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心臟的血液供應有了很大的改善。接下來最重要的治療就是參加心臟康復計劃,定期復查,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學習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掌握正確的運動方法,從而保持冠狀動脈的通暢,改善和提高心功能,減少冠狀動脈再狹窄的復發。
心臟搭橋手術後的回顧
心臟搭橋手術後復查時間可根據手術情況確定。壹般來說,術後1個月、3個月、6個月、1年隨訪壹次。定期查血脂和肝功能,每年查心臟超聲。
心臟搭橋手術後需要控制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脂血癥、糖尿病、高血壓等。
心臟搭橋手術後需要繼續服藥。
阿司匹林腸溶片和單硝酸異山梨酯片需要終身服用。先吃壹年的哈貝奈德。可以先口服3個月倍他樂克。辛伐他汀片要根據妳的血脂水平服用。其他的是根據情況采取的。
冠狀動脈搭橋術後,往往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繼續服用壹段時間的血管擴張藥,如:硝酸酯類、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如:氨酰心得安、美托洛爾,抗凝劑如:阿司匹林、玻利瓦爾,洋地黃如:地高辛等。利尿藥:如呋塞米。要遵醫囑按時定量服藥,不能隨便停藥。服藥時,妳應該註意藥物的副作用。外出時要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類藥物,以防心絞痛。如果疼痛發作持續時間超過30 min,且含藥效果不好,應考慮心肌梗死的發生,迅速就近就醫,以免耽誤治療和搶救時機。如合並高脂血癥或高血壓等疾病,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服用降血脂、降血糖的藥物,以控制相關疾病的發展,保證冠狀動脈搭橋術後的全面恢復。
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後的飲食
1,低鈉飲食。低鈉飲食應少吃腌制或熏制的食物;少吃罐頭食品為宜。
2.低脂肪飲食。飲食中應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烹飪時應多使用植物油,膽固醇應限制在每天300毫克以下。豆制品是降脂食品的首選。黑木耳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防止血液膽固醇沈積的作用。野燕麥、燕麥、大麥是降血脂的佳品,能降低血膽固醇,逆轉脂肪肝。
3、適量攝入蛋白質。除非並發慢性腎功能不全,壹般不需要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每周吃23次魚蛋白,可以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液和鈉排泄,從而降低血壓。
4.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有利於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促進膽固醇排泄,防止高血壓的發展。
5.避免刺激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和咖啡。吸煙對心臟傷害很大,因為(1)香煙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壹氧化碳,對人體危害很大。(2)血液中壹氧化碳和血紅蛋白濃度過高時,血氧濃度降低,組織供氧不足,動脈內壁水腫,內皮受損,脂質滲入血管壁,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3)在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中,吸煙會加速疾病的進展並引起心臟病發作。大量吸煙可誘發心室顫動等嚴重心律失常,成為猝死的原因之壹。
心臟搭橋手術後鍛煉的註意事項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康復必須制定運動處方。由於冠狀動脈搭橋術患者術前癥狀不同,心功能水平不同,術後需要有醫護人員個體化指導康復鍛煉。
任何運動處方都要根據疾病診斷、健康狀況、心血管和運動器官的功能狀況、年齡、性別、運動史和愛好等因素來制定。根據冠狀動脈搭橋術後的恢復情況和是否有並發癥,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運動量。總之,康復運動處方應強調個體化。
運動處方也叫訓練運動計劃。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患者的康復運動必須制定運動處方,運動處方應作為藥物處方仔細對齊。運動處方包括運動類型、強度、持續時間、頻率和進度速度。
(1)運動類型:康復運動的目的是獲得和維持正常的身體活動能力。能否達到這種效果取決於幾個基本因素,包括心肺耐受力、身體結構(脂肪占體重的百分比)、肌肉力量和耐力、關節靈活性。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患者最重要的是增強心肺的耐受力。有氧耐力活動可以提高心肺的耐受力,分為兩組:
第壹組:體力活動特點是運動強度低,心率變化小,如散步、慢跑、爬樓梯、騎健身車、各種器械訓練做各種健身操、廢墟中打太極拳、舞太極劍等。
第二組:體力活動特點是運動強度持續且難以維持的體力活動,如跳舞、遊戲、球類等活動。
(2)運動強度:運動強度是指壹定時間內的運動量。提高心血管系統的耐力需要壹定強度的運動。運動強度需要適當的監測來確定是否合適,這是設計運動處方最難的部分。在醫療康復中,可以根據心率、最大攝氧量、意識疲勞程度等代謝指標來確定運動強度。在這些指標中,最大攝氧量是最難實現的。心率和運動強度是線性關系,成正比。但冠狀動脈搭橋術後的患者要長期服用藥物,如鈣拮抗劑等,對心率有影響,不能客觀反映運動強度。我們建議冠狀動脈搭橋術後的患者應利用談話運動的水平來掌握運動的強度。
談運動水平:運動時說話,沒有明顯的氣短,是適合訓練的運動強度。如果運動時能唱歌,說明運動強度不夠強。
(3)運動持續時間:指壹次康復訓練所需的時間。可以分為適應活動、心肺耐力訓練、放松活動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所需時間為:5-10分鐘;20-30分鐘;5-10分鐘。適應性活動包括關節的屈伸,慢慢增加運動量。可以避免心肌缺血的突然高強度運動,防止肌肉和關節損傷。對於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後健康狀況不佳的患者,應適當延長適應性活動。心肺耐力訓練運動強度大,首次參加運動的患者時間不宜超過10-15分鐘。放松運動是為了減少運動後的不舒服感。在放松運動開始時和活動過程中,心率應迅速恢復正常。如果放松運動時心率恢復較慢,應根據情況適當降低運動強度。
(4)運動頻率:患者CABG術後的運動。剛開始,我們建議間歇運動。間歇運動以運動和休息交替進行,但累計運動時間不得少於規定的連續運動時間,運動和休息的時間比例為1: 1。
間歇性運動對冠心病患者的好處是:
1)患者達到更高的運動強度,感覺不那麽累,因為與持續運動不同,休息時可以減少乳酸的積累。
2)對心臟訓練的刺激次數多,主要是可以重復對心臟每搏量、靜脈反流、心內壓力的政治觀點。
運動頻率是指每周康復運動的次數。為了達到康復鍛煉的預期效果,患者每周至少應鍛煉三次,兩次鍛煉的間隔時間不應超過2天。每周參加三次運動的患者,2-3周後可在壹定程度上提高心肺耐力,6-8周後通常有顯著改善。同時,我們強調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必須堅持運動,以保持運動的效果。如果把運動次數減少到每周1次,後天的心肺適應能力會在10周內消失壹半。如果完全停止活動,患者將在5周內失去所有獲得的心肺耐力。
3)鍛煉計劃的進度:鍛煉計劃的進度取決於個人的最大體能、健康狀況、年齡和目標。運動處方心肺耐力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初始階段、提高階段和維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