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全面規劃是思考3-18個月這個中間時間區間決策問題的有效工具。在此期間,以庫存單位確定生產水平為時尚早,但建立新的生產設施為時已晚。因此,綜合規劃回答了這樣壹個問題:“我們如何才能最好地利用現有的設施?”
為了更加有效,綜合計劃需要考慮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信息,因為綜合計劃的結果對供應鏈的績效有很大的影響。多個供應鏈企業進行合作預測,是綜合計劃的主要投入。此外,綜合計劃的許多約束來自企業外部的供應鏈合作夥伴。沒有這些來自上遊和下遊的輸入信息,綜合計劃就不能發揮其創造價值的最大潛力。企業的生產計劃決定了企業對供應商的需求和企業對客戶的供應約束。
綜合計劃員的主要目標是確定特定時間範圍內的以下運行參數:生產率、勞動力、加班、機器能力水平、分包、延遲交貨需求、現有庫存等。全面的計劃為生產和經營提供了藍圖,為制定短期生產和分銷決策提供了必要的參數,並使供應鏈能夠有效地改變資源分配和修改供應合同。整個供應鏈必須參與到這個計劃過程中。如果制造商計劃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增加產量,供應商、運輸商和倉庫必須了解這壹計劃,並對自己的計劃做出相應的調整。理想情況下,供應鏈各方面的參與者將共同努力,制定壹個全面的計劃來優化供應鏈的績效。如果供應鏈中的所有參與者都獨立制定自己的計劃,就容易導致計劃之間的沖突和缺乏協調,從而造成供應鏈中的供應短缺或過剩。因此,讓參與供應鏈的各方盡可能制定出壹個全面的計劃是非常重要的。
綜合計劃要解決的問題是根據計劃期內的需求預測,確定各期合適的生產水平、庫存水平、生產能力(內部和外包)水平和延遲交貨(未滿足的需求),使企業在計劃期內利潤最大化。制定綜合計劃,企業必須確定計劃的計劃期,並在此時間範圍內確定解決方案,通常綜合計劃采用月或季度作為計劃時間單位。然後,企業需要確定綜合計劃和決策所需的關鍵信息(綜合計劃將為這些決策提供建議)。綜合計劃員需要了解以下信息:(1)計劃期內各期需求的預測值;生產成本,包括正常人工成本和加班人工成本、分包生產成本、產能變更成本和增加或減少機器產能的成本;每單位產品所需的人工小時/機器小時;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或延遲交貨成本;約束,包括加班限制、解雇限制、可用資金限制、缺貨和延遲交貨限制以及供應商造成的約束。利用這些信息,企業可以通過綜合計劃做出以下決策:正常時間、加班時間和分包生產;持有存貨;缺貨或延遲交貨的數量;雇傭/解雇的勞工人數;機器生產能力的增加/減少。綜合計劃的質量將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平衡的綜合計劃可能導致可用庫存和生產能力無法滿足需求,從而失去銷售機會,導致利潤損失。因此,全面計劃是幫助供應鏈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壹個非常重要的工具。
計劃者必須權衡產能、庫存和延期交貨的成本。在制定全面的計劃時,其中壹項成本的增加通常會減少另外兩項成本。由於需求隨時間不斷變化,三項成本的相對水平導致其中壹項成本不可避免地成為計劃者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關鍵杠桿。如果改變產能的成本低,企業不需要建倉庫或延遲交貨;如果改變產能的成本很高,企業可以設立倉庫或者將旺季訂單推遲到淡季發貨。為了實現這三種成本之間的平衡,通常可以采用三種不同的綜合計劃策略,這些策略涉及資本投資、員工數量、工作時間、庫存和延遲交貨/銷售損失之間的權衡。三個基本策略是:1。追趕戰略——以產能為杠桿,當需求水平發生變化時,通過調整設備產能或雇傭或辭退勞動力,使生產水平與需求保持同步。2.勞動力或產能的時間彈性策略——以利用率為杠桿,在設備產能過剩,勞動力安排靈活的情況下使用這種策略。3.均衡策略——以庫存為杠桿,保持穩定的設備產能和勞動力,以平衡產量。在實踐中,策劃者多采用混合策略,將上述三種方法結合起來。
綜合計劃的目標是滿足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每個企業在努力滿足需求的過程中都會受到壹定的約束,比如設備的產能或者供應商的交貨能力。當面對各種約束時,幫助企業在壹系列約束下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壹個高效工具就是線性規劃,它可以找到滿足約束的方法,創造高利潤。為了提高綜合規劃的質量,在計算過程中必須考慮預測誤差。我們使用安全庫存(即滿足高於預測的需求所需的能力)來解決綜合計劃錯誤的問題。企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設置安全庫存或安全生產能力,從而為預測誤差建立緩沖。比如把加班作為安全生產能力的壹種形式;使用額外員工的永久雇傭作為安全生產能力的壹種形式;將分包生產作為安全生產能力的壹種形式;保持更多的庫存作為安全庫存的壹種形式;從公開市場或現貨市場購買生產能力或產品,作為安全生產能力的壹種形式。
計劃人員必須對綜合計劃中可用的信息進行提煉和分解,制定壹個粗略的主生產計劃(MPS),以確定每個時期每個產品系列的生產批號。這種方法雖然不壹定是最優的,但簡單可行,並考慮了可行性檢查。如果計劃者想要壹個更好的計劃,他可以使用更復雜的方法。然而,這些方法難以實現,並且不能完全反映復雜的現實。基於以上原因,我們認為最好使用這種簡單的方法來制定粗略的主生產計劃。
毫無疑問,綜合計劃是信息技術應用最廣泛的供應鏈領域。最早的IT供應鏈產品是綜合計劃模塊,通常稱為工廠計劃、生產計劃或制造計劃。壹些早期的模塊只關註在滿足需求和可用能力的約束下產生可行的生產計劃。後面的模塊可以提供壹些有效的工具,根據增加產量或降低成本的目標,從可行的生產計劃中選擇最優的解決方案。這些經典的解決方案通常將綜合計劃建模為線性計劃,然後得到各期產品的生產計劃。現在考慮到不是所有的約束或合理的目標函數都是線性的,壹些規劃模塊也包含了非線性優化。然而,由於在制定綜合計劃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大量的數據,並且能夠用線性逼近非線性函數,因此線性規劃通常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方法。
現在的供應鏈模塊通常集成了生產計劃和庫存計劃的功能,供應鏈計劃模塊以預測模塊的輸出作為建立生產計劃和庫存水平的約束條件。執行系統使用這些生產計劃和庫存水平來組織產品的實際生產,並設置整個供應鏈的庫存水平。因為這些問題非常復雜,綜合規劃模塊甚至可以給小公司帶來巨大的收益。它可以在以下方面為綜合計劃帶來價值:處理大規模問題的能力;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通過非線性優化和線性近似);能夠與其他核心IT系統互動,如庫存管理或采購。因為綜合規劃的問題如此復雜,除了它,通常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得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綜合計劃的實踐中,第壹,思考的範圍從單個企業擴展到整個供應鏈。由於整個供應鏈之外的諸多因素極大地影響著最優的綜合計劃,所以要避免只在企業內部思考,要與供應鏈的下遊合作夥伴壹起進行預測。利用供應鏈提高輸入信息的質量,將大大提高綜合計劃的質量。第二是使計劃靈活,因為預測總是不準確的。由於這些預測在某種程度上通常是不準確的,所以全面的計劃需要有靈活性,以便在實踐中應用。第三,當新的數據出現時,重新制定全面的計劃。當輸入綜合計劃(如需求計劃)的信息發生變化時,管理者要利用這些最新的數據來分析和重新制定綜合計劃,使綜合計劃僅在舊信息的基礎上避免局部優化,從而產生更好的解決方案。第四,當產能利用率提高時,使用綜合計劃。當產能利用率高,產能有問題時,按訂單安排生產計劃,就會出現產能不足的問題。當產能利用率較高時,所有訂購的產品都能夠按時生產出來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當產能利用率提高時,實施全面的計劃非常重要。
擴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計劃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已經從個體上升到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鏈的競爭。* * *構建健康的產業生態得到了全產業鏈的認可,也得到各國的高度認可。
中國甚至提出了打造全球供應鏈“第壹梯隊”的宏偉目標,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其中,金融成為主要抓手,也是中國當前發展供應鏈,重建國際貿易中心優勢,推動中國企業更深更廣地融入全球供應鏈體系的中堅力量。
供應鏈金融快速發展
對於發達國家的供應鏈來說,金融不僅是產業鏈發展的最強動能,也是打通產業鏈上下遊的最佳途徑。美國供應鏈從工業領域開始,就註重背後金融力量的推動。目前,供應鏈金融已經從銀行主導逐步發展到產業核心企業主導階段。根據美國的經驗,供應鏈金融在中國的未來空間將遠大於產業鏈變革的需求和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
在國內供給改革深化、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金融抑制、金融短板凸顯的博弈過程中,供應鏈金融無疑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供應鏈金融的創新不僅體現在企業融資上,更重要的是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產生協同發展效應,提升行業整體實力,這不僅符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也是成熟供應鏈的天然衍生產品。
毫無疑問,未來產業供應鏈的發展必須實現“商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而供應鏈金融是實現這壹目標的最佳途徑。
供應鏈金融通過核心企業的資金和資源優勢,解決產業鏈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問題,提升企業發展的核心動能。其次,這種跨界融合、協同發展的服務模式,重塑了市場經濟的脈絡和神經,打通了產業鏈上下遊之間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實現了產品從設計到生產、銷售服務的高效協同生態。
依托產業鏈管理服務和現代金融創新,構建具有現代市場競爭力的高端產業集群體系是我國的重要任務。
供應鏈金融的興起在於它可以快速有效地解決傳統供應鏈中的產融分離和融資問題。在傳統產業鏈中,上下遊中小企業尤其是經銷商往往面臨資金周轉難、貸款難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其進壹步拓展市場的能力。大企業集團作為產業鏈的核心,市場、品牌、資源、資金優勢明顯,為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急需的金融服務,有利於產業鏈的協同發展,* * *產業鏈市場的蛋糕。
巨頭雲集供應鏈金融
從去年開始,巨人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發力日益明顯。
前不久,阿裏發布了“碼商成長計劃”,全面賦能個體工商戶小微群體,其中供應鏈金融服務(賒購貸款、循環信用貸款等。)都是重中之重。
騰訊的微眾銀行力求打造基於稅務數據和社交數據的小額信貸產品“微貸”,試圖將其培育成繼“微貸”之後的下壹個現象級爆款互金產品。
中國建設銀行全面實施“雙小”普惠金融戰略,構建了能夠適應小微金融場景的“小微快貸”產品體系。所以田國立董事長最近的表態才能如此高調:“發展普惠金融業務,靠的不是美好的願望,而是能力。”
此外,弘毅財富也在不斷深化自身的生態供應鏈金融體系,開發獨特的風險控制體系,為企業打造快捷便利的融資服務。可見,精準瞄準解決小微企業的金融痛點和困難,幾乎成為供應鏈金融服務商不變的主題和傳播策略。
風險控制科學與技術
目前,我國供應鏈金融全面進入智慧供應鏈金融新時代,其標誌是金融科技對供應鏈金融風控體系的全面賦能。
目前最重要的金融科技包括五項:ABCD+I,即AI人工智能、區塊鏈區塊鏈、CloudComputing雲計算、Big-Data大數據、IOT物聯網。其啟動點如下:
第壹,雲計算是基礎。雲計算技術可以大大降低各類市場主體的數據運營成本,方便雲平臺收集聚合數據,這是大數據技術的前提。
第二,大數據技術是關鍵。在供應鏈金融的場景下,基於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審核核心企業資質,評估還款能力,從而提高貸款融資速度,實現供應鏈體系內的風險平衡。
第三,物聯網技術是數據源的有益補充。比如通過傳感、導航、定位等技術手段,在倉儲、貨運環節控制交易流程,提高終端交易的真實性。通過物聯網平臺,打通融資和資源需求,實現現代物流和當前信息系統的高度融合,形成信息共享。
四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未來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分析、加載傳感器等物聯網進壹步豐富動態數據湖,定期自動更新客戶畫像,主動為優質客戶增加授信額度。
第五是區塊鏈技術的深度嵌入。供應鏈金融需要多方合作,數據來自多方面。區塊鏈可以用來搭建場景。利用區塊鏈的特點,如分布式存儲、數據公開透明、不可篡改、身份安全等,創建信任環境。
在供應鏈金融的結構中,三個主體是最重要的:
平臺服務商、風險管理者、流動性提供者。金融的核心永遠是識別風險,進行風險定價,所以誰能成為核心風險管理者,誰就能主導智慧供應鏈金融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