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二氧化碳的制備》研究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1)了解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所用的藥物,發生裝置的選擇,操作步驟,檢查和收集方法。
(2)說明選擇試劑、裝置和收集方法的原因。
(3)通過對二氧化碳制備的研究,提高和訓練學生分組設計和完成壹些簡單化學實驗的能力。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保持和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開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實驗室制造二氧化碳的原理
2.實驗裝置的設計與選擇
3.二氧化碳收集方法和全面檢查。
4.實驗室生產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驟。
5.實驗室產生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比較。
教學過程:
【導讀】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化學反應有很多。請回憶並總結這些反應是否可以在實驗室中用來產生二氧化碳。說明原因。引導學生從能耗、材料經濟、操作簡單、環保等方面合理選擇和使用物質,盡可能符合綠色化學的要求。(在表1中列出學生的答案)
【板書】1。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
師生共同討論總結:表壹。
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能否用於實驗室產生二氧化碳及原因。
C+O2不能點燃CO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中可能含有多余的O2或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
C+2CuO高溫2Cu+CO2?不,制備的CO2中可能混入CO,尾氣需要處理。
CO+CuO △ Cu+CO2不能,反應需要高溫,制備的CO2含有CO。
H2CO3==H2O+CO2?不會,碳酸不穩定,沒有濃縮液。
CaCO3高溫CaO+CO2?不,反應需要高溫。
碳酸鈣+鹽酸=氯化鈣+H2O+二氧化碳?原料易得,反應在常溫下進行,氣體釋放速度平緩,制備的CO2較多。
【板書】2。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實驗裝置
【問題】實驗室制造氣體的裝置包括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選擇設備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板書]1,設備選擇
[投影]
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反應
反應物的狀態:固體和液體反應。
氣體發生裝置的液液反應
反應條件(是否需要加熱和添加催化劑等。)
回憶實驗室生產的氧氣,並填寫表二(反應物和狀態、反應條件和發生器壹欄)。
密度高於空氣的向上排氣方法
排氣法比空氣密度低,向下排氣法。
(要求配制氣體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相差很大,與空氣的密度不壹樣。
氣體收集裝置的空氣中的氣體發生反應,其特征在於制備的氣體是幹燥的。
讀了九年級上冊化學二氧化碳制備的研究教案的人還讀到:
1.初三化學物質變化和性質的教學反思。
2.初三化學上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的教學反思。
3.初三上冊化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試題及答案。
4.材料化學教學計劃的變化與思考
5.初三化學知識復習:物質的變化和本質。
6.初三化學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與習題和答案同步。
7.物質的變化和性質課後練習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