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講稿1壹、談教材。
設計意圖:
壹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隨便扔掉又造成了環境汙染。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指導思想是引導孩子用身邊的東西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工藝品,美化生活。用壹次性物品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孩子動手動腦的能力,又培養了孩子的創新意識,讓孩子體驗到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我們班的主題活動,我特意設計了這個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欣賞廢舊材料發明的美,然後利用經常丟棄的廢舊材料自己發明壹種美,從而增強孩子的創新意識和環保意識。在我看來,選擇這個活動就像大綱裏說的,“既符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已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體驗;既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孩子的閱歷和視野。”所以這個活動來源於生活,可以服務於孩子的生活。
目標位置: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活動中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結合布魯姆對教育目標的分類,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三個目標,這些目標既有獨立的表達,又有相互的融合。目標是:
1.願意和同齡人交流自己的作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提高談判能力。
2.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壹個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強孩子的創新意識和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放在:用各種廢舊材料制作海底世界,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提高談判能力。
活動難度:
如何有效恰當地選擇各種廢舊材料,做出壹個美麗的海底世界?總之,確立了目標的整體觀、科學觀、系統觀,努力形成有序的目標操作程序。讓活動變得有趣、全面、活躍,把教育融入到生產活動中。為此,我們準備了以下活動:
1.材料準備:收集制作玩具的廢料,收集各種廢料制作成品和關於海底世界的圖片。
2.體驗準備:幼兒對海洋水生動物有積極的體驗。
3.空間準備:兒童座椅放置成盒狀,展示桌在兒童視線前放置成半弧形。
全方位的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
第二,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在教師和兒童之間形成“合作探究”的互動。所以,在這個活動中,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激發孩子的創新意識,也挖掘這個綜合活動的價值,采用恰當的方法組織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究法和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在本次活動中經常使用這種方法,激發孩子的思維,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使他們在老師提問的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制作。
2.直觀法:在這個活動開始的時候,老師就采用了這種方法,讓孩子欣賞別人的作品,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我探索法: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來創造廢舊材料,學習制作過程中的合作,提高孩子的談判能力。
4.分享交流法:在這次活動的最後,我讓孩子們和同齡人分享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們學會交流,互相理解,互相欣賞。
此外,我們還采取了欣賞鼓勵和審美熏陶的方式,及時將活動融為壹體,讓孩子們獲得了對廢舊物資的認識和體驗,實現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和愉悅性的和諧統壹。
第三,說和學。
以兒童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兒童參與發明活動,既提高了他們的熟悉程度,錘煉了他們的能力,也升華了他們的情感。孩子們在這項活動中采用的學習方法如下: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在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開始思考和探索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所以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孩子看壹看、想壹想、做壹做、說壹說等感官參與,不自覺地對變廢為寶產生興趣。
2.試用法:陶行知先生說“做中學,做中學,做中求進”。在創作活動中,我鼓勵孩子們為自己的創作尋找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通過協商、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材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和分享,我們融合了彼此的經驗,學會了相互欣賞和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每當人們積極參與體驗過的活動時,人們的記憶效果就會顯著提高”。為了讓孩子們對廢舊材料有更深的印象,我們采取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變廢為寶的創作樂趣。
同時,我們也通過孩子們之間的合作來創造和分享。表達了他們豐富多樣的熟悉感,體現了“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
第四,說說教學程序。
我采用環環相扣的程序來組織這次活動,活動流程如下:
激發興趣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制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1)激發興趣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活動壹開始,就讓孩子們欣賞用廢舊材料制作的作品,激起了他們的向往和愛好。
(2)自由選擇素材和共同創作(3分鐘)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輕音樂的輕松氛圍中,讓孩子自己選擇素材,與同伴討論如何創作出優美的作品。然後* * *跟生產。
(3)動手制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兒童作為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開始制作作品。作為壹個參觀者,我總是用問題來引導和啟發孩子們更好地發明作品。
(4)交流與分享(10分鐘)
在最後的兒童作品展覽中,我要求每組派壹個孩子來交流他們組用什麽來制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相互欣賞和交流,提高了他們對變廢為寶的熱愛,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了表現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會在日常生活中抱著如何利用廢舊物資的想法,環保意識也會提高。
(5)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回家後自己制作其他物品。
動詞 (verb的縮寫)資源的利用:
請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垃圾。
不及物動詞活動的預期結果:
1,讓孩子在制作的過程中提高同伴間的合作意識和談判能力。並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利用廢舊材料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好,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與同伴分享交流,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學會相互欣賞和交流。
4.引導孩子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孩子表達美和發明美的興趣,初步具備環保意識。
《變廢為寶》講稿二壹、談教材:
這個故事是兒童早期讀物,用四張圖來描述。它向孩子們展示了山羊爺爺把廢棄的飲料瓶和塑料袋變成了花瓶和雨衣。目的是讓孩子通過看圖來發展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讓孩子學會不亂扔垃圾,變廢為寶,變廢為寶。
第二,說出目標:
1.按圖序讀圖,在觀察和討論的過程中理解故事。
2.理解“小雲彩”的含義,大膽用文字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3.引導孩子了解廢物利用的好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
教學重點:引導孩子了解廢物回收的好處,體驗變廢為寶的樂趣,從小培養孩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按照畫面順序讀圖,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大膽用文字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故事圖片、頭飾。
三、說出設計意圖:
“變廢為寶”是當今環境教育的重要課題。垃圾很多,很多可以回收利用,既節約了大量資源,又保護了環境。生活中,孩子見過各種各樣的垃圾,但是隨手扔掉的現象也不少。為了讓孩子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在看圖、看故事的過程中,引導孩子明白廢物也可以變廢為寶。壹開始,我通過孩子喜歡的喜羊羊形象來引入聽故事,以此來集中孩子的註意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其次,我通過聽故事和觀察圖片,引導孩子理解每張圖片的內容,懂得按順序閱讀。再次讓孩子說山羊爺爺做的對不對,為什麽?讓孩子們知道不要亂扔垃圾,保護環境;最後,讓孩子裝飾,體驗變廢為寶的快樂。
四、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給孩子創設壹定的學習情境,集中孩子的註意力和思維,調動孩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啟發提問法:這種方法經常用在這個活動中,以引起孩子的思考,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老師提問的幫助下更好地理解故事。
五、教學過程說:
1,開頭,創設聽故事的場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2、基礎部分
(1)聽故事,知道它的名字和人物。
(2)再聽壹遍故事,找出山羊爺爺商店的名稱和目的。
(3)看圖講故事,學習如何讀書。
(4)告訴我山羊爺爺的做法對不對。他知道如何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
(5)欣賞廢物變成的東西。
3.總結這壹課。
“變廢為寶”講稿3壹、談教材
1.教材的來源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二單元造型表現領域的第四課。
2.分析學習情況
本課旨在培養學生對材料作為壹種形式美學因素的認識,熟練運用材料的美感,根據廢舊材料展示學生的創作技巧,為美化您的生活環境做出貢獻。這個題目引起了同學們的濃厚興趣,為學習第三單元(設計應用)丟棄材料制作手工藝品打下了基礎。
3.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裝飾畫的特點,培養學生理解材料是構成形式美感的壹個因素,學會運用材料的造型、肌理、色彩等特點,熟練地創作壹幅小型裝飾畫。
知識目標: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裝飾表現形式和獨特材料帶來的裝飾美感。
目的:創作拼貼形式的裝飾畫,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表現手法。
美育目標:有意識地結合環保主題,能引起學生對武夷山風景區環境的積極關註和思考。
4.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教學重點:裝飾畫的特點和表現手段。
教學難點:發現和運用材料的美感,巧妙選材,合理使用材料。
教學重點和難點的依據:中國畫、油畫、油畫等繪畫都是以其繪畫工具和材料命名的,而裝飾畫是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命名的。裝飾變形是裝飾藝術的突出特征,是裝飾畫形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解決困難的方法:作品欣賞讓學生知道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可以利用,讓他們分析其特點並自己練習。
5.說說怎麽處理教材
裝飾畫都是裝飾性的,但裝飾畫不壹定叫裝飾畫。裝飾變形是裝飾藝術的突出特征,是裝飾畫形象造型的重要手段。
要引導學生理解材料形成的裝飾美表現。壹件裝飾作品的好壞並不完全取決於材料的價值,而是取決於對材料的藝術處理和合理使用。每種材料都有其形狀、紋理和顏色的視覺特征。這正是我們需要找到並有選擇地使用的。
材料的形象特征和審美效果是繪畫無法達到的。我們研究的關鍵是如何將材料的特性與美感和具體的藝術形象完美地統壹起來。同時,材料的處理也是材料美感的壹個重要方面,有些材料可以通過點、線、面的單壹直接運用來進行排列;有些需要返工或通過多種材料的組合來改變。在加工中盡可能保留和發揮材料的形象特征和美感。盡量用較少的處理獲得更豐富、更生動的藝術效果。
在這堂課上,學生們方便地使用收集到的特色材料。比如武夷山是茶文化之地,茶渣曬幹就可以用;遊客在景點留下的礦泉水瓶蓋、膠卷盒、舊包裝紙;我們校園周圍常見的竹筍殼,校門外商店裏季節性落葉花瓣和帶烤串的小竹簽和蛋殼,教室裏大家用完的各種筆和掃帚。浪費作業紙等等。
二。說和學習方法
1.教學方法
壹個班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我嘗試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用師生互相討論,互相欣賞——指出——學生發揮想象力,互相配合完成工作。該方法如下:
直觀欣賞分析法:課前可以先在課堂上懸掛不同種類的裝飾畫、不同色彩傾向、不同類型的裝飾畫和不同材質的拼貼裝飾畫或墻飾,與學生壹起欣賞並嘗試分析它們在構圖、造型、色彩、肌理上的獨特美感。培養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啟發思維。
啟發思維法: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材料,啟發他們大膽構思這些材料如何在裝飾畫或墻面裝飾中形成點、線、面的運用,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教材模式,指出可以直接對教材進行編排組合。這樣會打開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創作裝飾畫或墻面裝飾的興趣。
自我發現法:利用方便收集的特色材料(如茶渣),自主創新,制作拼貼裝飾畫。讓學生自己動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對問題給予及時關註。
小組分工合作方式:自由組合小組討論各種材料組合的變化來制作裝飾畫或墻面裝飾。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交換或* *使用素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發揮相互友誼,使學習氛圍更濃、設計理念更完備、創作速度更快。
學習法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壹些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直觀地欣賞和討論,進壹步體會變廢為寶的樂趣。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我主要采用師生互相討論、互相欣賞——指出來——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互相配合完成所教的工作。
三。談論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體驗不同材料的獨特美。
課前收集具有武夷山景區特色或在自身周邊環境中可以找到的廢舊物品,是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的關鍵。啟發性問題(如:這些材料在形狀、表面、質地上有什麽特殊性;答:大小不壹,形狀不壹,表面凹凸不平,顏色深淺不壹。等等)
2.鼓勵學生再創造材料。
(1)以有趣的方式介紹新課
利用不同大小形狀的樹葉變廢為寶,利用材料制作金魚,引入新課。反映材料的發現、選擇和利用。
(2)裝飾畫的介紹和欣賞。
根據學生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分析老師準備的實物擺件和教材樣本。評論材料的形狀、質感、色彩所帶來的美感。它是學生主觀表現和直觀教學法應用的主要場所。
學生大膽歸納,總結,寫在黑板上。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裝飾畫的主要特點是:自由生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復雜而有條理,立體繪畫為平面造型,強調主觀情感表達的色彩。
老師的講解在創作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簡潔、生動、有趣。您可以創建抽象的圖片效果。只要達到裝飾畫的效果,就是美的作品。要求學生思想開放,實事求是,具體具體。同時引用了幾幅模型畫來說明如何利用村落材料的美感,形成壹幅點線面的畫面。比如蛋殼畫以點為基礎,蘆葦桿以線為基礎等等。
3.發展階段
(1)結合演示,從構圖、意象、色彩運用三個方面介紹裝飾畫的創作要素。例如:
選擇蛋殼大小不同的點;不同長度、靈活性和顏色的線條;各種筆芯、蘆葦桿、小竹簽,質地圓潤堅硬;紙巾的毛絨感;視覺特征,如廢工作紙的粉碎;巧妙運用拼貼手法,具有強烈的對比或和諧的色彩。
(2)結合壹種材料或多種材料的拼貼方法,介紹拼貼裝飾畫的制作方法。
用最簡單的方法巧用材料,點線面的排列組合,註意正反面層次,粘貼幹凈流暢。基本的表現手法有:剪、撕、揉、並置、排序、重疊等。
調整圖片
(1)註意裝飾效果不夠的部分,調整主要細節。可以用壹些特殊的筆(馬克筆、熒光筆等。)並寫下班級、姓名、作品名稱。
(2)教師總結裝飾作品內容是否達到藝術特征。
根據裝飾變形的方法,可分為:物體變形(具象)、情感變形、主觀形象變形和抽象變形(抽象);
按變形形式分:冷變形、熱變形;
從構圖上:平面構圖、立體構圖、散點構圖;
從色彩的特點來說,有浪漫的形式、色彩的構成、黑白和工藝色的色彩組合。
5.課堂評論
(1)引導學生自由評價或評論他人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通過表演表達作品內容,並對所選材料的美感和巧妙合理的運用進行點評。
(2)教師對美育進行總結。“變廢為寶,因材施藝”這壹課,培養了大家的技能。武夷山增加了小環保主義者,用妳們大膽的創意美化武夷山人的文化生活,裝點他們的房間,增添更多有趣的裝飾。
四講練習安排
課堂作業安排
教室裏時間有限。我把獨立研究法和小組分工合作法作為我的學習目標。本課安排學生盡可能使用單壹材料直接排列點或線,創作內容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課後發展
(1).用合適的材料,用不同的邊框裝飾完成的作品。
(2)有興趣的同學收集更多種類的素材,然後創作出精美的作品。
(3)電腦專家利用電腦圖像處理將作品合成到房間設計中。
“變廢為寶”講稿4壹、談教材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美術下冊第二單元“裝飾我的房間”第四課。這是壹門造型表現課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房間裝修。裝飾畫因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而得名,用它來裝飾房間是首選。這節課所學的裝飾畫都是利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而成,既能讓東西變得實用,又能達到美觀的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可謂壹舉兩得。根據廢舊材料,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美感,展示學生的創造技能,為美化您的生活環境做出貢獻。這個題目能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也為學習第三單元(設計與應用)丟棄材料制作手工藝品做好了鋪墊。
二、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1)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以及人們認識的規律,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愛護環境、變廢為寶的思想品德。我確定這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認識和理解裝飾畫的表現形式和獨特的材料特征所帶來的裝飾美感。結合裝飾畫的特點,分析其對客廳的影響。
能力目標:結合自己收集的廢舊材料,以拼貼的形式創作裝飾畫,掌握拼貼裝飾畫的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通過廢舊物資的利用,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課主要通過了解裝飾畫的裝飾表現形式,感受獨特材料帶來的裝飾之美,學習拼貼裝飾畫的基本表現手法,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利用收集的廢舊材料創作裝飾畫,掌握裝飾畫的表現手法。
裝飾畫的特點是構圖自由生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由於高二學生接觸不多,裝飾畫的特點很難表現出來。所以我把這節課的難度確定為:體現材料的肌理特征和色彩特征。
(3)根據教學需要,教師要在課前準備好教具,並在課前把自己帶的資料交給學生。
第四>這節課的課表是:壹節課。
三,口語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程的性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采用“欣賞法-討論法-啟發式-引導法-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1.欣賞討論——以實物為例,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材質的裝飾畫,享受與學生的討論,分析他們在構圖、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的獨特美感。培養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啟發思維。
2.啟發思路——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素材,啟發他們大膽構思這些素材如何運用在裝飾畫中,充分發揮想象力並嘗試對素材進行整理,從而打開學生的思路,提高創作裝飾畫的興趣。
3.指導教學-現場演示,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4、小組合作——根據自己的創作需要,交換或使用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樂於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促進學生發揮相互友誼,學習氛圍更濃,設計理念更完整,創作速度更快。這種多種方法的結合,既培養了他們的分析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四、說和學的方法
裝飾畫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行為藝術,需要全面的知識和創新的理念。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利用廢舊材料創作出壹幅裝飾畫,所以我用了大量的例子,演示了壹幅裝飾畫的創作過程,讓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情境中掌握知識。實踐是教師引導學生鞏固和運用知識、培養技能的壹種方式,所以我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這樣既能鞏固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欣賞變廢為寶的樂趣。
第五,談談教學過程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由緒論、講授新課、動手創作、總結四個環節組成。
(a)進口,
1.創設情境,體驗不同材料的獨特美。
多媒體展示不同材料的廢料,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請學生談論是否可能。
用這些材料裝飾妳的房間。如果直接用這些材料裝修,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這就引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裝飾畫——變廢為寶,因材施藝”。
2.以有趣的方式介紹新課
用大小不壹、形狀各異的樹葉變廢為寶,引入材料制成的動物,體現了對材料的發現、選擇和利用。
(2)教授新課程
1,裝飾畫入門與欣賞。
根據學生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分析老師準備的裝飾畫和課本模型。評論材料的形狀、質感、色彩所帶來的美感。它是學生主觀表現和直觀教學法應用的主要場所。學生大膽歸納總結。
老師板書:裝飾畫的特點:構圖自由生動,不受時空限制;把復雜變成組織,把立體變成平面造型;強調主觀情感表達的色彩。
同時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如何利用材料的美感,形成壹幅點線面的畫面。比如蛋殼由點構成,蘆葦由線構成,等等。
2.結合裝飾畫的構圖、意象、色彩特點,主要從材料本身的質感和色彩特點來介紹利用裝飾畫來裝飾房間的不同效果。
3.結合演示,從構圖、意象、色彩運用三個方面介紹裝飾畫的創作元素。比如:選擇蛋殼大小不同的點;不同長度和顏色的羊毛;各種視覺特征,例如筆芯、蘆葦桿、竹簽和碎的廢工作紙;巧妙運用拼貼手法,具有強烈的對比或和諧的色彩。
4、教師示範制作:
用拼貼法將壹種或幾種材料組合起來,介紹拼貼裝飾畫的制作方法,用最簡單的方法巧用材料,點線面的排列組合,註意正反面層次,粘貼要幹凈平整。基本的表現手法有:剪、割、撕、揉、並置、排序、重疊等。
(3)動手創作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結合所收集的廢舊材料的特點,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創作,並註意材料的質感和色彩特點。老師講作業要求:在創作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簡潔、生動、有趣。妳可以創造抽象的畫面效果,只要達到裝飾畫的效果,就是壹件精美的作品。要求學生開放思想,不拘泥於現實主義和具體性。
板書的步驟:
1思路:討論主題,選材,確定制作方法。
2鉛筆稿。
3制作:方法很多。
清理畫面,調整主要細節,寫上作品名稱。
(4)總結
1,班級美術展:小組代表將完成的裝飾畫放在講臺上,以講解的形式講述所選材料的美感和巧妙合理的運用。
2.師生評價作業的優劣,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
3.美育老師總結:“變廢為寶,因材施藝”這門課程,培養了大家的創作技能,也為我們身邊增添了小環保主義者,用妳的大膽創意美化了我們的文化生活,為我們的房間增添了更多有趣的裝飾。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鼓勵學生課後多做,美化環境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