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白酒的藥效在大量飲用的情況下,會對人體的脾、胃、肝等器官造成很大的傷害。但中醫認為白酒在壹定程度上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下面分享壹下中醫認為的白酒功效。
中醫認為,白酒1白酒的功效是人們非常熟悉的,在某些場合人們不得不喝。其實白酒可以治療很多疾病,比如胃寒,古人在寒冷的季節會要求壹杯白酒暖胃。除此之外,白酒還有很多其他的作用,適量飲用白酒對我們的身體有益。
1,治胃寒
現在幾代人不規律的生活,對腸胃傷害很大。有些人吃了生冷的食物會感到胃痛、胃脹,也就是得了胃寒病。白酒性溫,活血,禦寒行氣,可治胃寒。
將50克高度白酒倒入碗中,在碗中打壹個雞蛋,點燃酒;等到酒幹了,雞蛋熟了,飯前空腹壹下子全吃了。3-5次即可治愈。
2.治療膝蓋損傷
膝蓋是壹個容易扭傷的關節。壹旦扭傷,第壹步就是冰敷。如果傷勢不是特別嚴重,可以自己釀白酒治療。
將50克花椒和25克肉桂浸泡在250克高度白酒中,第二天將酒倒在手上,然後用力揉膝蓋。局部發紅發熱是正常的。
3.治療蕁麻疹
蕁麻疹是壹種反復發作的皮膚病,瘙癢難忍,病程較長。如果常用西藥外敷,也可能引起激素過敏。癢是風引起的,治風先治血。白酒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與醋混合也能緩解蕁麻疹癥狀。
將高度白酒和生白醋按1:2的比例攪拌,塗在發癢的皮膚上兩三分鐘即可止癢。壹天幾次,就可以止癢了。
4.治療口瘡
口瘡是壹種口腔潰瘍,可能由熱證或寒證引起。壹般來說,我們都是先想到清熱去火,吃了會引起火的東西。其實白酒在這方面也有不錯的效果。
選擇酒精含量高的白酒,含在嘴裏幾分鐘(瘡可能會很痛)再吐出來。壹天三次,三天左右見效。
中醫認為白酒的功效2中醫認為白酒也是壹種藥,有溫血管、健脾暖胃、化瘀、強筋骨、舒關節、潤膚、祛寒濕的功效。
在中國古代,酒除了是飲料,還壹度被視為藥物。除了作為飲料,它最大的功能是治療疾病。酒是用谷物和酒曲釀造而成,氣猛清,味甘辛,性熱無毒。具有溫血管、健脾暖胃、祛瘀散結、舒筋骨、舒關節、潤膚祛寒濕的功效。班固在《漢書·食貨》中稱酒為“百藥之主”。在古代,醫生經常用酒來治療疾病。在古代,“藥”字是壹元(酒),可見酒與藥的密切關系。
紅酒和黃酒是眾多保健酒中的壹種。但紅酒的保健功能主要是抗氧化,相關研究表明紅酒具有保護心腦血管的功能。與進口紅酒相比,黃酒起源於中國,歷史更悠久。自古以來就作為保健酒,比較符合中國人對養生理念的理解。
黃酒,由糯米、粳米、小米釀造而成,是壹種低度酒,酒精度為14%-20%,比較適合日常保健。黃酒在釀造過程中保留了糧食原料中的各種營養成分,並能產生糖化膠,有益於人體健康。
黃酒的飲用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飲用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喝黃酒涼有促進消化、化解積食、鎮靜安神的作用。熱黃酒能祛寒祛濕。用桂圓或荔枝、紅棗、核桃煮黃酒,能起到壹定的補益氣血的作用。以黃酒為藥引,加入中草藥,更容易溶解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易於人體吸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各種酒,酒精、糖分不同,但米酒入藥”。黃酒就是黃酒,可見人們壹直以來都是用黃酒作為酒基來制作養生醫療酒,說明黃酒與中醫有壹種天然的勾兌因子或者說親和力。
中醫認為,白酒的功效與白酒密切相關。在酒出現之前,人們生病了,經常會找“巫師”來治病。後來隨著中醫的發展,酒逐漸退而成為中醫的輔助材料。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壹句話:“自古以來,聖人之湯,發酵以備耳用”。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酒這種發酵產物是最早的中藥。
說到酒文化,中國人喝酒的歷史很長。無論古今,但凡有大事,中國人的餐桌上必然少不了酒!眾所周知,酒在中國早期是作為壹種藥物使用的。後來把藥直接泡在酒裏,形成了獨特的療法。而藥酒在中國各個朝代都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中醫和酒有著密切的關系。中醫歷史上有“藥源於酒”的說法。“壹”字寫為“壹”,下半部的“有”字在古漢語中代表酒。而且,酒本身就是壹味中藥。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藥物之壹,中醫用酒治病歷史悠久。我國最早的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壹句話:“自古以來,聖人之湯,發酵以備耳用”。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酒這種發酵產物是最早的中藥。
在酒出現之前,人們生病了,經常會找“巫師”來治病。由於酒的釀造和飲用,我們的祖先發現這種液體可以疏通血管,散濕,暖胃禦寒,開胃進食,祛風降氣,甚至可以止腰膝疼痛,鍛煉醫學,殺死各種邪氣,於是酒在醫療中的作用迅速取代了巫術。後來隨著中醫的發展,酒逐漸退而成為中醫的輔助材料。
在中醫裏,有很多藥方都是用酒的。如張仲景《傷寒論》所載炙甘草湯,將炙甘草等九味中藥用清酒加水煎煮,是治療心悸、生脈的名方。《金匱要略》中還有壹個方子,叫做栝樓。它的成分是栝樓和白酒,壹起煮,在不同的溫度下服用。其作用主要是擴張血管,抗缺氧,抑制心律失常,對缺血心肌有保護作用。除此之外,還有紅蘭酒,通過“將紅蘭酒、白酒煎至白酒壹半,去渣待溫”達到活血止痛的效果。
酒煮沸後,醉人的成分會揮發,留下能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的物質。在煎藥的過程中,酒容易變性。所以煎藥的時候,把藥煮了和酒混在壹起是壹回事,把酒加到藥裏又是另壹回事。壹般來說,在中藥炮制過程中,酒起著萬能藥的作用。酒精淡,中藥用酒煎後,能帶動藥性上升,如黃芩;酒煎後藥性集中在人體上部。相反,如果把藥鹽炒壹下,藥性就集中在下面,起到腎經的作用。要入肝經,用醋煎。這是中藥加工的過程,用不同的物質,使藥性在人體的不同部位發揮作用。
因為酒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可以更快地促進血液循環,帶著藥在體內運行,所以中國人也發明了藥酒。藥酒可以同時含有多種中草藥,藥性融為壹體,便於人體吸收;在飲食上達到調理的目的,值得推廣。藥酒的功效在清宮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乾隆皇帝特別註重養生,愛喝保健藥酒,也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藥酒配方。此外,藥酒也可以外用。有些藥酒很暴力,不適合內服。通過擦洗患處,使藥物滲透,達到止痛、疏通經絡的效果。後來很多外用藥水都含有酒精,如跌打損傷藥酒、六神花露水等。都是用酒精來表演藥性,這樣效果更快。
總之,在中藥中,酒已經從最早的中藥煎劑演變為中藥的輔料,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都有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