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麽,壹般來說,甘遂是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快根,是我國特有的植物。壹般分布在甘肅、山西以及中國大陸的寧夏等地。那麽,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甘遂的功效與作用及相關內容
甘遂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1功效與主治
瀉水驅飲;破積通便。主水腫;腹水;留飲結胸;驚癇;咳嗽;大小便失禁。用於水腫腹脹,胸腹積水,痰飲結聚,氣逆喘咳,小便失禁。
《綱目》:瀉腎經隧水濕,腳臭,陰囊腫墜,痰飲,驚癇,噎膈。
《藥性論》:能瀉十二種水病,治心腹痞滿,下利,痰水,主皮膚浮腫。
泄瀉
水腫之為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其制在脾。甘遂苦味能下瀉,藥根主下陷,歸肺、脾、腎經均與調理水液氣機有關,故其功專利水而為瀉水除濕之利品,《珍珠囊》稱其 "為泄水之聖藥"。常用於水濕壅盛所致的水腫脹滿,二便不通,諸證皆實。
滌痰推飲
水停,凝則痰飲,逆則水腫。痰飲主責於肺、脾等臟腑。脾為痰之源,肺為痰之藏。甘遂性味苦寒,能降火除熱,入脾、肺經,以制其痰之源,調其痰之器。
甘遂性味苦寒,歸脾、肺經,能降火除熱,入脾、肺經,能制其痰源,調其痰器。
消腫散結
本味苦甘,性寒有毒。苦能下氣利濕,寒能清熱瀉火,毒能攻下。故本品研末外敷,有消腫散結之功,可用於瘡瘍毒痛胂諸證。本草從新》曰"有治水腫腫毒,以甘遂末敷腫處,濃煎甘草湯服之,腫立消。"
疏通止痛
善排經絡水濕,以通脈絡;而甘味,又能緩解痙攣拘攣。故外敷患處,有緩急止痛之效,尤其對痰濕阻滯經絡,導致肢體麻木伴重度疼痛者為宜。
解治蛇毒
本品苦寒有毒,既能瀉火解毒,又能以毒攻毒。故用本品粉末外敷,可治蛇咬傷。
甘遂的功效與作用
通便利尿
甘遂能刺激腸管,促進腸蠕動,增加腸液,加速腸內容物的推進,產生通便作用。小鼠口服生甘遂或焙幹甘遂的乙醇提取物,約有壹半發生明顯的通便作用。甘遂提取物或水煎劑提取後的殘渣沒有瀉下作用。瀉藥成分可能是樹脂。它具有利尿和止瀉作用。
免疫抑制
甘遂粗制劑腹腔註射小鼠,可使胸腺重量減輕,脾臟增大,顯著抑制小鼠抗SRBS抗體的產生,顯著抑制SRBS誘導的遲發型超敏反應,中度抑制PHA(植物血凝素)和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轉化。
引產
甘遂屬於滑利攻下藥。它能通過刺激腸道和消化系統,使子宮產生反射性收縮,使胎兒不穩,引起流產和早產。
本品的乙醇提取物具有終止妊娠、導致死胎的作用。甘草誘發流產的機理可能是損傷胎盤,損害胎兒的循環系統,使胎盤膜變性壞死,子宮平滑肌收縮,導致流產。
(1)抗小鼠早孕:選擇妊娠小鼠隨機分為5組,每組9-10只,於妊娠第6天,按日廳20、15、10和5mg肌肉註射,每日1次,連用4天,對照組給予等量生理鹽水(加適量乙醇)。第l0天剖腹檢查子宮,根據胚珠的大小和顏色判斷是否正常妊娠,並計算各組的妊娠成功率。實驗結果表明,對照組妊娠成功率為 90%,實驗組略低,但統計學上無差異。
(2)甘氨酸大豆對小鼠中期妊娠的中止作用:取妊娠第l0天的小鼠,在乙醚麻醉下剖開子宮,選擇胚胎發育正常的小鼠,縫合腹腔後繼續飼餵。妊娠第12天,小鼠隨機分組,開始給藥。給藥數量和途徑與之前的實驗相同。在給藥過程中,有少量小鼠陰道出血。在妊娠的第 16 天,胚胎被剖腹殺死,並觀察其生長情況。實驗結果表明,給藥組的胚胎大小不規則,呈暗紅色。有些胎兒已經死亡,面色蒼白,個頭較小。有些胚胎已脫離子宮內膜並液化。死亡組存活胎兒長度小於 1.5 厘米,而對照組胎兒長度≥1.5 厘米,給藥組死胎率明顯高於對照組。
(3)甘遂對家兔中期妊娠的影響:取雌性白兔,體重3.1~4.0kg,雄兔於妊娠第1天交配後檢查陰道內精子。第 l2 天給藥。給藥組 8 只兔子靜脈註射用生理鹽水稀釋 500 倍的 5mg/kg 甘遂提取物。對照組兩只,不給藥。首次給藥後(2-6 小時),對對照組的兩只兔子和給藥組的三只兔子進行解剖檢查。其他五只兔子按照實驗日程表服藥和解剖。結果表明,甘草提取物對家兔中期妊娠有明顯的中止作用。
(4)甘草對子宮收縮的影響。作用:正常成熟雌性大鼠和小鼠,妊娠7-10天和11-15天大鼠,妊娠6-9天和9-14天小鼠;正常成熟雌性家兔,實驗前連續2天皮下註射雌二醇2ug/次/天。動物處死後立即剖開子宮角,切取壹個子宮角的中段(2 厘米)。按照馬格努斯法描畫子宮曲線,另壹側保存在 40℃的組織液中。每次在 25 毫升組織液中加入藥物,再加入 0.2 毫升甘蘇提取物,加入 0.2 毫升無水乙醇作為對照,再加入 1 滴垂體後葉素註射液(10u/ml);加入 15ug 前列腺素 E2。實驗結果表明,甘舒對各種不同生理狀態(包括早孕、中期妊娠和正常)動物離體子宮的影響很不穩定,大多數情況下是抑制子宮收縮或無影響,有時也能增強子宮收縮。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抑制宮縮或對宮縮沒有影響;有時也會增強宮縮。不過,這些效果與乙醇誘導的效果相似,而垂體後收縮幾乎發生在整個子宮。研究還表明,甘草能明顯減弱前列腺素 E2 對子宮收縮的影響。
鎮痛
甘草萜烯 A 和 B 對小鼠扭體法具有鎮痛和毒性作用。
配伍對甘遂刺激性的影響
醋炒、甘草配伍、豆腐配伍可使甘遂的刺激濃度分別降低到 0.48、3.9、2.75 和 2.25 μg/5 μl。
其他作用
生甘遂少量可增加離體蛙心臟的收縮力,但不改變其頻率,大量則有抑制作用。
甘遂的功效與作用2甘遂的用法與用量
用量:0.5-1.5克,炮制後多用於丸散。
炮制:取凈甘遂,用醋拌勻,炒至微幹,放涼。
甘遂的功效與主治
功能:瀉下,破積水。
主治:通大便。主治水腫脹滿、癃閉、結胸、痢疾、驚癇、噎膈、癥瘕、大便不通。
甘遂的禁忌
體弱、孕婦忌服,不宜與甘草同用。
甘遂的配伍
①治中風腫滿,身面浮腫:甘遂壹分,研末,豬腎壹個,分七片,入甘遂中,文火焙熟。每日壹食,至四、五日,當覺腹中凝結,小便利。(補缺肘方》) p>
②治水腫腹滿:牽牛子半兩(生用),甘遂(微炒)壹錢。上二味粗搗篩,分二服。每服壹水,煎至五分,放溫細啜,不拘時候。(《聖濟總錄》二氣湯)
③治中風身面浮腫,喘息不止:甘遂半兩(煨令微黃),蒜瓣半兩(煨,研),豆豉半兩(炒熱)。上藥除大蒜外,搗羅為末,用蒜棗肉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木通湯下十丸,日服二次。(《聖惠方》甘遂丸)
④治太陽中風,下利,嘔吐,表解內和,人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痞滿粳米滿心,引脅作痛,幹嘔氣促,汗出不惡寒:芫花(沸)、甘遂、戟。上三味,等分,各別搗為散,以水壹升半,先煮棗脂十枚,取八分,去滓,納藥末。壯者服壹錢匕,不肯服半錢者,溫服,平和服之。若下之少,病不愈,次日再服,加半錢,得快下利,粥自愈。(《傷寒論》十棗湯)
⑤治病人脈伏,人欲自解,情欲逆快,情欲雖解,心續滿堅,此為留飲欲去也:甘遂(大)三味,半夏十二枚(以水壹升,煮取半升,去滓),韶山五枚,甘草如指大者(焙)。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蜜半升,和藥汁煎取八分,頓服。(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
6治風熱喘急,煩悶不安,俗稱馬脾風:朱砂二錢半、輕粉半錢、甘遂壹錢半(面香煮,焙)。上為細末,每服壹字,以溫飴糖少許,滴油少許,抄藥於上,沈下,卻以飴糖灌之。(田氏護嬰集》無價散)
(7)治風痰驚癇,及婦人心風血:甘遂二錢,為末,取豬心血三管,和藥,入豬心,捆好,用紙包煨,取末,又入朱砂末壹錢,分為四丸。每服-丸,心煎湯,大便下惡為效,不可再服。(《濟生方》隨心丹)
⑧治膈氣噎膈:甘遂(面煨)五錢,南木香壹錢,為末,強者壹錢,弱者五分,水酒調下。(《奇證怪方》)
9婦人小腹滿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後人謂此為水血同下之血室:大黃四兩,甘遂二兩,枳實二兩。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壹升,頓服,血當下。(金匱要略》大黃甘草湯)
⑩治宿食在腸,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證或因飲食過量,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結,或因吐瀉日久,胃氣上逆,皆可下之:生赭石二兩(軋細),樸硝五錢,幹姜二錢,甘遂錢半(軋細藥汁送服)。若熱甚,去幹姜;若寒甚,酌加幹姜數錢;若嘔吐甚,初煎用赭石壹兩、幹姜半錢,以止嘔吐。嘔吐停止後,再按原方煎湯,送甘遂服下。(中宗甘遂錄》)
(11)治大小便失禁:甘遂用生粉調糊,敷臍及丹田,艾灸三次,飲甘草湯,以通為度。(聖惠方》)
(12)治膀胱:甘遂壹錢,豬苓湯下調。(養生雜興》)
(3)治麻木疼痛:甘遂二兩,蓖麻子四兩,樟腦壹兩。搗為餅貼之,內飲甘草(湯)。(采元方》萬靈膏)
(14)治消渴:甘遂半兩(用麩炒透黃褐色),黃連(去須)壹兩。上件為細末,水漫蒸餅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下薄荷湯,不拘時候。忌甘草三日。(《楊氏家藏方》縮宮丸)
(15)治偏頭痛腫:茴香、甘遂。上二味,各等分,為末。酒調二錢,食前服。(儒門事親》)
(16)治足腫痛,腎風,攻下註瘡癢:甘遂半兩,木鱉子四枚。為末,豬腰子壹個,去皮膜,切片,同藥四錢,內摻,涅紙包,煨熟,空心食,米飲下,服後伸兩足,後行大便,食白粥二三日為佳。(《本方》)
甘遂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3甘遂的副作用
甘遂是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部毒性更大。它對皮膚和粘膜有刺激作用,過量食用會導致腹痛、腹瀉、嘔吐、脫水、嚴重呼吸困難、循環衰竭和死亡。小鼠口服 10-50g/kg 生甘草或炙甘草乙醇提取物,半數動物有明顯腹瀉,生甘草作用強,毒性也大,58 只小鼠服藥後死亡 11 只。熱水提取物有劇烈腹瀉。
甘草的毒理作用與巴豆酸、黃精相似,對腸粘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使腸粘膜發炎充血,蠕動增強,並有凝固、溶解紅細胞、麻痹呼吸中樞和血管運動中樞的作用。
甘遂中毒的潛伏期為 0.5~2 小時,中毒癥狀為腹痛、腹瀉、急劇劇烈或呈米湯樣霍亂便、嘔吐、劇烈嘔吐、脫水、頭痛、頭暈、心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脈搏細弱,最後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有毒。
毒理試驗
半數致死劑量:本品酒精提取物腹腔註射小鼠的半數致死劑量為 0.346g/kg。小鼠腹腔註射甘草 A 的萜烯酯的半數致死劑量為 30 毫克/千克。
病理損傷:家兔靜註本品,每天10mg/mg,連續壹周後,檢查心、肝、腎有中毒病理變化,並有較強的溶血作用。
本品有胚胎毒性,可致死胎和流產,但對存活胎兒無致畸作用,對母體再孕能力無影響。
臨床觀察
甘遂有毒,有瀉下作用。常量煎服甘遂,即能引起劇烈腹痛腹瀉,甚至出現惡心嘔吐反應。生甘水末少量吞服,反應更為強烈。對於腎病患者,有可能加重腎臟病變。
配伍
卦辭為使,惡遠誌,反甘草。(本草拾遺》)。
凡氣虛陰傷、脾胃虛弱、久病及孕婦忌服。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0.5-1克。外用:適量,研粉敷。內服:入丸、散、搽。
0.5-1.5克,炮制成丸、散,每次研粉0.3-0.6克,最多0.9-1.5克,裝入膠囊吞服,否則易發生惡心、嘔吐。也可用水煎服(常用1.5~3g),但效果壹般不理想,有時達4~12g也不壹定有通便作用。現代實驗證實,甘遂的有效成分很難溶於水,所以前人不將甘遂入湯是有科學依據的。
炮制方法
甘遂:揀去雜質,用水沖洗,撈出,曬幹。
醋甘遂:取凈甘遂,用醋拌勻,置鍋中用文火炒至微幹,撈出曬幹,(每100斤甘遂,用醋30-50斤)。
煮甘遂:取凈甘遂與豆腐同入銅鍋,加水煮透,撈出,去掉豆腐,曬至八成幹,切碎曬幹,(每100斤甘遂,用豆腐50斤)。
煨甘遂:取凈甘遂入鍋,加麥麩同炒至焦黃,撈出,篩去麥麩。(每100斤甘遂,用麥麩30-40斤)。
制土:先將細土炒熱,加入甘遂用微火炒至脹黃,篩去黃土即得。
《雷公炮焙論》:收後(甘遂),去梗,於槐砧上細銼,用生甘草湯、小蕎麥自然汁二味,攪浸三日,其水如墨,多液化,用東流水六、七次,使水清澈至液化程度,煨於陶器中使脆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