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我們對這場著名的戰爭已經見多識廣,大多數歷史學家普遍認為這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然而,悖論也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因為海量的信息有時候並不能幫助我們看清歷史的真相,反而容易讓我們越來越偏離真相。
就這場名為“鴉片”的著名戰爭而言,可能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被我們的歷史學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比如鴉片戰爭如果真的是英國的鴉片貿易引起的,為什麽只有中國有所謂的“鴉片貿易”問題?
這就引出了壹個更尖銳的問題,那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確實從中國的鴉片貿易中獲取了巨額利潤。但是,為什麽他們的鴉片貿易只到了中國,而沒有同時覆蓋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呢?
要回答以上問題,顯然有兩種可能的情況。即英國商人將鴉片輸入中國,說明中國存在這樣的鴉片需求市場。那麽,這個巨大的鴉片需求市場是英國人創造的,還是中國在英國商人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如果是前者,那麽顯然,英國鴉片販子不僅要對鴉片貿易負責,還要對誘導中國人吸毒負責。但如果是後者,我們在譴責英國商人販毒的時候,又不得不打起“反己”的精神,找出我們民族的壹些問題,使鴉片問題復雜化。
當然,真相往往就是這麽殘酷和不幸。因為歷史呈現給我們的真相是後者。這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麽當時只有中國和周邊地區有鴉片貿易問題。很明顯,第壹,其他國家和地區根本沒有像這裏很多人壹樣有吸鴉片的習慣;第二,那些國家早就把鴉片當成毒品,壹直嚴格管理。
與這些國家相比,中國這個東方大國在處理鴉片問題上確實有自己獨特的國情。不同的是,雖然中國不是罌粟的原產地,但鴉片吸食的發明權似乎不屬於我們中國。但最初作為藥材引進時,落地中國後很快就被作為普通消費品濫用,以至於在很長壹段時間裏,在中國販賣和消費鴉片都是政府默許的活動。
促成這種“時尚”的不是別人,正是深宮裏的皇帝老兒。
據史書記載,史書中最早記載的嗜煙皇帝是明朝萬歷年間的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是明朝的第十四任皇帝。這個人在位48年,卻只在公開場合見過他的部長壹次!其余大部分時間,由於在“建立後備軍”的問題上與大臣們分歧嚴重,他扮演了壹個被動的角色,長期待在宮中,對國家大事視而不見,任其愈演愈烈。
皇帝雖然疏於政務,卻對鴉片情有獨鐘,以至於最後嚴重染上毒癮。因此,有史學家認為,萬歷多年不上朝的根本原因是受到了武鄉的毒害。
當然,也有專家指出,萬歷皇帝是壹個真正的“癮君子”,但由於當時的中國人還沒有發明壹種吸食的方法,朱元璋吸食毒品的方法只能是和其他毒品壹起“吞服”,意在提高性能力。
皇帝的壹舉壹動無疑對他統治下的人民有著巨大的示範作用。俗話說,“地上的好,地上的有效。”才華橫溢的明朝萬歷皇帝整天躲在深宮裏吃鴉片,勢必會給宮內外的人以極大的示範和暗示,從而造成類似“楚王腰細,宮中餓死多人”的效果。因此可以推斷,是萬歷皇帝在明末開始在中國民間倡導吸食鴉片的習慣。
至於鴉片,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有義務嚴格禁止。但是,既然皇帝吸毒成癮,恐怕他們統治下的政府就不得不放過鴉片問題了。實際上,明政府不僅沒有嚴格禁止鴉片,還長期將鴉片貿易合法化,默許民間日益增長的吸食活動。明朝萬歷十七年,政府對鴉片貿易征稅,是很荒謬的。這樣的“好政府”大概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別無分號。
明清以後,吸食鴉片對社會的危害如此之大,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直到雍正七年,新成立的清政府頒布了第壹個禁止鴉片販運和開設煙館的聖旨,對販賣鴉片煙、私設鴉片煙館和吸食鴉片的人明確提出了初步的量刑標準。這是中國禁毒史上的壹大進步。
然而,盡管如此,從明朝中後期到清初,中國已經形成了大量的鴉片消費群體,上至皇帝下至老百姓,很多政府官員都參與了鴉片貿易的盈利格局,可以獲得巨額利潤。因此,清政府雖然有禁絕鴉片的決心,並且從雍正七年開始,多次要求社會禁止鴉片貿易和鴉片吸食,但最終鴉片貿易壹發不可收拾,沒有產生好的效果。廣州等口岸的鴉片仍在或明或暗地輸入中國,社會上的鴉片吸食者仍在抽著煙,享受著閑暇。毒藥的傳播最終導致了1840年影響中國命運的著名鴉片戰爭。
今天,我們回顧和研究這段歷史,不禁感慨和思考。萬歷皇帝固然可恨,但更可氣的是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皇帝情結”:上升趨勢有效,下降趨勢有幫助。這股風不除,恐怕將來死人復活,毒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