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以為地球上的海陸空是壹望無際的,所以從來不擔心把幾千萬噸的廢氣送到天上,把幾億噸的垃圾傾倒到海洋裏。大家都覺得世界那麽大,這算什麽浪費?關鍵詞:環境汙染;海洋汙染;土地汙染;
人們總以為地球上的海陸空是壹望無際的,所以從來不擔心把幾千萬噸的廢氣送到天上,把幾億噸的垃圾傾倒到海洋裏。大家都覺得世界那麽大,這算什麽浪費?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然大(半徑6300多公裏),但生物只能生活在海拔8公裏到海底11公裏的範圍內,95%的生物只能生活在中間3公裏左右的範圍內。人們從海洋、陸地和空氣中肆意汙染了這個有限的生存環境。壹、環境汙染的類型和危害
環境汙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向環境排放超過自身自凈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降低環境質量,對人類生存發展、生態系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具體包括:水汙染、空氣汙染、噪音汙染、放射性汙染。水汙染是指由於某些物質的幹預,水體的化學、物理、生物或放射性汙染特征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導致水質惡化。大氣汙染是指空氣中汙染物濃度達到有害水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噪聲汙染是指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幹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現象。放射性汙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在物質、人、場所和環境介質的表面或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汙染物排放標準,超種類、超數量、超濃度排放汙染物;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未采取防止溢漏措施,致使貨物落水,造成水汙染的;非法向大氣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汙染事故,等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汙染也在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環境汙染日益成為世界各國共同的話題之壹。
由於人們對高度發達的工業帶來的負面影響預期不足,預防不利,導致了三大全球性危機: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人類不斷地向環境中排放汙染物。然而,由於大氣、水和土壤等的擴散、稀釋、氧化還原和生物降解作用。汙染物的濃度和毒性會自然降低,這就是所謂的環境自凈。如果排放的物質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環境質量就會發生不利的變化,危及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從而導致環境汙染。
環境汙染會對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損害和影響,如荒漠化、森林破壞等,也會對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候這種間接的環境影響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溫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都是空氣汙染造成的環境影響。這種源於環境汙染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汙染發生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測。但是,壹旦發生,就意味著環境汙染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當然,環境汙染最直接、最容易感受到的後果是降低人類的環境質量,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比如城市空氣汙染造成空氣汙染,人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汙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水質普遍下降,威脅人民健康,造成胎兒早產或畸形。嚴重的汙染事件不僅帶來健康問題,還會引發社會問題。隨著汙染的加劇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由汙染引發的人與人之間的糾紛和沖突逐年增加。
目前,世界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環境汙染問題,具有全球影響的方面包括大氣環境汙染、海洋汙染和城市環境問題。隨著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環境汙染越來越國際化,近年來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問題就是這方面的突出表現。第二,環境汙染的特點。
環境汙染是各種汙染因素本身及其相互作用的結果。同時,環境汙染還受到社會評價的影響,具有社會性。其特點可以概括為:1,時間分布。
汙染物的排放量和汙染因子的強度隨時間而變化。例如,工廠排放的汙染物的種類和濃度經常隨時間而變化。由於汛期、豐水期和枯水期的交替,汙染物的濃度會隨時間發生變化。隨著氣象條件的變化,同壹地點同壹汙染物的汙染濃度差會高達幾十倍。交通噪聲的強度隨不同時間交通流量的變化而變化。2.空間分布
汙染物和汙染因子進入環境後,隨著水和空氣的流動而被稀釋擴散。不同汙染物的穩定性和擴散速度與汙染的性質有關,因此汙染物在不同空間位置的濃度和強度分布是不同的。從上面可以看出,要想正確地表達壹個地區的環境質量,僅靠某壹點的監測結果是無法說明的。根據汙染物的時空分布特征,制定監測方案(包括網絡、點位設置、監測項目、采樣頻率等。)必須經過科學的制定,然後對監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才能得到更全面客觀的評價。3、環境汙染與汙染物含量(或汙染因子強度)的關系
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量與其無害的自然背景值是有界限的(放射性和噪聲的強度也是如此)。所以汙染因子對環境的危害是有壹個閾值的。閾值的研究是判斷環境汙染和汙染強度的重要依據,也是制定環境標準的科學依據。4、汙染因素的綜合作用
環境是壹個復雜的系統,必須考慮各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從傳統毒理學的角度來看,多種汙染物對人或生物的影響如下:
(1)單壹作用,即當體內某些器官僅受到混合物中壹種成分的損害,而這種損害並未因汙染物的相互作用而加深時,稱為汙染物的單壹作用。2.另外,混合汙染物的各種成分對機體同壹器官的毒性作用彼此相似,偏向同壹方向。當這種效應等於各種汙染物毒性效應之和時,稱為汙染的加性效應。(3)倍增,當混合汙染物各組分對機體的毒性作用超過單項毒性作用之和時,稱為倍增。
(4)拮抗作用,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汙染物對機體的毒性作用相互部分或大部分抵消時,稱為拮抗作用。
5.環境汙染也會不同程度地改變壹些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3.環境汙染防治。
環境汙染的壹個例子,可以說是大自然給人類敲響的警鐘。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人類和子孫後代的健康,我們必須積極防治環境汙染。1.生物凈化
生物凈化是指通過吸收、分解和轉化,降低或消除生態環境中汙染物的濃度和毒性的過程。綠色植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凈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綠色植物的凈化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壹是綠色植物可以吸收壹定濃度範圍內的大氣中的有害氣體。第二,綠色植物可以阻擋和吸附大氣中的灰塵和放射性汙染物。第三,很多綠色植物,如懸鈴木、橙子、臭柏等,可以分泌抗生素,殺滅空氣中的致病菌。因此,森林和公園空氣中的致病菌數量明顯低於鬧市區。總之,綠色植物可以在很多方面凈化大氣,特別是在森林中,是保護生態環境的綠色屏障。
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具有發展林業的優越條件。古代中國的許多地方都覆蓋著茂密的森林。但長期以來,由於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如亂砍濫伐、開荒等,中國的森林越來越少。近幾十年來,我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目前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仍然很低,按人均計算,中國是世界上森林最少的國家之壹。因此,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從我做起,愛護周圍的植物和樹木,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努力提高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十大林業生態體系建設工程的實施,逐步改善了我國相當壹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
2.微生物的純化
汙染物往往含有大量有機物。土壤和水中存在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這些微生物可以將許多有機汙染物逐步分解為無機物,從而起到生物凈化的作用。
自然界中不同的有機汙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方式不同:有些有機汙染物容易分解,如人畜糞便和尿液;有些有機汙染物很難分解,比如纖維素和農藥。有些有機汙染物是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比如塑料和尼龍。
農藥的化學性質壹般比較穩定,可以在土壤中保留很長時間。農藥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嗎?對此,科學家進行了實驗。他們選擇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土壤,將它們混合均勻,並均勻地裝在壹些相同的容器中。容器分為兩組:壹組高壓滅菌;另壹組不滅菌作為對照。然後在兩組容器中的土壤上噴灑等量的敵草隆①,然後將兩組容器放入培養箱中培養。六周後,在兩組容器中檢測到敵草隆的消失。發現滅菌土壤中的敵草隆只分解了10%,而對照土壤中的敵草隆分解了近50%。科學家通過各種實驗得出結論,土壤中農藥的消失和微生物的分解是重要原因。汙水處理廠利用微生物凈化汙水時,壹方面利用過濾、沈澱等方法去除工業汙水和生活汙水中的大的個體固體汙染物;另壹方面利用汙水中的各種好氧微生物將汙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含氮磷的無機鹽,從而凈化汙水(如圖)。汙水經凈化後,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可用於農田灌溉和工廠冷卻水。
3.綠色食品綠色食品是指按照特定的生產方式生產,並經專門機構鑒定許可的無汙染、安全、優質的營養食品。因為與環保有關的東西通常都標有“綠色”二字,為了突出這些食品是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生產的,所以人們稱之為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的發展包括產地的選擇,以及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壹系列環節。為了防止和減少汙染,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準和要求。比如農田的大氣、土壤、水質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食品在包裝過程中不能被汙染,食品要密封。綠色食品標誌由上面的太陽、下面的葉子和中間的花蕾組成,象征著和諧的生態系統。整個logo是壹個正圓圈,代表保護。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類。這兩類的主要區別是:A級綠色食品允許在生產過程中使用有限的有機化學合成物質;AA級綠色食品在生產過程中不允許使用任何有機化學合成物質。從65438年到0999年,中國生產了700多種綠色食品,其中壹些已進入國際市場,100多萬公頃的農田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總之,綠色食品的發展是中國重視保護生態環境的產物,是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的產物。發展綠色食品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國人民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促進我國生態環境的改善。
綜上所述,環境汙染會縮小我們的生存空間,但可以管理和控制。我們不必恐慌,壹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