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起,新版《廣告法》正式實施 ,這也是廣告法實施20年來首次修訂,與舊法相比,“新法”的壹大亮點是完善了廣告代言制度,尤其對明星代言和未成年人代言進行了嚴格限定。明星代言虛假廣告的將被禁止代言三年,還將承擔連帶民事責任。 新《廣告法》的壹些條款有: 新法規:濫發小廣告最高罰3萬
新《廣告法》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當事人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發送廣告,也不得以電子信息方式向其發送廣告。利用互聯網發布、發送廣告,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確保壹鍵關閉。違反以上兩種者,將對廣告主處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新法規:禁10歲以下兒童代言
不得利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針對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的商品或服務廣告,不得含有勸誘其要求家長購買廣告商品或服務的內容等。 完善廣告準則
變化
新的廣告法內容更加豐富,如完善了保健食品、藥品、醫療、醫療器械、教育培訓、招商投資、房地產、農作物種子等廣告的準則。原來廣告法只有7種商品和服務的廣告準則,這次增加到19種。
解讀
沒有新增內容時,對這些新加的種類進行管理,沒有明確的法律來規範,執行起來就比較困難。此前只有壹些規章制度,沒有相關法律方面的東西,現在新法把規章相關內容納入其中,這是因為如醫療、保健食品等違法產生的後果很嚴重,加大了對消費者的保護力度。 明確定義虛假廣告
變化
新法明確虛假的宣傳、引人誤導的內容,這些均屬於虛假廣告。
解讀
按新法對虛假廣告的界定,查處的虛假廣告數量將會增多,對違法行為起到很大程度的震懾作用。業內也有聲音表示擔憂,違法廣告查處量驟增對廣告界是壹個考驗。 約束廣告代言人
變化
現行廣告法沒有對代言人的法律規制。這次廣告法修訂當中對明星代言也作了法律責任規定,明星代言不能只收錢而不擔責。只要明星代言的是虛假廣告,同樣負有連帶責任。對在虛假廣告中作推薦、證明受到行政處罰未滿3年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利用其作為廣告代言人。
解讀
老百姓對明星代言虛假廣告比較反感。廣告不能想接就接,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廣告代言人的責任應進壹步強化,代言活動也應更加嚴格規範,這是國家的壹種態度,限制和約束明星代言。 禁止煙草變相廣告
變化
煙草廣告數量占比較少,煙草廣告秩序比較好。盡管如此,這次新廣告法當中對煙草廣告作了更加嚴格的規定,禁止在壹切大眾媒體和公***場所發布煙草廣告,禁止變相發布違法廣告。煙草制品生產者或者銷售者不得利用其他商品或者服務的廣告、公益廣告,宣傳煙草制品名稱、商標、包裝、裝潢以及類似內容。
解讀
想通過其他商品的廣告或公益廣告等變相發布煙草廣告這種行為也行不通。 10歲以下不能代言
變化
新法規定10歲以下未成年人不能代言廣告。比如說在學校裏面、幼兒園裏面、在少年兒童經常活動的場所裏面,不能做廣告,特別是在教材裏面不能做廣告,為孩子的身心打造壹個幹凈的環境。
解讀
10歲以下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讓他們做廣告是壹件很不負責任的事情。不少廣告業內人士也認同該觀點,那麽小的孩子該上學就上學該玩就玩。 規範互聯網廣告
變化
在現行廣告法當中沒有關於互聯網廣告的章節。這次對互聯網廣告有了規定,比如,互聯網廣告應壹鍵關停,電子郵件未經同意不能發送。
解讀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的廣告形態很多,技術比較復雜。互聯網是新興事物,不應該基於傳統方式的理念,不能拘泥於傳統,理念壹定要新,具體問題在廣告法這樣壹部法律裏不可能規定得很細,之後還應專門出臺壹個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 加強對媒體監管
變化
傳媒作為載體,發布廣告時承擔重要責任。這次對發布廣告的媒體和平臺也作了嚴格規定,並且加大了處罰力度。媒體發布違法虛假廣告,過去根據廣告費用罰款1到5倍,現在最高可以處罰200萬元,加強對違法廣告的震懾。
解讀
對於違法虛假廣告的處罰,對於壹些小企業來說是很難承擔的。此次新法增加了資格罰,對於發布虛假廣告的,比如,醫院違法發布虛假廣告則吊銷營業執照等。 公益廣告成責任
變化
大家通過媒體能看到公益廣告。這次把它寫到法律裏,作為壹種法定的職責要發布,要承擔發布公益廣告的責任。
解讀
公益廣告的發布應該大力發展,這對於塑造社會價值觀起到了重要作用。公益廣告要有壹個好的平臺讓它發展。比如,形成公益廣告庫,給予制作者版權費等。 監管不到位將追責
變化
除了工商其他部門也有監管之責。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對有廣告違法行為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音像出版單位,不依法予以處理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解讀
治理違法廣告需部門聯動。比如,發布醫藥廣告先要到食藥監或衛生廳審批。除工商部門加強監管外,新聞出版廣電等媒體主管部門也需切實履行對媒體活動的監管職責。 可讓廣告業主自證清白
變化
這次新法增加了操作方面的壹個亮點,就是工商部門有權讓廣告業主自證清白。
解讀
以前工商部門要證明廣告業主違法還要自己去尋找證據,現在工商部門則有權讓業主自證清白,不能證明就可依法處理,這是給予了工商部門在執法方面很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