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火山爆發

火山爆發

火山

在地殼下100到150公裏處,有壹個 "液態區",那裏有高溫、高壓的含氣體的揮發性熔融矽酸鹽物質--巖漿。壹旦它從地殼的薄弱部分沖出地表,就會形成火山。

地球上已知的 "死火山 "約有2000座;已發現的 "活火山 "***有51638座,其中陸地火山516154座,海底火山5464座。火山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它們分布在地殼的斷裂帶上。就世界範圍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印度尼西亞壹帶,向北經緬甸、喜馬拉雅山、中亞到地中海壹帶,地球上99%的活火山分布在這兩條帶上。

火山歷史悠久。有的火山在人類歷史之前就噴發過,但現在已不再活躍,這種火山被稱為 "死火山";但也有的 "死火山 "隨著地殼的變動會突然噴發,人們稱它為 "休眠火山";這種 "休眠火山"。休眠火山被稱為 "活火山";有人類歷史以來不時噴發的火山被稱為 "活火山"。

火山活動可以噴出多種物質,在噴出的固體物質中,壹般有被爆破破碎的巖石、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噴出的液體物質中,壹般有熔巖流、水、各種水溶液,以及與水、碎屑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噴出的氣態物質中,壹般有水蒸氣和碳、氫、氮、氟、硫等的氧化物。此外,在火山活動中,還經常噴射出可見或不可見的光、電、磁、聲和放射性物質等,這些物質有時可導致人員死亡,或使電力、儀表等失靈,使飛機、輪船等墜毀。

由於火山噴發的強度和熔巖的性質不同,噴發時間也有長有短,短的幾小時,長的可達幾千年。根據火山活動情況可將火山分為三類: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其中休眠火山是指在人類歷史記載中有過噴發,但後來壹直未見其活動的火山,全世界約有500座活火山。

火山爆發會在短時間內給人類和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是壹種災難性的自然現象。但火山爆發後,可以提供豐富的土地、熱能和多種礦產資源,還可以提供旅遊資源。

許多書籍對火山爆發都有詳細描述。例如,《黑龍江外延》中記述了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中兩座火山的噴發。"墨爾根(今嫩江)東南,壹日地面出火,石塊飛揚,聲振四方,越日火滅,地成壹池,此康熙五十八年事也。"

火山的類型

(壹)按火山活動的分類

1、活火山(active volcano)

指現代仍處於活動期或周期性噴發活動的火山。這類火山處於活動高峰期。如爪吐島上的美拉皮火山,本世紀平均間隔兩年就繼續噴發壹段時間,我國近期的火山活動以臺灣島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為著名。在大陸,僅新疆昆侖山西段的於田卡爾達西火山群就有六年噴發記錄。火山噴發形成平頂火山錐,錐頂海拔1000041米,錐高257461米,錐底直徑656655米,錐頂直徑254688524米,破火山口深度9659885米。

2、死火山(死火山)

指史前有過噴發,但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沒有活動過的火山。這類火山已失去活動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完整的火山形態,有的已遭受風化侵蝕,僅存火山遺跡,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圓約123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分布著99座孤立的火山錐,其中狼窩山火山錐高度近1.9萬米。

2、死火山。

3、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火山爆發歷史悠久。但長期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火山。這類火山是保存完好的火山雄形,仍具有火山活動能力,或不能斷定它已喪失火山活動能力。如我國的白頭山天池,曾於1327年和1658年兩次噴發,在此之前還有多次活動。目前,雖然沒有噴發活動,但從山坡上壹些深不可測的噴氣孔中不斷噴出的高溫氣體,可以看出該火山目前正處於休眠狀態。

需要註意的是,這三種火山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復活,死火山也可以 "復活",並不是壹成不變的。過去,人們壹直認為意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是壹座死火山,在火山腳下,人們在火山坡上建造了許多城鎮和葡萄園,但在公元26年,維蘇威火山突然噴發,高溫噴發的火山襲擊並占領了毫無防備的龐貝和希洛格尼蘇姆兩座古城,兩座古城及其居民全部被毀,生靈塗炭。

(2)根據噴發條件劃分噴發類型

火山噴發受巖漿性質、地下巖漿庫壓力、火山通道形狀、噴發環境(陸地或水下)等因素的影響,使火山噴發有以下幾種類型。

1、裂隙型噴發

巖漿沿地殼上的巨大裂隙溢出地表,稱為裂隙型噴發。這類噴發沒有強烈的爆炸現象,噴出物質大部分為基性熔巖,凝結後往往形成覆蓋面積很廣的熔巖臺地。如分布在我國西南四川、雲南和貴州三省交界地區的二疊紀峨眉山玄武巖和河北張家口以北的第三紀漢拿壩玄武巖均屬裂隙型噴發。現代裂隙噴發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的洋底,只有冰島大陸上才能見到這種類型的火山噴發活動,故又稱冰島型火山。

2、中心噴發

地下巖漿通過管狀火山通道噴出地表,稱為中心噴發。這是現代火山活動的主要形式,又可細分為三種:

平靜型:火山噴發。只見大量熾熱的熔巖從火山口悄然溢出,沿山坡緩緩流淌,猶如煮開的米湯從米缸中沸騰而出壹樣。溢流以基底熔巖為主,熔巖溫度高,粘度小,易流動。含氣少,無爆炸現象,以夏威夷火山為其代表,又稱夏威夷型。

爆炸型;火山噴發時,發生劇烈爆炸,同時噴出大量氣體和火山碎屑物質,噴出的熔巖以酸性熔巖為主。1568年6月25日,西印度群島的佩雷火山爆發就屬於這壹類型,又稱佩雷型。

中間型:屬於介於安靜型和爆發型之間的過渡型。這種類型的熔巖噴發以中基性為主。如發生爆炸,爆炸力不大。可連續噴發數月,甚至數年,噴發長期平穩,並以間歇性爆發為特征。意大利西海岸附近的利帕裏群島上的斯特勞博利火山就是壹個代表。這座火山大約每 2-3 分鐘噴發壹次,在夜晚,669 公裏外仍能看到噴發的火焰。因此,它又被稱為 "斯特朗堡式"。

3、熔穿式噴發

巖漿熔穿地殼大面積溢出地表,稱為熔穿式噴發。這是壹種古老的火山活動形式,現代已不復存在。有學者認為,遠古時期地殼較薄,地下巖漿的熱量較大,往往造成熔穿巖漿噴發活動。

火山撞擊

威力最大、最壯觀的火山噴發往往發生在俯沖帶。在這裏,火山可能要休眠數百年才會再次噴發,而且壹旦噴發,就會特別猛烈。這種噴發往往會導致人類滅亡。

1、影響全球氣候

火山爆發時會噴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對氣候產生很大影響。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昏暗的天色和猛烈的風暴甚至泥雨會困擾當地居民數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氣體被噴到高空,隨風飄散到很遠的地方。這些火山物質會阻擋陽光,導致氣溫下降。此外,它們還會過濾掉某些波長的光線,使太陽和月亮看起來像被光環籠罩著,或者呈現出奇異的色彩,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時分,形成了奇異的自然景觀。

2、對環境的破壞

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與暴雨結合形成的泥石流會沖毀道路、橋梁,淹沒附近的村莊和城市,使無數人無家可歸。泥漿和巖石碎屑會淹沒整個城市。

這些巖石被火山灰雲遮擋住了,但是當火山第壹次噴發時,妳仍然可以看到噴向空中的巨大巖石。

3.振興

火山爆發對自然景觀有著深遠的影響。土地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因為它孕育了養育萬物的各種植物。如果火山爆發能使農田覆蓋不到20厘米的火山灰,那對農民來說就是真正的福音,因為火山灰富含營養,能使土地更加肥沃。

熔巖崩解後,雜草和苔蘚開始出現。

雜草生長在巖漿流動的山坡上。

火山灰給周圍的土地施肥,當地的葡萄連年豐收。

火山爆發展現了大自然狂野的壹面。噴發的火山可能噴出熾熱的熔巖流,也可能噴出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氣體。這種自然災難可能會造成成千上萬人的傷亡,但大多數火山爆發只會造成輕微的生命和財產損失。火山爆發是世界各地都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只是在某些地區更為頻繁。

地震是地球表面的快速振動,古代也稱為地動。它與風、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壹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壹種自然現象。

它起源於地面上的壹個點,這個點被稱為震源(焦點)。振動從源頭發出,在地球上傳播。地面上最靠近震源的點稱為震中,它是最早接收到振動的部分。地球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常見的表現形式。發生在海底或沿海地區的強震會引起巨浪,稱為海嘯。地震非常頻繁,全球每年約發生 500 萬次。

球的結構就像壹個雞蛋,可分為三層。中間壹層是 "蛋黃"--地核;中間壹層是 "蛋白"--地幔;外層是 "蛋殼"--地殼。地震壹般發生在地殼中。地球在不斷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地殼在各種力量的作用下發生變形、斷裂和位移,從而發生地震。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稱為震中。從震源垂直到地球表面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稱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在 70 千米以下的為淺層地震,震源深度在 70 至 300 千米之間的為中層地震,震源深度在 300 千米以上的為深層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 1963 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伊裏安查亞省北部海域的 5.8 級地震,震源深度為 786 公裏。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壹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壹樣。震源越淺,破壞程度越大,但波及效應越小,反之亦然。

壹個地方與地震震中之間的距離稱為震中距。震中距小於 100 千米的地震稱為本地地震,震中距在 100 千米到 1000 千米之間的地震稱為近地地震,震中距大於 1000 千米的地震稱為遠地地震,其中震中距越遠,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動是壹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地區,縱波使地面上下起伏。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所以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晃動,但能感覺到向上的水平晃動。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的大小來確定地震的震級,我國壹般采用裏氏震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稱為小震,2.5-4.7級的地震稱為有感地震,大於4.7級的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 1 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大約相差 30 倍。例如,壹次 7 級地震相當於 30 次 6 級地震,或 900 次 5 級地震,震級相差 0.1 級,平均釋放的能量相差 1.4 倍。

當某個地方發生較大地震時,往往會在壹段時間內發生壹系列地震,其中最大的地震稱為主震,發生在主震之前的地震稱為前震,發生在主震之後的地震稱為余震。

地震具有壹定的時空分布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具有活躍期和靜止期交替的周期性現象。從空間上看,地震分布在壹定的帶狀區域,稱為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世界上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地震(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總能量的80%。

地震發生時某壹點地面晃動的強烈程度稱為地震烈度。中國的地震烈度分為 12 度。

震級和烈度雖然都能反映地震的強弱,但意義卻不壹樣。同壹次地震,震級只有壹個,但各地的烈度是不壹樣的,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也不壹樣。比如 1990 年 2 月 10 日常熟-太倉發生 5.1 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 4 級,在無錫是 3 級,這就錯了。不管在哪裏,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太倉沙溪鎮的地震烈度是6度,蘇州是4度,無錫是3度。

地震烈度是壹個經常使用的術語。烈度有定性和定量的劃分標準。在中國地震烈度表(見下表)中,對人的感覺、壹般房屋損壞程度等現象都有描述,可以作為判定烈度的基本依據。

地震的成因

引起地表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將地震分為以下幾類:

1.構造地震

由於地底深處的巖層發生錯動和破裂而引起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最頻繁,破壞力也最大,占全球地震總數的 90% 以上。

2.火山地震

由火山活動(如巖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只能發生在火山地區,這類地震只占全球地震的 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地下洞穴或礦井頂部塌陷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巖洞密布的石灰巖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采的礦區。

4、誘發地震

水庫蓄水、油田註水等活動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些地震只發生在某些特定的水庫蓄水區或油田區。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引起的地面震動稱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引起的震動;在深井中註入高壓水以及大型水庫蓄水後增加地殼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地震波的發源地稱為震中。震中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稱為震源。從震中到震源的深度稱為震源深度。通常震源深度小於 70 千米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 70-300 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在 300 千米以上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通常是淺源地震。例如,1976 年唐山大地震的震源深度為 12 公裏。

中國最著名的八大地震

地震名稱 日期 時間 震級(Ms) 震中烈度 震源深度(Km)

1.河北邢臺地震 1966.3.8 05:29:14.0 6.8 IX 10

河北寧晉東旺地震 1966.3.22 16:19:46.0 7.2 X 10

2. p>

2. 雲南通海地震 1970.1.5 01:00:37.0 7.7 X 13

3. 四川富蘊地震 1973.2.6 18:37:08.3 7.9 X 17

4. 雲南昭通地震 1974.5.11 03:25:18.3 7.1 IX 14

5.遼寧海城地震 1975.2.04 19:36:06.0 7.3 IX 12

6. 雲南龍陵地震 1976.5.29 20:23:18.0 7.3 IX 24

1976.5.29 22:00:22.5 7.4 IX 20

7.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03:42:53.8 7.8 IX 20

7. 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03:42:53.8 7.8 IX 20

8. 42:53.8 7.8 XI 22

8.四川松潘地震 1976.8.16 22:06:46.2 7.2 IX 24

1976.8.23 11:30:10.0 7.2 VIII 23

地震自救完全指南

地震時就近避難,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是應急自救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避難,就是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學校避震

在學校,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老師的鎮定和果斷。在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壹般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講述地震知識和防震避震知識。震前,安排好學生轉移、疏散的路線和場地;震後,冷靜指揮學生有序疏散。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內,可以躲在課桌下、講臺上,教學樓內學生可以到有小口、有管道支撐的房間內,千萬不要讓學生亂跑、亂跳。

地震時,走在大街上要註意避震

地震時,高樓大廈外側的玻璃碎片和水泥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霓虹燈等、都有可能掉下來砸傷人,所以在街上行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軟物放在頭上,沒有物體可用手護住頭部,盡量做好自衛準備,待情緒穩定後,應迅速遠離電線。要沈著冷靜,應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欄,跑到比較空曠的地方躲避。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躲在汽車、機床和高大設備內,不要慌亂奔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應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行的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作業現場,在做好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量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控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事故,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地震行車緊急避險

(1)駕駛員應盡快減速,逐步制動剎車;

(2)乘客(特別是列車上的)應緊緊抓住把手、立柱或座位,並註意防止行李掉下架傷人面向列車方向的人,雙臂應靠在前排座墊上,護住面部,身體趨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對行車方向的人,要用兩手護住後腦勺,並擡起膝蓋護住腹部,收緊身體,做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應急避險

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識別震動狀況,不要慌亂跳樓,這是極其重要的。其次,可以躲在堅固的家具、或墻角處,也可以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廁所暫避壹下。因為這些地方有較強的粘結力,特別是已經加工過的管道,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總之,地震時可以根據建築物的布局和室內情況,因時制宜,尋找安全的空間和通道避難,減少人員傷亡。

地震時在商場內緊急避險

在百貨商場內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因為人的驚慌、貨物的墜落,都可能使疏散通道受阻。此時,應躲在大柱子、大件商品附近(避開陳列櫃),或朝通道暢通處躲避,然後蹲下等待地震減弱。在樓上的位置,原則上最好轉移到壹樓。然而,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最薄弱的部分,因此必須尋找合適的時機逃離危險。服務人員應組織人們就近躲避,並在地震發生後安全撤離。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在廢墟下,周圍壹片黑暗,只有很小的空間,壹定不要驚慌,要鎮定,要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妳,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發生後,往往會有多次余震,情況可能會繼續惡化,為了避免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身環境。此時,壹個應急包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妳擺脫困境。

在這種極其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搬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免身體上方的非結構物等易造成倒塌的物體墜落;擴大並穩固生存空間,用磚塊、木棍等支撐殘骸,以防余震發生,環境進壹步惡化。

設法脫險。如果找不到脫險的方法,要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發出求救信號,不要哭泣、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的到來。如果受傷了,要考慮包紮,避免出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很長時間,救援人員還沒有趕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聲,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地震包裏的水和食物壹定要保存好,盡量尋找食物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震後互助

地震發生後,外界的救災隊伍不可能馬上趕到受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讓更多埋在廢墟下的人,得到寶貴的生命,災區人民積極參與互助,是減少人員傷亡最及時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 "救人於危難 "的高尚品德。

救援時間越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被救出人員的存活率在98%以上,震後1小時被救出人員的存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內不能被救出的人員中,窒息死亡占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樓房倒塌砸死的,而是在房間裏息死的,如得到及時救助,完全有可能獲得生命。唐山大地震數十萬人被埋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通過自救互救,大部分被埋人員重獲新生。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震後救援時間要快

震後救援,力求時間要快、目標準確、方法得當、互救隊伍壯大的原則。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無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都不要舍近求遠;先救易地救人,使互助隊伍迅速壯大;先救青壯年和醫護人員,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揮作用;先救 "命",再救 "人"。唐山大地震中的壹位農村婦女,每救壹個人,只將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然後再去救另壹個人,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幾十人獲救。

救人的方法

救人的方法要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救援方法,目的是把被埋的人,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

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被埋人員,判斷其被埋位置,向廢墟喊話或敲門等方法傳遞救援信號。

救援過程中,要特別註意被埋人員的安全。首先,使用的工具(如鐵棍、鋤頭、木棒等)不要傷害被埋人員;其次,要註意安全。)不要傷及被埋人員;二是不要破壞被埋人員周圍空間的支撐條件,造成新的塌方,使被埋人員再次陷入險境;三是應盡快與被埋壓人員溝通封閉空間,讓新鮮空氣流通,挖土和刨土時如灰塵過大應噴水降塵,避免被埋壓人員窒息;四是被埋壓時間較長,又難以施救時,可設法在廢墟中對被埋壓人員,也可對被埋壓人員。救援時,可以盡量向被埋人員輸送飲用水、食物和藥品,以維持被埋人員的生命安全。

救援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裏該挖,哪裏不該挖,哪裏該用鋤頭,哪裏該用棍子,都要考慮到。

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在被埋人員頭頂的房頂上,將被埋人員砸死的事例,所以在救援過程中壹定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救援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救援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搶救與護理

首先將被埋者的頭部,從雜物中暴露出來,清除其口鼻中的灰塵,保證其呼吸順暢,對於傷勢嚴重,不能離開被埋地點的人,應盡量小心清除其身體及周圍被埋物的壓力,然後將被埋者擡出廢虛,切忌硬拉硬拽。

對饑渴、受傷、窒息較嚴重、被埋時間又長的人員,要在救出後用深色布蒙上雙眼,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要根據傷勢輕重,采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避震要點

避震就是跑或躲,我國多數專家認為:地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是應急避震的較好辦法。應選擇室內堅固、能遮擋身下(身旁)物體、易形成三角空間、開口小、有支撐的地方,房間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采取的姿勢:

伏而不動,蹲或坐,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子腿等堅固物體。

保護好頭部、頸部和眼睛,捂住口鼻。

避開人群,不要擁擠,不要點燃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學校地震

上課時,老師在指揮下迅速昂首挺胸,閉目養神,躲在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活動時,要原地蹲下,雙手護住頭部,註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品。

不要返回教室。

地震發生後,應該有組織地疏散。

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陽臺上!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居家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室內避震比較現實,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形空間,往往是人們幸存下來相對安全的位置,可稱為地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的坍塌體與支撐物形成的空間。

容易形成三角形空間的室內場所有:

床沿下、堅固家具附近;

室內墻根、墻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口較小的地方。

在公共場所避震****places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向出口擁擠,避免擁擠,避開人流,避免擠到墻壁或柵欄上。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場所: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註意避開吊燈、風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待地震過去,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場所:

選擇堅固的櫃臺、商品(如低矮的家具等)或柱子側面、內側墻角等、並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避開玻璃窗、玻璃門、玻璃櫥櫃或櫃臺;避開高大、不穩定或裝有沈重易碎物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和其他高聳或懸掛的物體。

在行駛的汽車中:

抓住扶手,避免跌落或受傷;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後再下車。

室外避震

選擇空曠的地方避震:

蹲下或趴下,避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回到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尤其是玻璃幕墻的樓房;

過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免危險、高聳或懸掛的物體:

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

廣告牌、起重機等。

避免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街道;

危房、危墻;

女兒墻、高立面、雨篷下;

磚瓦、木頭等堆積物。

強震後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後,要積極參加救援工作,可以把耳朵靠在墻上,聽壹聽是否有幸存者的聲音。

2、讓傷員先露出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壹旦被埋,要盡量避開身體上方不穩定的倒塌物,並盡量利用磚石、木棍等支撐雜物,加固環境。

4、地震是瞬間發生的,任何人都應先自救,再展開救援。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地震謠言如何甄別

1、正確認識當前國內外地震預報的實際水平,人類目前做出的時間尺度較大的中長期預報具有壹定的可信度,但短期預報的成功率還比較低。

2、要明確壹點,在我國,發布地震預報的權力在政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消息。對待地震謠言,我們要做到不信、不傳、及時報。

3、學習地震知識,消除對地震的恐懼心理。

4、不輕信謠言,盲目購物。

當大地震來臨時,家庭成員應該如何避震,專家建議掌握三個原則:

原則壹:因地制宜,正確選擇。地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環境、情況千差萬別,避震的方式也不可能千篇壹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些情況包括: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牢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妳所在的位置離門口遠不遠,室外有沒有

  • 上一篇:藥物濃縮盒使用中的註意事項
  • 下一篇:夢見膏藥是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