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與炎癥反應、損傷、遺傳因素和氧自由基密切相關。西醫治療糖尿病並發周圍神經病變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甲鈷胺、依帕司他、硫辛酸為常用藥物,可改善神經元傳導,修復受損神經組織,但療效不理想。
中醫對1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沒有區分,糖尿病根據其癥狀和癥狀特點屬於“消渴”範疇。糖尿病持續時間長,耗氣傷血傷津液,氣血津液都不足,使機體失去了滋養。病機應為實質虛標實,關鍵病機為氣虛血瘀,益氣活血法為基礎。芪丹通絡顆粒和牡丹顆粒具有代表性。
芪丹通絡顆粒由黃芪、丹參、當歸、附子、桂枝、赤芍、川芎、川牛膝、阿莎麗、土茯苓、知母等12味藥組成。具有活血溫陽、通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血瘀寒凝證,臨床表現為四肢自發性疼痛、四肢麻木、四肢發冷、四肢無力、感覺異常或減退;或舌質紫或暗沈,脈細或澀。
本方重用黃芪、丹參增強益氣活血之力,以附子、麻黃、阿莎麗為輔,溫經助陽、通表裏,使邪從表出,增強溫陽散寒、通絡止痛之功,是本方的精髓和特色。另外服用當歸補血液和桂枝補金液,兩者津液同源,起到補血的作用。知母寒濕,又治內熱解渴,骨蒸潮熱。土茯苓解毒除濕,增加疏通關節的效果。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丹參、當歸、川芎、赤芍等藥物。能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二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此外,知母還具有很強的醛糖還原酶活性抑制作用和顯著的降血糖作用。桂枝、麻黃、細辛中的活性成分有壹定的鎮痛作用。
該藥物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降低醛糖還原酶活性,抑制神經組織內山梨醇、丙二醛等病理產物的積累,從而改善周圍神經脫髓鞘病變,增加神經傳導速度。同時對各種刺激引起的疼痛反應也有明顯的鎮痛作用。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患者的疼痛、麻木、感覺異常等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牡丹顆粒由黃芪、延胡索(醋制)、三七、赤芍、丹參、川芎、紅花、蘇木和雞血藤組成。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氣虛絡阻證。臨床表現為四肢和軀幹麻木、疼痛和感覺異常。或者是見錯了皮,面色晦暗,疲勞,懶惰,自汗等。
發現牡丹顆粒有獨特的三環療法:益氣化瘀,改善糖尿病癥狀;祛瘀,恢復血管壁彈性,緩解疼痛;增加血流量,提高神經傳導速度,防止疾病復發。其中赤芍、丹參、川芎、紅花、蘇木、雞血藤具有明顯的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作用,能增加局部血液灌註,建立側支循環,從而有效改善外周循環,促進下肢血流速度;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外周組織的耐缺氧能力。
此外,丹參和蘇木能增強微循環的抗氧化能力,減少氧化損傷,修復受損神經。三七、元胡通過行氣通絡止痛,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延胡索還能鎮靜催眠。雞血藤具有抗凝血酶、改善血流動力學、調節免疫、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牡丹顆粒與甲鈷胺聯合應用明顯優於單用西藥。許多研究結果表明,牡丹顆粒通過調節影響神經代謝的物質水平,修復受損神經,提高神經傳導速度,緩解軀體疼痛癥狀,改善微循環,從而延緩或逆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生發展。
總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作為糖尿病常見的並發癥之壹,在常用的西藥中是有限的,主要是甲鈷胺、硫辛酸等維生素,作為神經代謝的活性輔酶,起到修復營養神經、促進神經傳導的作用,另外還有依帕司他等醛糖還原酶抑制劑。芪丹通絡顆粒和牡丹顆粒通過多成分、多靶點的作用,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