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播種到出菇的時期是蘑菇發菌期,也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時期。蘑菇在發菌期期間有哪些考慮因素?下面小王帶大家詳細了解壹下。
1.嚴格的光線控制
在萌發期盡量避光,特別是不允許強光照射,目前許多栽培者對此態度漠不關心,這既不科學,又對蘑菇萌發極為不利。萌發期間長時間暴露在光線下會導致蘑菇袋在萌發完成後發芽,從而根本無法開始蘑菇生長過程。正確的方法是播種後立即避光,除進入觀察、翻袋等操作外,任何光線不得進入菇棚。
2.溫度和濕度控制
①菌絲生長的適宜溫度為二十五度,如果蘑菇生長在低溫季節,則可用壁爐升溫,條件較差時,可在棚內黑色塑料薄膜或遮陽網上方懸掛壹次,天氣晴朗時將草簾揭下,使棚內溫度上升。但也不能形成陽光直射的包,有條件的可以按照水溫空調,壹年四季都可以用。空氣濕度對細菌的發育有較大的影響。
②需要註意,氣候幹燥,應給予壹定的加濕時間,壹般可調節到百分之七十的作用,在夏季長時間降雨,濕度較大時,則有必要降低收割時的濕度,以確保細菌正常發育。
3.病蟲害防治
在平菇的整個萌發期間,每隔壹周左右噴壹次賽巴克斯溶液,這壹次為了防止雜菌病的發生,壹旦發現汙染的菌袋,及時移出菌弓進行單獨生產。有輕度汙染的,通過噴灑“高效綠黴凈”處理後隔離,低溫培養,根據菇房濕度註意通風,恢復後再正常管理。
4.合理通風
菌絲在生長期需要少量的氧氣,稍加通風就能滿足其需要,但應註意菇棚內外的溫度交換,當溫差過大時,應考慮適當的通風時間。比如在夏季應盡量在晚上通風,而在冬季節,應選擇中午通風,以避免高溫和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