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 "公眾****,關註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食品安全要求不存在食品對人類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損害的所有風險,是壹個絕對的概念。
<>食品安全是壹個跨學科領域,專門探討食品加工、儲存、銷售等過程中如何保證食品衛生和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風險,預防食物中毒。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編輯本段]安全購買食品註意事項
壹是註意查看經營者是否有營業執照,其主體資格是否不合法。
二是註意查看食品包裝標識是否齊全,註意食品包裝上是否標有商品名稱、配料表、凈含量、廠名、廠址、電話、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內容。
三是註意食品的生產日期或保質期,註意食品是否超過保質期。
四、看產品標簽,註意分辨認證標誌。
五、看食品顏色,不要被外觀過於鮮艷、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裝食品經營者的衛生情況,註意有無健康證、衛生合格證等相關證明,有無防蠅防塵設施。
七、看食品價格,註意同類食品市場價格比較,理性選購 "打折"、"低價"、"促銷 "食品。
八、購買肉制品、腌臘制品最好到規範市場、"放心店 "購買,慎買遊商(無固定經營場所、推車銷售)銷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購物憑證及相關依據,以便發生消費糾紛時能提供維權依據。
[編輯本段]食品安全標準
(壹)食品相關產品中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汙染物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
(二)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範圍、使用量;
(三)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要求;
(四)嬰幼兒食品安全標準。(c) 嬰幼兒主輔食品營養成分要求;
(d) 與食品安全和營養有關的標簽、標識、說明書要求;
(e) 食品生產經營衛生要求;
(f) 與食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
(七)食品檢驗方法和程序;
(八)其他需要制定食品安全標準的內容;
(九)嬰幼兒食品安全標準;
(十)食品中所有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
[編輯]食品添加劑小知識
根據196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指:在食品的生產、加工、調整、處理、包裝、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為技術目的而添加的物質。食品添加劑作為輔助成分可以直接或間接成為食品成分,但不能影響食品的特性,不含汙染物,也不以改善食品營養為目的。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分為 22 類:(1) 防腐劑 (2) 抗氧化劑 (3) 著色劑 (4) 漂白劑 (5) 酸味劑 (6) 凝固劑 (7) 疏松劑 (8) 增稠劑 (9) 消泡劑 (10) 甜味劑 (11) 著色劑 (12) 乳化劑(13) 質量改良劑 (14) 抗結劑 (15) 增味劑 (16) 酶制劑 (17) 成膜劑 (18) 發泡劑 (19) 防腐劑 (20) 香料 (21) 營養強化劑 (22) 其他添加劑。
為了保證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正確使用,壹般來說,其使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經食品毒理學安全性評價證明,在其使用限量內長期使用對人體安全無害。
2、不影響食品本身的感官性狀和理化指標,對營養成分無破壞作用。
3.食品添加劑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發批準的****,並執行使用衛生標準和質量標準。
4.食品添加劑中應用明確的檢驗方法。
5.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得以掩蓋食品腐敗變質為目的或者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
6.不得經營和使用無衛生許可證、無檢驗合格產品和汙染變質的食品添加劑。
7.食品添加劑在使用達到壹定目的後,可以進行加工、烹調或貯存並銷毀或排除,不攝入人體更安全。
[編輯]各國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
英國
英國是較早重視食品安全並制定相關法律的國家之壹,其制度完善,法律責任嚴格,監管職責明確,措施具體,形成了立法與監管並舉的管理體系。
例如,自1984年以來,英國先後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標準法》、《食品衛生法》等,還出臺了《甜點管理條例》、《食品標簽管理條例》、《肉制品管理條例》、《飼料衛生管理條例》、《食品添加劑管理條例》等多項專門法規。這些法律法規涵蓋了所有食品類別,涉及從農場到餐桌的食物鏈的所有環節。
在英國,責任方壹旦違法,不僅要對受害者承擔民事責任,還要根據違法程度和具體情節,承擔相應的行政處罰甚至刑事制裁。例如,根據《食品安全法》,壹般違法行為可根據具體情節處以 5 000 英鎊罰款或 3 個月以下監禁;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要求的食品或提供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的食品,可處以 20 000 英鎊以下罰款或 6 個月以下監禁;如果違法情節和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違法者最高可被處以無限額罰款或兩年監禁。
在英國,食品安全監管由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壹些組織****負責。例如,食品安全質量由衛生部等組織負責;肉類安全、屠宰場衛生和檢查由肉類衛生局監管;對超市、餐館和食品零售店的檢查由地方當局管轄。
為加強監管,英國政府於 1997 年成立了食品標準局。食品標準局是壹個獨立的監督機構,不隸屬於任何政府部門,負責整體食品安全和制定各種標準。它向衛生大臣負責,並向議會提交年度報告。食品標準局還成立了壹個由該局首席執行官領導的特別工作組,以加強對食物鏈各個環節的監控。
英國法律授權監管部門對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場所進行檢查,並規定檢查人員有權檢查、復制和扣押相關記錄,並取樣分析。食品衛生官員經常對餐館、外賣店、超市和食品批發市場進行不定期檢查。在英國,屠宰場是重點監管的場所,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政府對每個屠宰場實行全程監管;大型肉類、水產品批發市場也是檢查的重點,食品衛生監督員每天都要對這些場所進行認真的抽樣檢查,確保銷售的商品來源合法,符合衛生標準。
英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壹個重要特點是實施食品可追溯和召回制度。食品可追溯制度旨在實現對食品從農場到餐桌全過程的有效控制,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實行全過程食品質量監控制度。如果監管部門發現食品有問題,可以通過電腦記錄迅速查到食品的來源。壹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當地政府可以立即調查確定事故可能波及的範圍、危害健康的程度,向社會通報並緊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時將相關信息報送國家衛生部,以便在全國範圍內統籌工作,控制事態發展,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權益。
為了追蹤食物中毒事件,英國政府還建立了食物危害警報系統、食物中毒通報系統、實驗室報告系統和流行病學交流與咨詢網絡系統。嚴格的法律和系統的監管有效地控制了有害食品在英國市場上的流通,消費者權益得到了相當程度的保護。[1]
法國
在法國,保障食品安全的兩大重點是打擊不法行為和畜牧業監管,近年來新成立了兩個部。其中,食品總局直接隸屬於法國農業部,主要負責確保動植物及其產品的衛生和安全,並監督質量體系的管理。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負責檢查食品標簽和添加劑等指標。法國農民也意識到,消費者越來越關註食品安全、源頭和生產過程中的衛生標準以及對環境的影響。為了提高產品競爭力,法國農業部制定了壹系列針對農民的政策,其中之壹就是鼓勵農民發展理性農業。所謂理性農業,是指兼顧生產者經濟利益、消費者需求和環境保護的競爭性農業。其目的是保障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環境保護。據法國媒體報道,這種農業可持續發展形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還能大大提高食品安全。
在銷售環節,實現信息透明化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除了每件商品都要標註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等必要內容外,法國法律還規定,凡是涉及轉基因的食品,無論是種植轉基因種子,還是加工轉基因添加劑等,都要在標簽上標註。此外,法國還要求食品中的所有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由於 "瘋牛病 "的影響,自 2000 年 9 月 1 日起,歐盟對在各國銷售的肉類實施了特殊的標簽制度,要求必須在標簽上標明批號、屠宰國和屠宰場許可證號、加工國和加工廠號。自 2002 年 1 月起,又增加了出生國和飼養國。有了標準,重點就在於執行。新華社巴黎分社附近壹家名為 "卡西諾 "的超市,每天晚上8點,超市工作人員都會將第二天要過期的食品商品扔進垃圾桶,包括蔬菜、水果、肉、蛋等。他們告訴記者:判斷食品是否過期。他們告訴記者:判斷食品是否過期的唯壹標準就是看標簽上的保質期,壹旦店裏有過期食品被檢查部門發現,那麽結果就是導致商店關門。位於巴黎市郊的朗吉斯超級食品批發市場是歐洲最大的食品批發集散地,也是巴黎市的 "菜籃子",這裏的商品琳瑯滿目,物美價廉。為了保證食品質量,法國農業部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對各種產品進行抽檢。
1996年,英國發現瘋牛病;2000年初,法國發現壹些肉類食品中含有致命的李斯特菌;2001年,英國爆發口蹄疫。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歐盟地區食品安全危機頻發,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更加謹慎,促使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2]
德國
德國政府實施的食品安全監管和食品企業自查報告制度,壹直是德國保護消費者健康的決定性機制。
德國的食品監管工作由各州負責,州政府相關部門制定監管方案,由市、縣的食品監管官員和獸醫官員負責實施。聯邦消費者保護和食品安全局(BVL)負責協調和指導相關工作。在德國,從事食品、日用品和美容化妝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的企業都要接受地區機構的定期檢查。
食品生產商在當地食品監管機構註冊,並被列入風險清單。監管機構根據風險程度確定從每個企業抽取樣品的數量。每年,國家實驗室要對大約 40 萬個樣品進行成分、病菌種類和數量的檢測。
食品通常會添加各種添加劑,這直接關系到食品安全。在德國,添加劑只有在被證明安全、可靠和技術上必要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許可。德國《添加劑許可法》對允許使用哪些添加劑、使用量以及在哪些產品中使用都有具體規定。食品制造商必須在食品標簽上列出所使用的添加劑。
德國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有義務記錄自己使用的原材料的質量、進貨渠道和銷售目標等信息,並將其作為證據。根據這些記錄,壹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出問題所在。
消費者也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壹旦發現食品公司不符合衛生標準或食品標簽有誤,就可以通知當地的食品監管部門。如果您購買的食品在規定的保質期內變質,您也可以向食品管理機構報告。聯邦消費者保護部有壹個名為 "我們吃什麽 "的網站,提供有關食品安全的各種信息,幫助消費者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值得壹提的是,歐盟已初步形成了統壹有效的食品安全預防機制,即歐盟食品和飼料快速預警系統。德國新的《食品和飼料法典及添加劑許可條例》的壹大特點就是與歐盟的法律法規保持壹致。
如果壹個州的食品主管部門認定某種食品或動物飼料對人類健康有害,就會向 BVL 報告,BVL 會分析匯總報告的完整性和正確性,並向歐盟委員會報告。報告內容包括產品類型、原產地、銷售渠道、風險和采取的措施。如果報告來自其他歐盟成員國,BVL 會收到歐盟委員會的報告,並繼續將其轉發給各成員國。如果 BVL 收到的報告中包含對人類健康有未知風險的信息,它將首先要求聯邦風險評估局進行毒理學分析,然後根據分析結果決定是否繼續在快速預警系統中傳遞信息。
通過信息交流,BVL 可以及時發現風險。壹旦確認某種食品有害健康,生產商、進口商或國家食品監管機構就會通過新聞公告等方式向公眾發出警告、
美國
美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遵循以下指導原則:只允許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監管決策必須有科學依據;政府承擔執法責任;制造商、分銷商、進口商和其他企業必須遵守法規,否則將面臨處罰;監管過程透明,易於公眾理解。
美國的整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分為三個層次:聯邦、州和地區。例如,聯邦政府負責食品安全的機構包括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下屬的食品藥品管理局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農業部下屬的食品安全與檢驗局和動植物衛生檢驗局以及環境保護局。
三級監管機構多聘請流行病學專家、微生物學家、食品研究專家,采取專業人員進駐食品加工廠、飼養場等方式,從原料采集、生產、流通、銷售、售後等環節進行全方位監管,構成了覆蓋全國的立體監管網絡。
與之相配套的是涵蓋食品行業各個環節的食品安全法和行業標準,包括《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等綜合性法律和《食品添加劑修正法》等專項法規。
食品供應商和分銷商壹旦被發現存在食品安全問題,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和巨額罰款。美國特別重視學生午餐等重要食品的安全,這些食品通常由聯邦政府直接監管,壹旦發現問題,有關部門可以當場扣留。壹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召回制度百分之百會發揮作用。
值得壹提的是,民間消費者保護組織也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壹支重要力量。例如,2006 年 6 月,壹個名為 "公眾利益科學中心"(CSIPI)的組織起訴肯德基使用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用油。
在互聯網應用廣泛的美國,通過互聯網傳播食品安全信息的現象十分普遍。聯邦政府專門設立了 "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門戶網站"。通過這個網站,人們可以鏈接到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各種網站,找到準確、權威的最新信息。
[4]
俄羅斯
俄羅斯不乏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文件和技術標準。食品安全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各種政府決議和地方法規都在這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但在現實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仍時常凸顯,關鍵不在於有法不依,而在於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在俄羅斯,過去的食品安全保護工作壹直由國家衛生防疫部門、獸醫部門、質檢部門和消費者保護機構***負責。但俗話說 "三個和尚沒水吃",婆婆太多也帶來了職責劃分不清、互相推諉甚至扯皮的弊端,最終使得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這種局面從2004年開始改變。當年3月,俄總統普京為理順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下令調整相關管理機構,在俄聯邦衛生和社會發展部下成立了聯邦消費者權益和公民安全保護監督局,負責集中管理俄聯邦的食品貿易、質量監督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工作。
新機構的成立對集中行政資源、監督食品質量和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其職責範圍包括:檢查食品生產和銷售場所的衛生和流行病學狀況、登記進口食品、在新食品投放市場前對其進行食品安全評估、對市場上銷售的食品進行安全和營養方面的評估和科學研究,以及制止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等。該局在俄羅斯聯邦所有主體開展活動。該局在俄羅斯聯邦各主體都設有分支機構,負責當地的食品安全檢查和監督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