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壹個偉大貢獻。火藥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煉丹術。中國古代帝王熱衷於祈求長生不老,四處尋求長生不老之術,在他們的推動下,煉制所謂長生不老之藥的方術——煉丹術日漸發展起來。
火藥三種主要成分中的硝石、硫磺以及硫磺中的鉀化物,是煉丹術中常用的藥物。煉丹家在煉丹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藥料配合起來易點火,稍有不慎,就能猛烈燃燒甚至發生爆炸,所以稱這些物質為火藥。至遲到唐代,有確切文字記載的含硝、硫、炭三種主要成分的火藥已經在中國誕生。
大約在唐代末年,火藥開始用於兵器制造並投入實踐。在火藥發明之前,軍事家常以火攻攻敵,其做法是在箭頭上綁壹些像油脂之類的易燃物質,點燃後用弓射出去,用以燒傷敵人。但是這些東西燃燒既不快,燃燒力也不大。
而火藥燃燒快,火力大,不容易撲滅,因此很快代替了油脂壹類燃燒材料,用於軍事。唐哀宗天祐四年(907年),鄭王番率軍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發機飛火”,燒毀該城的龍沙門。所謂“發機飛火”,就是將火藥包裝在拋石機上,用火點著,拋擲出去打擊敵人。這壹戰例壹般被認為是用火藥攻城的最早記載。
到了宋金時期,由於戰事的頻繁,火藥兵器迅速發展起來。北宋初年官修大型軍事百科全書《武經總要》最早記錄了“火炮火藥法”“毒藥煙球火藥法”“蒺藜火球火藥法”三種火藥兵器的配方。
宋代火器品種多,門類齊全,大約可分為三類。壹類是燃燒性火器,是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以灼燒敵人或燃燒和延燒敵物目標,同時兼具施放毒氣、煙霧等以殺傷敵人的作用。
這壹類武器主要有: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毒藥煙球、鐵嘴火鷂、竹火鷂、火箭、火炮等。壹類是爆炸性火器,是利用火藥在封閉的容器內燃燒,產生強大的熱量和氣體,使容器爆炸而達到殺傷敵人的目的。
當時戰爭中大量使用的爆炸性火器主要有霹靂炮、鐵火炮、震天雷、火炮、火蒺藜等。壹類是火箭類火器,其方法就是在箭桿前端綁上火藥筒,點燃後利用火藥燃燒向後噴出的氣體的反作用力把箭射出,這可算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噴射火器。
到了南宋初年,又開始出現管形火器,主要有火槍、鐵火炮等。不過,當時的管形火器形狀簡陋,尚處於初創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