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做壹個綠色消費者意味著我們在選擇消費品時,要考慮其在生產過程、消費過程和處置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然後選擇那些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產品。
產品生態設計 ¥¥ 從環境角度來看,我們消費的每件產品都會給環境帶來負擔。據估計,生產壹噸產品平均需要八噸原材料。產品不僅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材料和能源,而且在返回環境之前往往會消耗能源並造成汙染。傳統上,產品設計的重點是設計、制造和維護。但如今,產品設計必須考慮到環境問題,因為產品從原材料、設計、制造、分銷、使用到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會以某種方式對環境產生影響。在這種新的設計過程中,環境被賦予了與利潤、功能、美學、人體工程學、形象和整體質量等傳統工業價值同等的地位。這種設計思維和方法被稱為生態設計。
目前,生態設計主要有兩種類型:
壹種是產品改進,即從防止汙染和關註環境的角度出發,對現有產品進行調整和改進。產品本身和生產技術壹般保持不變,所做的調整主要是汙染預防和資源循環利用。例如:建立輪胎回收系統、改變原材料、改變使用冷卻液的種類或增加防汙染裝置等技術。
二是產品再設計,即在保持產品概念不變的同時,進壹步開發或更新產品的組成部分。產品再設計的目標是:增加無毒材料的使用,使產品易於回收、易於拆卸,增加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再利用,或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幾個階段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
生態設計的理念是如何應用於廢物回收領域的?有人提出了設計的 "4R",即減少(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和回收(Recovery)。
"減量 "是指產品在既定功能和價格的前提下,通過合理設計,將資源的使用壓制到最低限度。例如淘汰使用價值不大的牙膏包裝紙盒;同樣壹個瓦楞紙箱,使用高級瓦楞紙板紙,這樣減少紙張層數的同時還能達到保護商品的功能;充電電池代替普通幹電池,可以多次重復使用,大大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相對減少了垃圾的產生量;同樣容量的啤酒瓶,采用薄壁輕質設計,可比普通啤酒瓶節省 30% 的材料;同樣容量的啤酒瓶,采用薄壁設計,可比普通啤酒瓶節省 30% 的材料。同樣容量的啤酒瓶,采用薄壁輕量化設計,可比普通啤酒瓶節省 30% 的材料;防震產品的運輸填充物可從實心材料變為空心材料。
"再利用 "是指設計的產品在使用後可以不經加工再利用,或以廢棄物的形式整體再利用,或即使整體不能再利用,部件也可以再利用。例如,打火機可以加油,火石可以多次更換為壹次性打火機,可以減少塑料垃圾;裝滿醬料的玻璃瓶在食用後可以作為茶杯使用,無需加工就可以實現功能上的替換。馬來西亞還設計了壹種裝載家具的可折疊紙箱,可以折疊成各種形狀,適用於裝載不同形狀的家具,實現了整體的多功能性。
在考慮重復回收時,德國提出了 "收回 "再利用政策,即產品不賣給消費者,而是由制造商 "出租"。例如,奧迪利用回收的舊汽車零部件制造新車並出租,以減少汽車報廢量,這不僅減輕了環境負荷,還節約了資源。類似的 "租賃 "產品還有施樂復印機。此外,柯達公司還設計了壹種可以輕松拆卸和復制的照相機。
"回收利用 "是指設計出便於回收利用廢物作為生產原料的產品。為此,要求設計的產品易於拆卸和組裝,每個零部件避免使用多種不同材料復合而成,各零部件上都附有所用材料的標記,便於根據材料的不同種類進行分離、再生。盡量使用可再生循環利用的材料。
"回收 "是將廢棄的有用資源或部件重新利用,屬於資源回收中的壹部分,它要求設計材料的替代品,更有利於有用資源的回收。例如,為了從廢舊塑料薄膜(焚燒)中回收熱量,應選擇不含鉛的塑料作為焚燒處理的塑料,以便在回收時不會危害環境。另壹個例子是煉鐵廠的熱能回收。我國首套煉鐵廠高爐頂壓發電設備已在上海通過鑒定並投入生產。高爐頂壓發電的原理是利用高爐煉鐵產生的大量高壓煤氣,經冷卻減壓後的壓差輸送給用戶發電。該設備發電能力為1700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000萬度。該熱源的回收可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不等於綠顏色的食品。奶粉可以是綠色食品,牛肉也可以是綠色食品。如果妳留心觀察,很多食品的包裝袋上都有壹個綠色小苗的標誌,旁邊還有 "綠色食品 "的字樣。在這些食品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不使用或盡量少使用化學物質。這是因為化學物質可能殘留在食品中,進入人體,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損害。例如,在果園噴灑農藥,農藥會殘留在水果的表皮;用生長激素餵飼豬 隻,激素會進入豬肉,人吃了這些豬肉,激素便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正 常發育。有機食品比綠色食品要求更嚴格,它們的生產過程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物質,是真正無汙染、高檔次、高品質的健康產品。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發達國家紛紛提出發展 "有機食品生產企業",消費無公害食品的理念。於是,品質優良、營養豐富、食用安全的有機食品應運而生,並首先風靡歐美等國,繼而傳播到世界各地。據國際有機農業聯合會統計,目前它已擁有300多個會員組織,分布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有機食品生產企業約1.5萬家,年產值超過1000億美元。
1989年,中國農業部農墾司提出 "八五 "期間要重點抓好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並給這類食品起了壹個形象而生動的名字:"綠色食品"。這是我國實施 "綠色食品 "工程的開端。如今,中國 "綠色食品 "的生產規模已處於國際領先地位。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包括蔬菜、禽肉蛋魚、糧油、副食品調味料、乳制品、茶葉、咖啡、水果、酒類、飲料等。
綠色食品的生產和制作、質量和外包裝都有壹定的標準。綠色食品必須在絕對無汙染的環境中生產和制作。農作物、牲畜、水產品和其他原材料的種植、飼養、繁殖和加工都必須符合壹定的生產規範。例如,必須劃出壹批專用農田用於生產綠色食品,必須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品種,必須盡量采用天敵方法防治害蟲,必須使用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肥料,等等。不得施用化肥、農藥和其他化學物質,使農藥和其他汙染物在食品中的殘留量極低。綠色食品包裝必須符合專用包裝、標簽要求,必須印有綠色食品商標標識、文字和批準文號,其中標識和 "綠色食品 "4個字為綠色襯白色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