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轉型期存在的深層次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是當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誘因。
2、社會監管和執法監管不到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比較滯後,監管工作重審批,輕監管。處罰力度不夠,執法缺乏威懾力,客觀上助長了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此外,在政策上對企業的激勵不明顯,比如:劃分食品企業的信用等級,適時公布違法企業的“黑名單”。政府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力度還不大,導致宣教不靈。
3、社會誠信失範。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誠信問題,是食品安全的關鍵。市場越發達,誠信問題就越重要。食品屬於體驗商品,其質量尤其要靠生產經營者自律,但有的人為了獲取非法的利益,故意從事違法違規行為。當前經營者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識和法律意識還非常淡薄,他們以危害他人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代價,獲取不正當利益。
擴展資料:
食品安全的相關措施:
1、凈化市場源頭
重點應對人民每天需食用的糧食作物、蔬菜、水果、飲用水等嚴加控管,進行規範型、創新型種植、生產結構及生產保障體系調整。市場上的食品應由大型的、符合質量要求的、國家認可的種植專業戶、集團,生產廠家的食品占絕大部分,對落後的、零星的、質量無保障的種植戶、生產小廠適時淘汰,或成無人問津而自滅。凈化市場源頭是重點。
2、建立市場級檢測體系
即在中、大型超市、農貿市場設置檢測儀器、提供檢測方法,隨時對有關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檢測,可由市場專職檢測人員或人民群眾開展抽檢。國家應投入壹定費用開展快速檢測方法的研究,供市場快速確認質量。如此,不合格產品難以上市,也不敢上市,杜絕不合格產品的上市。
3、增加媒體透明度
網上、電視臺、報紙應有計劃、有針對性適時報導食品檢測結果,對優質、合格產品進行表彰,引來認購者,使其受益,不合格者曝光,讓其下架或受冷落,令其整改或停產,多方面、全方位展開關註,持之以恒。
百度百科-食品安全
人民網-王桂雲:淺談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