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健忘:何首烏、人參各四分,茯苓二兩,石菖蒲壹兩。上四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備急千金要方》開心散)
對比前三方,可以鮮明地看到,在唐代時用石菖蒲方,已然加入各種補心氣之藥。
而另壹端,作為祛痰藥的石菖蒲,仍與各種風藥、血藥合用。
《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三
古方用量
處方 石菖蒲30克,當歸30克(銼碎,微炒) 秦艽15~22克、山茱萸 15 克(水浸七次,焙,微炒)
現代用法用量(僅供參考)
處方 石菖蒲 30 克,當歸 30 克(銼,微炒) 秦艽 15-22 克。山茱萸 15 克(湯浸七次,焙,微炒)
水煎服
上藥搗粗羅為散。
用量每服9克,水200毫升,蔥白16厘米,煎至120毫升,去渣,空腹溫服。
治風寒痹痛、身痛:石菖蒲(銼)、生地黃(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兩,烏頭(殼裂,去皮臍,銼)二兩,生商陸根(土,切)四兩,生姜(薄片)八兩。以上六味,以酒三升漬壹宿,曬幹,然後在酒中,以酒盡為度,曬幹,搗篩為細末。每服,空心酒服壹錢匕,日再。(聖濟總錄》菖蒲散)。
治霍亂吐瀉: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白,焙)各壹兩,白術、甘草(焙)各半兩。上五味搗為粗末,每服三錢匕,以水壹杯,煎十數沸,傾出,放溫服。(聖濟總錄》菖蒲飲)。與諸藥同用,健脾行氣。中間亦摻婦科用,治赤白帶下:菖蒲、破故紙各等分。炒為末,每服二錢,更以菖蒲浸酒調服,每日壹服。(婦人良方》)。
可以說,在這些方劑中,石菖蒲適度地發揮了輔助功能。除了《定誌丸》之外,這些方劑中的很多都已被世人遺忘。與定誌丸類似,還有壹個備急名方--孔聖枕中丹。孔聖枕中丹》,《碧泉千金要方》卷十四,方劑學。概要:補心腎。第 013 號,成分:遠誌、石菖蒲、敗龜板、龍骨。主治:讀書善忘:主治好讀書忘,久服令人聰明。
本方有丹家之風,今臨床有人用之,方中註雲:龜者介骨之長,陰之至靈也;龍者鱗蟲之長,陽之至靈也,借陰陽二物。補吾身之陰陽,假二物之精神,以濟吾心之精神者也。而人之精與誌,皆藏於腎。腎精不足,誌氣衰微,不能達於心,故憒憒而忘。遠誌,苦熱辛散郁--能通腎氣達於心,強誌益智。石菖蒲,辛散疏肝香舒脾--能開竅利九竅,除濕化痰。而龜能補腎,龍能抑肝,使痰火散而心肝寧,則聰明開而記憶強矣。
後世補藥盛行,留有補益,務使貴虛如補血益氣之燥品,背離了道教的初衷。壹點草藥菖蒲,估計不入法眼。再上,菖蒲內服除風除濕痹祛濁之功臨床少用。用菖蒲於增誌強記,耳聰目明之功。多與補藥配伍使用。
定誌湯
產地
《杏園勝春》卷七
組成
石菖蒲、茯苓、當歸、陳皮、遠誌、人參、甘草
功能主治
開竅醒神,祛風除濕:
開竅安神,寧心安神,益氣補血,行氣降逆
主治:
言語失常,常嬉笑不狂,屬心虛者。
耳聾左慈丸,有加石菖蒲和不加石菖蒲之分。
人參、遠誌、石菖蒲、菟絲子、熟地黃、山藥、五味子、大棗、當歸、川芎。
制法:研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
功能與主治除百病,日記萬言。主健忘。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大棗湯送下。
摘自《醫學通誌》卷五十
長春廣思丹
藥物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天冬(去心)1兩,當歸(酒制)1兩,澤瀉(去毛)1兩,山茱萸(去核)1兩,石菖蒲(炒)1兩、菊花 1 兩、五味子 1 兩、五味子(去柄) 1 兩、扶桑子(去萼) 1 兩、茯苓 1 兩、車前子 1 兩、廣木香 1 兩、香附 1 兩、山藥(姜汁炒) 2 兩、川貝母(去心) 2 兩、川椒(去眼、莖,閉口者,炒發汗) 2 兩、川牛膝 2 兩、生地黃 2 兩、熟地黃 2 兩、地骨皮(去木、土) 2 兩、杜仲 2 兩、何首烏(蘆根、甘草浸湯,去心)3兩,肉蓯蓉(酒洗,去心膜,曬幹)3兩,枸杞子3兩,菟絲子(酒洗,去土,和酒蒸熟,搗餅曬幹)4兩。
方源出自《醫方考》卷六。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男女接續困難,男子勞弱,中年陽氣不升,男子精神不足,未滿五十歲,頭發早白,行走不便。女子下元虛寒,久不受孕。
此中有安神丸,以安神丸比照孔聖人枕中丹,可以看出壹些問題。遠誌6克,石菖蒲5克,茯苓15克,白茯苓15克,朱砂2克(沖服),龍齒25克(先煎),黨參9克。主要用於心膽氣虛痰多。後面還有壹些比這更有意思的方子。
滌痰湯
方藥 南星(姜。 二錢半) 半夏(湯洗七次。(二錢半)枳殼(麩炒。 二錢)茯苓(去皮。茯苓(去皮。二錢)橘紅(壹錢半)石菖蒲(壹錢)人參(壹錢)竹茹(七分)甘草(半錢)
功能與主治: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言。
用法用量:上藥壹服,水二鐘,生姜五片,煎至壹鐘。食後服。
地黃飲,出自《聖濟總錄》
組成:熟幹地黃焙幹,巴戟天去心,山茱萸炒,肉蓯蓉酒浸切塊焙幹,附子去殼敲碎去皮,石斛根去臍,五味子炒,官桂去粗皮,茯苓去黑皮各壹兩(各30g)。麥門冬去心,炙遠誌去心,石菖蒲各半兩(各 15g)。
用法為細末,每服三錢(9~15g),水適量,加生姜三片,大棗二枚,打碎,同煎七分,去渣,食前溫服。現代用法:加生姜、大棗煎湯,按原方比例減量。
功效:滋腎陰、補腎陽、化痰開竅。
適應癥:喑痱。舌強不能言,足廢,口幹不欲飲,足冷面赤,脈沈細無力。
總之,無非如此。道藏》有《菖蒲傳》壹卷,初雲:"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靈藥也。"這些藥方只能反映十種中的六七種的使用情況。同時,斷斷續續有不少作者對本草不斷提出,菖蒲單耗氣血,不可獨用,與人參、黃芪方有功。又有不少作者,將本經的補五臟,改為補五臟,並雲菖蒲功全在通氣。論其祛濁通神明辟外風之說較少。菖蒲與古風十股六。
甘露消毒丹,飛滑石十五兩,淡黃芩十兩,茵陳十壹兩,藿香四兩,連翹四兩,菖蒲六兩,白豆蔻四兩,薄荷四兩,木香五兩,射幹四兩,知母五兩。生曬研末,每服三錢,開水調下。或神仙面糊丸如彈子大,開水調服亦可。主治濕溫疫,邪在氣分。癥見發熱嗜睡,胸悶腹脹,肢酸,咽腫,頰腫口渴,身黃,小便短赤,淋濁,嘔吐泄瀉,舌苔淡白或膩或幹黃。
廉樸飲,《霍亂論》治霍亂由濕熱內服,並能行氣化痰。
〖釋義〗因霍亂好發於春秋之間,發病急驟,有伏亂之勢,故名霍亂。
〖組成〗熟厚樸二錢[6g],川連姜汁炒,菖蒲、制半夏各壹錢[3g],豆豉、焦梔子各三錢[9g],生地黃二兩[60g]。
菖蒲郁金湯、菖蒲3錢、炒梔子3錢、鮮竹葉3錢、牡丹皮3錢、郁金2錢、連翹2錢、燈心2錢、木通1錢半、淡竹葉(沖)5錢、紫金片(沖)5分。功能與主治 主伏邪風溫,辛涼發汗,雖表邪得解,壹時熱退身涼,但胸腹之熱未除,繼而灼熱汗出,煩躁不安,意識眩暈,夜多譫語,舌苔數絳,四肢厥逆而脈沈,諸癥較輕。
此三方菖蒲蓋暢元祛濕,喜通神,化氣之用。若無此氣之用,菖蒲何以居首。
還有壹良方,知者稍少,長陽瀉心湯。清-王孟英《重訂霍亂論》菖蒲?黃芩酒炒?制半夏各壹錢?小川連五六分,姜汁炒?蘇葉三四分?制厚樸八分?鮮竹根?枇杷葉各二錢。生地黃。天雨水急火煎,緩溫服。若小便澀,加菊花。治法:治霍亂:霍亂後,胸中痞塞,湯水礙口,或渴或呃。方亂選清-王孟英》:此瀉心湯證,何以另方治之。以暑穢之邪,與傷寒不同,故五瀉心湯皆園柄方鑿之架,漫為參用,不獨無益已。此處以菖蒲為君,辛而不燥,壹名昌陽,謂之掃濁邪,而昌發清陽之氣也。合諸藥為劑,***起到蠲痰泄熱、散氣通津的效能,已驗不爽(《溫熱經緯》)。近代-何廉臣:本方除痰泄熱,宣氣通津。專治暑穢生痰,釀造霍亂,胸痞心熱,身患譫語,或渴或呃,或吐酸苦,湯下中阻,小便澀泌等癥。
我很喜歡廉頗飲、菖蒲郁金湯,對中宣真是讀懂了傷寒是溫病學家的[齒][齒][齒][齒][齒]。讀懂《內經》的是李東垣。
菖蒲3錢,炒梔子3錢,鮮竹葉3錢,牡丹皮3錢,郁金2錢,連翹2錢,燈心2錢,木通1錢半,淡竹瀝(沖服)5錢,紫金片(沖服)5分。如此方劑,可與仲景相比,毫不遜色。最重要的是調氣模板,縱橫得當。
孰能濁以靜徐清,孰能安以動徐生。只有這樣,才能做到道不盈。惟其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明白了上面這段話,才算是明白了菖蒲這部經書的重要真諦。關於菖蒲,還有外治瘡瘍之說。外浴,外塞。皆出於此性。
菖蒲入心、肝二經,有開氣郁、暢心神、蘇昏厥之功效。重慶堂隨筆》雲:"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情誌,益心氣,妙藥也。"余在臨床上遇到情誌內傷、怒氣入裏之證出現昏厥者,常用五磨飲加菖蒲,服後可收到出椽之效。如張某,女,44歲,因與鄰居爭吵,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口無吐沫,血壓100/60mmHg,脈細弦。此為怒氣傷肝,氣逆上沖,壅塞心胸,阻滯神明。治以疏肝解郁,行氣通竅。藥用石菖蒲15g,木香、檀香、檳榔、烏藥、制香附、青皮各10g,沈香3g,服藥5劑痊愈,再用逍遙丸調理。
石菖蒲臨床配伍
石菖蒲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石菖蒲的根莖。其葉辛溫,入心、肝、脾經,功能芳香化濕、開竅寧神、化痰解毒。該藥療效奇特,臨床應用廣泛,不僅用於安神定誌之病,而且具有通竅醒神的特殊功效。臨床中凡痰濁蒙蔽心包,風動抽搐,癲狂抽搐,諸藥無效者,增用本品,多有特效表現。現將石菖蒲臨床配伍應用,簡要介紹如下。
開氣厥
石菖蒲入心、肝經,有開氣解郁、暢達心神、蘇昏的功效。重慶堂要訣》雲:"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情誌,益心氣,妙藥也。"余在臨床上遇到情誌內傷、怒氣攻心成昏厥之證,常用五磨飲加菖蒲,服後可收到出椽之效。如張某,女,44歲,因與鄰居爭吵,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四肢厥冷,口無吐沫,血壓100/60mmHg,脈細弦。此為怒氣傷肝,氣逆上沖,壅塞心胸,阻滯神明。治以疏肝解郁,行氣通竅。藥用石菖蒲15g,木香、檀香、檳榔、烏藥、制香皮各10g,沈香3g,服藥5劑痊愈,再用逍遙丸調理。
平驚癇
石菖蒲芳香化濕,有宣竅開痰驚癇之效。本草綱目》曰:"菖蒲治驚癇"。凡痰熱壅盛之癡呆、抽搐流涎、驚癇,用之清心解郁,化痰止搐。余常用菖蒲配郁金、生白礬、鉤藤等,治療癲癇抽搐,確有療效。如治某洞,女,27歲,半年前因突然意外受驚而昏厥,手足抽搐,持續10余分鐘才蘇,以後每隔數日即發作壹次,昏迷時口吐白沫,甚至小便失禁,醒後如常人,脈滑數。病因驚恐傷及肝腎,臟氣不平,以致風動火升,痰目擾神,癲癇由此而發。治以化痰熄風定癇。藥用石菖蒲、膽南星、竹瀝、半夏、郁金、朱茯神各10g,生白礬1g,全蠍10g,18劑,癲癇未發。
治乙腦
石菖蒲入心經,有醒腦開竅之功,為治療熱病、眩暈之要藥。凡熱郁心包所致神誌不清等癥,均可配合使用。例如《溫病條辨全書》中的菖蒲郁金湯、《溫熱經緯》中的神犀丹等方劑,均配伍石菖蒲以寧心安神開竅。余在臨床中還常與石菖蒲配伍五倍子、郁金、竹瀝、連翹、貝母、天竺黃等,同治乙腦邪熱不退、譫語、煩躁不安等癥,隨癥加減,多能從容應對。如治壹男童鄒某,7歲,因發熱抽搐,急診入院,經腦脊液檢查,診斷為流行性乙型腦炎。 請中醫會診,癥見高熱。請中醫會診,見高熱抽搐,神誌昏迷,面紅氣粗,頭頸伸直,舌紅苔黃,脈數。證屬暑熱內閉,熱阻心包,肝風內動,急宜清熱熄風,醒神開竅。藥用菖蒲、大青葉、銀花、連翹、鉤藤、菊花、郁金各10g,全蠍3g,煎湯鼻飼,加安宮牛黃丸,服4劑,熱退神清,厥陰已平。
治療中風
石菖蒲具有滌痰、開竅、醒神的功效。本經》載:"菖蒲喜孔,通九竅,出聲音"。凡肝陽入風,痰濁壅塞清竅所致中風昏迷,舌強無語者,余每用化痰湯加石菖蒲,開竅之力尤為突出。古今文獻中,治中風語言不利者,皆用石菖蒲。臨床酌加遠誌、郁金、地黃,有相輔相成之效。曾治壹董某,女,53歲,因高血壓中風昏迷,急診入院,西藥降壓、輸液等,請中醫會診,患者口齒緊閉,喉中痰鳴,呼吸氣粗,大便數日未解,苔黃厚膩,脈滑數。血壓170/100mmHg,此為肝陽上亢,陽亢風動,氣血上行,痰火壅盛,清竅受阻,急以清痰開竅,用石菖蒲15g,郁金、竹瀝半夏、天竺黃、黃芩、貝母、陳皮、橘紅、生地黃(後下)、遠誌10g,水煎鼻飼,每次約200ml,每日4次,***服2劑,熱退腑通,神誌清醒,患者口齒緊閉。血壓降至150/90mmHg。
除痹止痛
石菖蒲辛溫升散,有祛風除痹、通利關節、緩和攣急之功效,凡風寒濕滯之肌膚及筋脈痹痛者,臨床用之,效果尤佳。本草從新》:"菖蒲辛苦溫,芳香散,祛濕除風,化痰涓積"。筆者對慢性病患者,常用菖蒲配川芎、桂枝、蠶砂、羌活、龍膽草等藥,屢治屢效。曾治壹陳某,女,40歲,因勞動時出汗,風寒濕邪侵襲,經絡痹阻,全身酸痛,尤以肩、膝關節為甚,日輕夜重,舌苔白膩,脈弦緩。治以祛風散寒,化濕通絡止痛。用石菖蒲12g,桂枝、防風、羌活、獨活、川牛膝、川芎、蠶砂各10g,服5劑,痹痛已除。
需要註意的是,本品因辛溫,故陰虛血熱者不宜服用,用量為幹品3~10g,鮮品10~15g。石菖蒲是芳香藥,揮發油是其有效成分,故入煎劑後應下之,註意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療效。
開竅
通心竅
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葛根20克。
石菖蒲辛溫芳香,善於開竅豁痰;郁金辛苦寒,氣味芳香,善於行氣解郁、祛痰止痛、清心除煩;葛根味辛甘,善於升發脾胃之氣、擴張血管。三藥同****,能宣通心竅,擴張冠狀動脈血管,可治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以及強直、肢體麻木等癥。
例:患者,女,50歲,體胖,患心絞痛多年,發病時心前區疼痛,伴氣短痰多,舌紅苔濁膩,脈滑數。心電圖示下壁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