能到達。
津保城際4小時--->40分鐘改造
天津到保定也將建城際高鐵。鐵道部與天津市、河北省簽署了《關於加快天津至保定鐵路建設的會議紀要》,三方同意加快推進津保城際鐵路前期規劃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工作,09年上半年開工建設。
建成後,天津將直達保定,乘坐時速250公裏的動車組只需40分鐘。而現在從天津坐火車到保定只需兩趟,分別繞道廊坊、北京,奔波4個小時後才能到達保定。
張家口為北京提供綠色能源
"十壹五 "期間,張家口將大力發展火電、風電,力爭使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其中風電達到100萬千瓦),建成華北乃至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張家口位於北京西北部,壩上地區年平均有效風速時間超過6000小時,具備建設7個億千瓦級風電場的資源條件,其中可建設23個億千瓦級大型風電場,是國家規劃的三大百萬千瓦級風電示範基地之壹。
保定著力打造 "中國電谷"
中國電谷即河北省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它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壹,隨著保定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正在成為保定新的城市中心。
保定是國家科技部唯壹命名的國家火炬計劃 "新能源及能源裝備產業基地"、唯壹的 "太陽能綜合應用示範城市"、首批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項目"。它是 "中國低碳城市發展計劃 "首批兩個試點城市之壹,具有建設 "中國動力谷"、打造全國首個太陽能城市的獨特優勢。
保定-中國電谷,就是在國家新能源和能源裝備產業基地的基礎上,發揮電力產業的明顯優勢,把電力技術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延伸和拓展,建立以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為重點,以輸變電及自動化裝備為基礎的新能源和能源裝備企業群和產業集群,從而形成國內電力裝備產業的技術集聚區、人才集聚區、人才?形成國內電力裝備產業的技術集聚區、人才集聚區、信息集聚區和產業集聚區,引領中國新能源和能源裝備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形成面向世界的新能源和電力裝備產業發展平臺。其目標是集研發、教育、生產、旅遊、物流於壹體,建設世界壹流的新能源和電力技術創新與產業基地。
保定-中國電谷已形成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裝備、新型儲能材料、電力電子及電力自動化裝備、輸變電裝備和高效節能裝備六大產業體系,為保定打造 "中國電谷"、太陽之城提供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保定制造 "叫響京津
保定在 "十壹五 "規劃中提出要打好 "保定制造 "牌,努力建設京津冀都市圈中重要的新型工業城市。圈中重要的新興工業城市,讓 "保定制造 "叫響京津。
目前,北京建築業所用的建材,包括水泥、大理石等,大部分都產自保定,天安門廣場上的大理石就來自保定廠家。據《河北日報》報道,預計北京每年約有 4000 萬噸砂石由外埠供應。而河北省環北京周邊的保定等地可開采砂石儲量達20多億噸,砂石年生產能力約2億噸,砂石專用運輸車輛近2萬輛。
保定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早在建國初期,在全國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保定就有8個。經過多年建設,目前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有1100多家,形成了以汽車制造為支柱產業,機電、紡織、食品、建築建材、信息產品制造等為主導產業。
近年來,保定 "華北輕型汽車城 "雛形初現。2005年,全市汽車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40萬輛,以長城、中興、河北長安為代表的整車企業生產皮卡、越野車、微卡,汽車產銷21萬輛,整車出口3.1萬輛,同類型出口量全國第壹。汽車產業實現銷售收入 150 億元,實現利稅 17.5 億元。長城汽車是首家在香港 H 股上市的民營企業,長城集團年產整車 14 萬輛,躋身全國 500 強;長城發動機、風帆蓄電池、立中輪轂、涿州淩雲等壹批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占據了相當的市場份額。中國樂凱膠片集團公司是我國影像與信息記錄行業規模最大、技術實力最強、產品品種最多、市場覆蓋面最廣、跨地區跨行業的現代化企業,彩色膠卷、彩色相紙等主導產品占國內市場的 30%以上,居全國首位;保定天威集團是國內唯壹承擔百萬臺主變壓器制造的生產企業,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制造能力全國第壹,三峽地區第壹。制造能力全國第壹,在三峽工程輸變電設備招標中壹舉中標;天威英利太陽能光伏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榮登 "創新中國 "榜單;怡棉集團是集紡、織、服壹體化的大型綜合企業,開發生產的怡翔牌航空服裝已入選國家航空;河北巨力集團 河北巨力集團吊裝帶生產規模亞洲第壹、世界第二;麗華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帽子生產企業,年出口量世界第壹。此外,三利毛線、華夏粘膠帶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
天津濱海借力 "渤海"
"20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濱海新區"。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整體戰略發展布局,使之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加之北京2008年奧運會這壹因素對區域增長的催化,環渤海的未來可期。
濱海機遇
"濱海新區無疑將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天津市發改委主任李亞力說,除了國家政策,濱海新區還有港口、資源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濱海新區有2270平方公裏土地,其中1200平方公裏是灘塗荒地,後續開發不會占用耕地"。
從1994年至今,濱海新區已經有了10多年的建設歷程,2005年,濱海新區的GDP達到1608億元,已經超過北京市當年GDP的20%,而其地區財政收入也達到248.4億元。
按照天津市的定位,濱海新區將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 "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制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生態宜居城區。
隨著濱海新區不斷 "長大",以北京-天津-濱海新區為發展軸,以京津冀為核心區,以遼東、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 同發展的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利用濱海新區的發展機遇走在區域內其他城市的前面。
借勢發力
2月27日,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發布了《2006年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書中即將啟動的 "京津冀 "區域發展戰略將掀起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三次浪潮,從而徹底改變中國的區域發展格局!
"北京應抓住濱海新區的發展機遇"。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夢平舉例說,濱海新區的定位是先進制造業基地,它的崛起為北京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產業支撐。
同時,濱海新區依托毗鄰北京的地理位置優勢,利用自身制造業成本優勢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與北京實現研發制造環節的互動,推動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1)整體經濟發展
環渤海城市是中國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之壹。1997 年,13 個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 7.8%。因此,環渤海城市的經濟對全國來說非常重要。從環渤海四省、直轄市的工農業 GDP 增長率(圖 2)可以看出,這些地區的經濟保持了較 高的發展速度。工業包括鋼鐵、機械、電子儀器、石油、石化、造船等行業,在全國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該地區的工業發展迅速。1994 年至 1998 年,河北省和山東省的工業 GDP 持續增長;天津市和遼寧省的工業 GDP 在 1994 年至 1997 年保持增長,但到 1998 年略有回落。特別是 1996 年以後,農業 GDP 雖然沒有工業 GDP 增長明顯,但農業發展穩定,產值保持穩步增長的趨勢。在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大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環渤海城市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
(2)人口及其相關活動
由於人口控制措施的影響,1994-1998年人口增長率處於較低水平,但實際人口壹直在增加。1994 年至 1998 年期間,該地區的旅遊業發展迅速,遊客人數和旅遊收入都大幅增加。
為了控制人口增長帶來的垃圾排放,國家渤海行動計劃要求加強城市汙水處理廠的建設。
(3)海洋開發活動
渤海地區的海洋開發活動可以用漁業、石油、天然氣、海鹽等各種海洋產業產值的變化來表示。渤海地區的開發活動可以用各種海洋產業產值的變化來表示。可以看出,從 1994 年到 1998 年,所有海洋產業都呈現出全面增長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