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藥材均為中藥材。3 配制
以上六味,將雪上蒿壹枝,幹姜、沒藥、乳香粉碎成粗末,混勻,以 50%乙醇為溶劑,浸漬、滲漉,收集滲漉液 950 毫升;另將龍血竭、冰片溶於50毫升乙醇中,用上述50毫升乙醇液化,合並上述液化液,混勻,靜置48小時,過濾,濾液加水和乙醇至1000毫升,即得。
2.4 性狀
本品為橙紅色液體,久置渾濁或有輕微沈澱;氣香。
2.5 鑒別(1)取本品 40 ml,置水浴上使乙醇揮發,加水使總量達 20 mI 左右,用稀鹽酸調節 pH 值至 2 ~ 3,移入分液漏鬥中,加三氯甲烷振蕩萃取兩次(15 ml、10 ml),棄去三氯甲烷液、水溶液加氨試液調節 pH 值至 9 ~ 10,用三氯甲烷振蕩萃取兩次(15 毫升,10 毫升),合並三氯甲烷萃取兩次(15 毫升,10 毫升),再加氨試液調節 pH 值至 9 ~ 10,用三氯甲烷振蕩萃取。用三氯甲烷振蕩提取 2 次(15ml,10ml),合並三氯甲烷液,蒸幹,殘渣加無水乙醇 1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取黃花蒿對照藥材 1g,加氨試液 1ml,使濕潤,加三氯甲烷 20ml,振搖 30 分鐘,放置過夜,濾過,取三氯甲烷液,藥渣加三氯甲烷 10ml,振搖 5 分鐘,濾過,合並三氯甲烷液,用 15ml 0.1 mol/L 鹽酸溶液,用氨試液調節提取液的 pH 值至 9-10,再用 15 毫升三氯甲烷加 15 毫升鹽酸溶液提取。用氨試液調節提取液的 pH 值至 9-10 後,用 15 毫升三氯甲烷振蕩提取,三氯甲烷提取液在水浴上蒸幹,殘渣加 0.5 毫升無水乙醇使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 年版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 6~10μl ,對照品溶液 10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 G 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二乙胺(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2)取本品20ml,置水浴中蒸幹,殘渣用10ml乙醚溶解3次,倒入乙醚溶液中,濃縮至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對照藥材 10 毫克,加乙醚 10 毫升,振搖提取 10 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 0.5 毫升,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 年版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20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 G 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3: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365nm)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圖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圖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2.6 檢驗 2.6.1 乙醇量應為 45%~55%(2010 年版藥典Ⅰ附錄Ⅸ M)。
2.6.2 固體總量精密量取本品 10ml,置幹燥至恒重的蒸發皿中,水浴蒸發,105℃幹燥 3 小時,移入幹燥器中,冷卻 30 分鐘,精密快速稱定。每 1ml 殘渣不得少於 12mg。
2.6.3 其他應符合酊劑項下有關規定(2010 年版藥典附錄壹 N)。
2.7 含量測定 2.7.1 青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2010 年版藥典,附錄Ⅵ D)。
2.7.1.1 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磷酸緩沖溶液(磷酸氫二鈉 1.97g,磷酸二氫鉀 0.22g,加水溶解稀釋至 1000 ml,用 80%磷酸調節 pH 值至 7.3)(72:28)為流動相。理論板數按青蒿素峰計算應不小於 1500。
2.7.1.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青蒿素對照品適量,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0μg的溶液,即得。
2.7.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精密量取本品 25ml,置蒸發皿中,水浴蒸發至約 10ml,用稀鹽酸調 pH 值至 2~3,移入分液漏鬥中,用適量 0.1mol/L 鹽酸,將洗滌液納入分液漏鬥(必要時用少量三氯甲烷溶解),使酸的總量約為 25ml,洗滌兩次(10ml 鹽酸、10ml 鹽酸和 1ml 鹽酸),然後將溶液加入分液漏鬥(必要時用少量三氯甲烷溶解)。輕輕振蕩,用三氯甲烷洗滌 2 次(10 毫升,5 毫升),合並三氯甲烷溶液,用 0.1 mol/L 鹽酸 2 次(5 ml,3 ml),合並上述酸水溶液,加入 2 g 氯化鈉,輕輕振蕩使其溶解,用氨試液調節 pH 值至 9-10,用三氯甲烷振蕩萃取 5 次(25 ml,15 ml,10 ml,10 ml,10 ml,10 ml),合並三氯甲烷溶液,加入適量無水硫酸鈉脫水,過濾、收集濾液,殘渣用三氯甲烷洗滌 2 次,每次 5 毫升,合並濾液,在 60℃水浴上揮發至近幹,加無水乙醇 1 毫升,自然蒸幹,加甲醇溶解後移入 25 毫升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超聲處理(功率 250W,頻率 33kHz)5 分鐘,冷卻,加甲醇至刻度,搖勻,靜置。稱量,搖勻,靜置,過濾,取濾液,即得。
2.7.1.4 測定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 10μl ,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黃花蒿(C22H33NO2)60~170μg。
2.7.2 冰片氣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附錄ⅥE)測定。
2.7.2.1 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改性聚乙二醇 20000(PEG20M)毛細管色譜柱(柱長 30m,內徑 0.53mm,膜厚 1μm),柱溫 150℃。
2.7.2.2 校正因子的確定取適量萘,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制成每 1 ml 含 1 mg 的溶液,作為內標液。另取適量龍腦香對照品,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制成每 1 毫升含 1 毫克的溶液。精密稱取對照品溶液 5ml,內標溶液 2ml,置 25ml 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取 1μl 註入氣相色譜儀,計算校正因子。
2.7.2.3 測定方法精密量取本品溶液 5ml,加至中性氧化鋁柱(100~200 目,6g,內徑 1.5cm,用無水乙醇預洗 10ml)上,用無水乙醇洗脫,用 25ml 量瓶收集洗脫液約 22ml,精密加入內標溶液 2ml,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靜置,取上清液 1μl,註入氣相色譜儀,計算校正因子。在加有無水乙醇的刻度中加入 2 毫升內標溶液,搖勻,靜置,吸取上清液 1 微升,註入氣相色譜儀,測定。
經龍腦(C10H18O)測定,本品每1ml含冰片不少於0.65mg。
2.8 功能與主治溫經散寒,祛風活血,通絡止痛。用於腰椎、頸椎骨質增生,骨關節炎,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2.9 用量與用法外用。壹次 10 毫升,壹日壹次。將藥液浸泡在敷料帶中,敷於患處 30-60 分鐘;20 天為壹個療程。
2.10 註意事項孕婦、皮膚破損者禁用;本品僅供外用,不得內服;用藥後3小時內,用藥部位不宜受風和冷水刺激。[1]
2.11 規格每瓶含?(1) 30ml (2) 60ml?(3) 70 毫升 (4) 100 毫升?(5) 250 毫升
每袋? (1) 5 毫升?(2) 10ml
2.12 儲存密封,避光。
2.13 版本《中國藥典》2010 年版
3 骨痛靈酊中藥標準 3.1 拼音名古通靈定
3.2 標準號WS3B364598
3.3 處方雪上蒿 80g 生姜 110g 華幹血竭 1.0g 乳香 5.0g 沒藥 5.0g 冰片 1.5g
3.4 制備方法將上述六味、青蒿、幹姜、沒藥、乳香研制成粗粉,混勻,按滲漉法項下的流膏和軟膏(附錄Ⅰ O),以 50%乙醇為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 950 ml;和中血竭,將冰片溶於 50 毫升乙醇中,與上述滲漉液合並,混勻,收集滲漉液 950 毫升。另將國產血竭、冰片溶於50毫升乙醇中,與上述滲漉液混合,靜置48小時,過濾,制成1000毫升,即得。
3.5 性狀本品為桔紅色液體,稍渾濁或長時間沈澱;氣香。
3.6 鑒別(1)取本品 40 ml,水浴加乙醇揮發,加水至總量約 20 ml,稀鹽酸調節 pH2 ~ 3,移入分液漏鬥中,加氯仿 15 ml,振蕩提取,棄去氯仿溶液,再加氯仿 10 ml,同上處理;水層用氨試液調節 pH 值至 9~10 後,用氯仿振蕩提取兩次(15、10 毫升),合並氯仿溶液,再用氯仿提取。合並氯仿溶液,於水浴上蒸幹氯仿,殘渣用無水乙醇 0.2 毫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花蒿壹枝 1g,置分液漏鬥中,加氨試液 1ml 潤濕,再加氯仿 20ml,振蕩提取 30 分鐘,放置過夜,取氯仿溶液,殘渣再加氯仿 10ml,振蕩提取壹次,合並兩次氯仿溶液,用 0.1mol/L 鹽酸提取。1mol/L 鹽酸溶液 15ml 壹次(pH 值為 2 ~ 3),棄去氯仿溶液,將酸溶液用氨試液調節 pH 值為 9 ~ 10,用 5ml 氯仿振蕩提取,作為供試品溶液。10、用氯仿 5ml 振搖提取壹次,取氯仿溶液置水浴上烘幹,殘渣用無水乙醇 0.5ml 溶解,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 20μl ,對照品溶液 10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 G 薄層板上,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粘合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再以環己烷二乙胺(8: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即得。在供試品的色譜圖中,對照品色譜圖的相應位置出現相同的橙色斑點。
(2)取本品 20ml,置水浴中,蒸幹,殘渣加適量乙醚攪拌溶解 3 次,倒出醚溶液,濃縮至 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對照藥材 10 毫克,加乙醚 10 毫升,振搖,濾過,濾液濃縮至 0.5 毫升,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20μl ,分別點於同壹矽膠 G 薄層板上,以氯仿-乙酸乙酯-冰醋酸(3:2: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燈(365nm)下檢視。在供試品色譜圖中,與對照品色譜圖相對應的位置上顯示出相同的藍色熒光斑點。
3.7 檢驗乙醇用量應為 45-55%(附錄九 M)。總固體 精密量取 10 毫升,置稱重蒸發皿中,水浴蒸發,105℃ 幹燥 3 小時,稱重。殘留量不得少於 12 毫克。其他應符合酊劑項下的規定(附錄 I N)。
3.8 功能與主治溫經散寒,祛風活血,止痛。用於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疼痛、關節不利、活動受限、麻木等癥。
3.9用法用量每次取本品25ml,浸濕紗布,貼於患處,蓋上壹層塑料薄膜,再蓋上3-4層毛巾,熱水袋(水溫90℃左右)置於毛巾上熱敷,胸腰椎部位熱敷40分鐘,其余部位熱敷30分鐘,壹日壹次;20天為壹療程。
3.10 註意事項(1)本品僅供外用,不可內服。使用後 3 小時內不要受風或接觸冷水。
(2)本品放置後略有渾濁,不影響療效。
3.11 規格每瓶
(1)100ml
(2)250ml
3.12 貯存密封、避光。雲南省藥品檢驗所起草
4 骨痛寧酊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骨痛寧酊
4.2 劑型酊劑:每小袋5毫升;每小袋10毫升;每小瓶30毫升;每小瓶60毫升;每小瓶70毫升;每小瓶100毫升;每小瓶250毫升。
4.3 骨痛酊的主要成份雪上壹支蒿、幹姜、龍血竭、乳香、沒藥、冰片。
4.4 骨痛酊的功能主治溫經散寒,祛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頸椎骨質增生、骨關節病、肩周炎、類風濕性關節炎。
4.5 骨痛寧酊用法用量外用,壹次 10ml,1 次/d。將藥液浸泡於敷料帶中,敷於患處,30~60min,20 天為壹療程。
4.6 骨痛寧酊的禁忌1.孕婦禁用。
2.類風濕患者關節紅腫熱痛者禁用。
4.7 骨痛寧酊的不良反應患者局部有燒灼感,連續使用部分患者在用藥部位可產生皮疹或局部瘙癢,停藥後可消失。每次用藥後可塗少量潤膚霜,可緩解和預防。
4.8 註意事項1.本品為外用藥,禁止內服。
2.忌食生冷、油膩食物。
3.勿接觸眼、口等粘膜。皮膚潰瘍者不宜使用。
4.經期和哺乳期婦女應慎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高血壓患者頸椎病慎用。
5.本品不宜長期或大面積使用,用藥後皮膚過敏者應停藥,癥狀嚴重者應去醫院就診。
6.用藥後3小時內不宜吹風,不要接觸冷水。
7.患者可根據病情和敷料浸泡液調整每次使用量(5ml~10ml)。
8.本品放置時稍有混濁或沈澱,不影響藥效,搖勻後使用。
9.用藥3天癥狀未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10.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1.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2.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3.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4.請將本產品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15.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在使用本品前咨詢您的醫生或藥劑師。
4.9 藥物相互作用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您的醫師或藥劑師。
4.10 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