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抗戰時期的藥品和物資

抗戰時期的藥品和物資

由本刊特約撰稿人陳·

瓊崖抗戰時期,殘酷的戰爭環境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日軍經常在占領區進行大規模的武裝搶劫,掠奪金錢、金銀、樹木、鹽、文物、牲畜和糧食,導致物資普遍短缺。瓊崖特委在中國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大多在敵後,直接面對日偽軍的破壞,影響特別大。民以食為天,抗日將士吃不飽。他們自然不能拿槍抗日。日軍不斷加強對抗日根據地的破壞和封鎖,企圖困住和餓死抗日將士。為了解決糧食問題,堅持長期抗戰,中國的瓊崖組織千方百計解決糧食問題。

獨立軍團士兵使用的鍋。

獨立軍團士兵使用的椰子殼碗和竹筷子。

獨立團士兵制作的竹杯。

馮白駒“請客”吃豬肉。

官兵生活水平壹致。

1940年,“付偉血案”發生後,瓊崖華僑回國服務團處境極為困難。服務團團長付思之派張芬到梅河根據地與瓊崖抗日獨立兵團隊長兼政委馮白駒會合,商討下壹步工作。張芬日夜兼程,經過三天三夜的艱苦跋涉,終於到達了瓊山、澄邁、白沙三縣交界處的梅河山區。

會談結束後,馮白駒邀請張芬共進晚餐。只有四個飯團,三塊豬肉,壹盤紅薯葉,壹碗竹筍湯。當時獨立兵團官兵的生活水平都是壹樣的,從上尉到炊事員,每人壹天兩毛錢。為了招待張芬,馮白駒特意加入了當時很難吃的蔬菜和豬肉。馮白駒遞給張芬兩個飯團,在張芬的椰子殼碗裏放了兩塊豬肉,他只吃了壹塊。這頓簡陋的晚餐顯示了馮白駒平易近人的作風和艱苦樸素的生活習慣,給張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戰學校學生的夥食

有困難的時候壹天只吃半碗粥。

抗戰時期,各級抗戰學校的學生,因為不在前線作戰,待遇稍微好壹點。1940年7月,瓊崖特委在澄邁縣梅河成立瓊崖抗日學院。特委通知各縣黨委和獨立兵團把部隊中思想進步的年輕幹部和優秀戰士送進學校。同學們抱著* * *同誌抗日救國保家的心願,翻山越嶺,從四面八方匯集瓊崖抗日公學,鍛煉身體,爭做救國救民的先鋒。學生陸續入校,共計300余人。

由於侵華日軍的瘋狂掠奪和封鎖,根據地處於建設的初級階段,物資供應十分困難,學校紙墨匱乏,但最缺的是食物。大量學生聚集在壹起,後勤保障成了大問題。師生的生活很辛苦。主食的來源靠向群眾征集,靠自己的勞動生產。環境差的時候,大家每餐只吃壹兩勺鹽水粥,有時還會摻壹半“革命菜”(壹種野菜)。雖然大家都沒有吃飽,但是從來沒有人抱怨過。

1941年秋,瓊崖東北抗日民主政府在瓊山縣仙來鄉舉辦人民武裝幹部訓練班,學員60多人,經常挨餓。前線隊伍打勝仗的時候,學校環境稍微好壹點。有時他們早餐吃鹽粥和紅薯,午餐和晚餐吃米飯,有時吃壹小塊肥豬肉和壹些蔬菜湯。環境不好的時候,培訓班撤到山裏。學生有時只能吃壹兩個米飯加紅薯做成的飯團,有時壹天只吃壹碗或半碗稀粥,有時甚至壹整天都不吃飯。在如此危險、艱苦、困難的環境中,學生們仍然咬緊牙關,堅持努力學習。

堅持在“無人區”鬥爭

部隊籌糧,夜間創業。

後方吃飯問題還是那麽難,前線堅持對日武裝鬥爭的戰士直接受到饑餓的威脅。1942年,日軍為加強治安,維護其血腥統治,在溫瓊抗日根據地修築據點,多次突襲抗日民主地區,對群眾實行“燒、搶、殺光”政策,企圖切斷群眾與我軍的聯系,使我軍失去糧食供應,從而消滅我軍。

2月1943之後,溫瓊邊境的樹德、南洋的所有村莊,以及大廠、鐘石的部分村莊,都成了“無人區”,沒有人,也沒有牲畜。壹時間,村裏沒了煙,路斷了,農村荒蕪了,雜草叢生,燒壞了的房梁和墻壁,慘不忍睹。面對日益惡化的局勢,中國瓊崖特委吸取了血的教訓,提出了“堅持內線,突出外線”的正確方針,采取避實就虛的對策,以適應殘酷的鬥爭。

瓊崖抗日獨立兵團第二支隊二大隊200多名戰士,在“無人區”這樣殘酷的環境下,堅持與“侵占”作鬥爭。“無人區”沒有群眾,沒有群眾的部隊,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部隊要想在這裏生存,首先要解決吃飯問題。部隊白天不能公開行動,就白天埋伏,晚上行進,晚上出發去籌糧。每個中隊派四五十人分頭把守,到敵占區和國統區收糧。每天晚上,他們都要來回走三四十裏路,甚至五六十裏路,還得在天亮前回到營地,否則就會有危險。在戰亂的日子裏,生產停滯,群眾沒有多少糧食。壹個中等規模的村莊,只能供給壹個中隊兩三天的糧食,沒有群眾就無法支撐。群眾想自己吃飯,卻被敵人剝奪和控制。大部分支持抗日部隊,把糧食留給部隊。部隊沒錢的時候寫下公糧收購收據,豬也欠壹張白條,作為日後歸還的憑證。

為了躲避日軍偷襲,部隊全部夜間出發,半夜壹頓,半夜壹頓。兩頭都是黑的,白天他們不能生火冒煙。他們應該保持沈默,以防止暴露。軍人吃不飽,只能均衡地吃食物。每人兩個小飯團,壹小塊鹹菜。他們不需要碗和筷子,所以他們可以用手吃。偶爾,士兵們很高興得到壹塊壹兩個手指頭大小的豬肉,有的饞得壹口吞下;有的壹點壹點咬,像是在品嘗美味佳肴。菠蘿、荔枝、桂圓、芭蕉成熟時,部隊也收來補充糧食不足。有時候情況嚴重了,開始養不了糧食,果子也沒了,只好采點野菜煮著吃。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全隊非戰鬥減員大大超過戰鬥減員,但為了牽制日軍主力,二旅戰士在“無人區”堅持鬥爭了8個多月,直到6月1943+01日圓滿完成任務。

自力更生解決溫飽

對外貿易換取材料

1942後,為解決根據地軍民的溫飽問題,瓊崖特委和抗日民主政府響應毛澤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始生產自救。在根據地,馮白駒等領導同誌親自帶領幹部戰士開荒種稻種菜養豬,組織農民發展農副業生產,幫助群眾調劑種子,解決耕牛和農具不足的困難。在農忙季節,軍隊和政府人員壹邊保衛生產,壹邊幫助農民收割播種,各級抗日民主政府組織農民互相合作耕種生產。在瓊山縣的大坡、樹德、仙來、道沖、蘇洵三、雲龍等鄉鎮,廣泛開展了互助養殖合作和替代養殖。村裏的田地統壹翻耕、插秧、收割,到戶收,換來勞力。勞動力少的有工資。屬於烈士家屬的田地由該村給予優惠待遇。日軍蓄意破壞生產時,地方黨組織和瓊總(縱)部隊組織武裝力量幫助耕田收割,使敵人的陰謀無法得逞。這樣就基本保證了抗日軍民的吃飯問題,根據地就能鞏固和有力地支持部隊的抗日鬥爭。

因為堅持了自力更生的正確道路,瓊崖抗日根據地的物資供應逐漸好轉,甚至可以運出部分物資換取應急物資。1944,瓊崖特委還成立了特貿科,組織工作人員經常往返湛江、澳門等地,購買急需物資。壹是貿易段成員在文昌收購椰子、椰子油、豬油等貨物,然後運到湛江、澳門出售,再從湛江、澳門買回藥品、布匹、紙張,供我黨政軍機關使用,進壹步緩解了抗日根據地的物資供應困難。

(本版照片均為資料圖片)

原標題:抗戰期間,中國瓊崖組織盡力解決糧食問題,打垮日本侵略者。

  • 上一篇:廣西南寧招標網介紹?
  • 下一篇:臉上長痘痘怎麽辦?醫生介紹了三種常用的外用藥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