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用藥事項
我曾在臨床上遇到這樣的案例:壹個4歲的孩子趁家人不註意,翻出奶奶的降壓藥,當成零食服下六七粒後感覺頭暈、頭痛,家人緊急把他送往醫院治療。臨床上,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呼籲兒童藥品應重視包裝安全。從兒科醫生的角度,我建議從以下幾點出發,給兒童用藥上壹把“安全鎖”。
存放得當,“鎖”住誤服。隨意放置藥品,是導致兒童誤服中毒的重要原因。兒童的好奇心強,喜歡發現未知的事物。將藥品隨意擺放在床頭櫃、電視櫃和茶幾上,兒童很容易就能拿到。建議把家庭藥箱安置在較高的抽屜,或者將抽屜上鎖,鑰匙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此外,兒童專用的藥物建議單獨保存。
專用劑型,“鎖”住超量。在國內,兒童藥品種少、劑型單壹等問題仍有待解決。我國2012年版基本藥物目錄充實了兒童專用藥的種類、劑型和規格。目錄中可用於兒童的藥品近200種,其中,兒童專用劑型、規格70余個,涵蓋顆粒劑、口服溶液、混懸液、幹混懸劑等,壹定程度上可緩解用藥需求。兒童專用劑型不僅便於服用,而且對用量的控制更為精準,能避免用成年人藥潛在的超量等風險。
專人餵藥,“鎖”住漏服。如果家裏不同的人給孩子餵藥,可能出現漏服、重復服用等問題,建議專人給孩子餵藥。
註意包裝,“鎖”住瓶蓋。有些藥物使用了安全瓶蓋,孩子不容易自己打開包裝。這種包裝的藥物需要瓶蓋和瓶蓋的內套嚙合,壹同旋轉才能開啟,對兒童起到保護作用。最近,部分廠家的小兒感冒藥也推出了特殊包裝,平著剪是壹包用量,斜著剪是半包用量,這種看似簡單的包裝,壹下子可以解決多個年齡段的兒童用藥量精準問題。
另外,壹些家長非常在意藥品說明書上的表述,對慎用、不推薦用等字眼,總是非常糾結,不敢給孩子吃藥;另壹些家長則不註意翻閱藥品說明書。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兒童用藥。說明書是用藥的重要參考,其中用法、用量、註意事項等信息非常重要,壹定要認真閱讀。同時,為了方便大家觀察副作用,說明書會把可能發生的情況都列出,大多數孩子正確服藥不會出現這些問題。這也提醒家長給孩子用藥時,如果對藥物有疑慮,應咨詢醫生或藥師,以免用錯。
2、兒童用藥劑量
1、按年齡快速計算
若藥品說明書中沒有明確規定兒童用藥劑量,可以按照兒童年齡與成年人劑量換算得到。
1歲以內劑量=成年人劑量×0.01(年齡+3)
1歲以上劑量=成年人劑量×0.05(年齡+2)
若成年人服用某藥物每次劑量為100毫克,那8歲兒童每次的劑量=100×0.05(8+2)=50毫克。
2、按體重計算
按照藥物上的說明書規定的,每日兒童每千克體重的用藥劑量乘以兒童體重千克數,即為壹天的藥物劑量。再根據病情、藥物要求分數次服用。
計算公式:壹天的藥物劑量=每千克體重的劑量×兒童體重千克數或壹天的藥物劑量=成年人每日劑量×(兒童體重千克數/50)
3、按體表面積計算
有的藥物規定了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用藥劑量,需要計算處兒童的體表面積後折算出兒童使用劑量。
計算公式:
30kg以內的兒童:體表面積(m2)=體重(kg)*0.035+0.1
30-50kg的兒童:體重每增加5kg,體表面積增加0.1m2,
如40kg兒童體表面積(m2)=30×0.035+0.1+0.1×(10/5)
50kg以上兒童:體重每增加10kg,體表面積增加0.1m2。
如:70kg兒童表面積(m2)=30×0.035+0.1+0.1×(40/10)
小孩子的身體發育還在進行的狀態,所以切不可隨意的增減,或改變兒童藥物的。孩子吃藥是爸爸媽媽頭痛的事情,首先得開導孩子配合,其次就是按照醫生的指導暗示的服用藥物,吃藥不在於劑量,而在於規律服用,家長還應該把藥物放好,以免孩子誤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