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綏化市第壹醫院歷史

綏化市第壹醫院歷史

綏化市第壹醫院始建於1939年,建院初期,醫院僅有6間房舍,7個科室,15張病床,全院有職工25人,其中在職護士3人,醫療設備僅有X光機、太陽燈、顯微鏡。1945年淪陷,中國****,生產隊接管了醫院,改名為 "綏化縣醫院",到1949年建國時,改名為 "縣衛生院",此時,醫院也只有包括26名醫技人員在內的35人。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采取了壹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建立醫療服務體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但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加之 "文革 "十年的沖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緩慢,盛行 "獨家辦、大鍋飯、壹刀切、不算賬 "的弊端,醫院越辦越窮,醫院環境和秩序臟、亂、差 醫院環境和秩序臟、亂、差,看病難、住院難、手術難的問題極為突出。直到1978年,二十多年的醫院建設才有所改觀,建立了各項工作制度和各級人員職責,盡管如此,醫院建設仍可謂 "百廢待興"。

改革初期,成效初顯。1979年初,衛生部領導提出:衛生事業也要按經濟規律辦事,由此,醫院開始了以經濟管理為重點的整頓和改革。

綏化市第壹醫院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歷任院長領導下的醫院在三十年的全面建設期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實踐中,改革了醫院的藥品管理制度,基本解決了藥品管理混亂的現象;整頓和完善了醫院的收費制度,制止了當時盛行的 "跑票漏票 "和送人情、少收費、不收費的現象;此外,在改革中工作效率和設備利用率也相應提高。

1982年,新建四層病房樓5820平方米,內科細化為三個科室,相當於現在的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外科細化為腦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門診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傳染科、針灸科、霧化室、放射科、化驗室、甲超室等24個科室,病床增至400張。1983 年 11 月,綏化縣人民醫院更名為綏化市人民醫院,門診量超過 10 萬人次,業務總收入超過 200 萬元。同年,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先進集體稱號。

1984年3月,醫院正式命名為 "綏化市第壹醫院",此時,醫院已有職工447人;已能開展多項醫療新技術:腦血管造影術、腦膠質瘤手術、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胰腺炎、胰腺被膜切開腹腔鏡手術、脾切除術、胰周血管斷流術等。

醫院重視科研成果的開發,以技術占領市場,以質量求得發展,醫技人員刻苦鉆研,到1994年,新技術不斷湧現並得到充分開發應用:左半肝切除術、肺葉切除術、人工股骨頭植入術、全髖關節植入術、肺癌根治術、支氣管斷端吻合術、可控性膀胱切除術等幾十項新技術,為醫院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填補了醫院的空白,為醫院的發發展,填補了綏化市醫療技術的空白。

醫院不斷開拓新領域,拓寬發展空間,開展了慢性病康復、美容整形、天皰瘡治療等,並於1993年成立了創傷中心、綏化市公安醫院、綏化市醫保醫院、綏化市法醫鑒定所,醫院康復科與其合並成立了康安醫院。這壹年,醫院還成立了腫瘤科,引進鈷60,率先開展放射治療,填補了醫院乃至綏化地區在醫療領域的空白;而這壹年在全院職工的努力下,醫院業務總收入已近1500萬元。

1995年,醫療市場激烈振蕩,競爭無序,醫院改革遇到了極大的阻力:醫療工作量下降,業務收入入不敷出,職工工資兌現困難的局面持續了兩年多,最終導致了管理行為失範、思想觀念混亂、人心浮動、醫療作風不正等問題。

1994年4月現任院長、黨委書記張壹力臨危受命,成為新壹屆醫院領導班子的核心。認為只有相信群眾的智慧,依靠群眾的力量,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癥結,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解決問題。他帶領新班子廣泛深入調研,結合國家政策科學分析研究,提出了 "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提高效益、促進發展 "的十六字改革方針。職工代表大會通過的《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正式出臺,對醫院內部的醫療市場、醫療環境、人事、分配制度、後勤管理、藥品采購、財務核算等工作機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1996年,醫院建成高水平手術室780平方米,1997年,自籌資金1200萬元建成6層10700平方米的門診大樓,改造標準化病房,維修白色路面安裝大型電子屏幕等,1998年,醫院改建10000平方米的內科住院大樓,引進核磁**** 振、螺旋CT等大型醫療設備,2000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醫療設備。醫療設備,2000年通過招商引資醫院建設了4萬多平方米的職工住宅樓,在院內新建了休閑花園,2002年在醫院門診建設了陽光休閑廣場、門診陽光大廳,醫院開通了信息管理系統、物流傳輸系統,實現了醫療服務賓館化、環境花園化、信息網絡化;同年,醫院晉升為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醫院的社會公信力大大提高。

2008年,醫院斥資2億元建成了現代化醫療中心,實現了 "壹院兩區 "的格局,大大提升了醫院的品牌醫療服務。現代醫療中心總建築面積5.39萬平方米,***15層,是集門急診、醫技、住院於壹體的大型現代化醫療中心。每間病房設置床位36張,樓內****,床位700余張。由於采用局域網進行醫療管理,病人就診實行壹卡通服務,大樓實現了化驗系統、影像系統、辦公自動化等,全年可滿足50萬病人在門診就診,在就醫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簡化了就醫流程,方便了病人。

以人才為根本,依靠科技振興醫院。1995年以來,醫院堅持壹手抓外延建設,壹手抓內涵建設,堅持 "科學發展觀",堅持與時俱進,註重醫療環境的改善、醫療設備的更新和新技術、新項目的引進,註重人才的培養、教研。醫院先後投入大量資金,新建現代化病房、手術室,添置先進醫療設備,改善病人就醫環境,由過去的每人每床面積平方米提高到平方米,更換多功能病床,改造水暖設施和基本服務設施。1998年,醫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成立繼續教育培訓中心,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國內外醫院進修,改善醫療環境。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國內醫學科技前沿領先的醫院進修學習,與哈爾濱醫科大學及五家附屬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等建立了人才培養協作關系;將上海華山醫院作為專業學科帶頭人和技術骨幹的培訓基地,常年派員進行培訓、進修。成為牡丹江醫學院本科生臨床教學實習基地,實現教學相長。開展下級醫務人員業務、技能培訓,成立中青年醫師協會,搭建中青年醫師成才平臺,形成創建學習型醫院的濃厚氛圍。醫療科研成果和學術論文也得到了部、省、市的認可,****,榮獲綏化市科技進步獎,發表國家級論文壹篇,省級論文壹篇。

醫院在新時期的改革措施不勝枚舉,正是醫院不斷用科學知識、現代技術和設備武裝自己,使醫院具備了濱北地區不可替代的醫療水平,因此,醫院成為濱北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中心,承擔著重要的責任。2003年1月,在搶救中央首長交通事故傷員過程中,行動迅速,救治得力,受到中央的表彰和獎勵。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突如其來的非典考驗面前,在抗擊禽流感的戰鬥中,醫院用實際行動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力量。

醫院的文明單位建設和文化建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創作了院歌--《生命的港灣》,創辦了院報《綏化市第壹醫院通訊》,編寫了院史,形成了 "厚德載物、誠信為人 醫院形成了 "厚德載物、誠信為人 "的服務理念,提煉了 "團結奮進、學習奉獻 "的醫院精神。在全院範圍內廣泛開展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創建人民滿意醫院"、"形象建設年"、"百姓放心醫院 "活動。醫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授予愛嬰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省衛生系統醫德醫風示範醫院、省十佳醫院、省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等。

1995年,全院職工由781人增加到1235人,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的%。門診量由68790人次增加到394455人次,增長473.4%;出院病人由8525人次增加到20855人次,增長144.6%;病床由570張增加到1000張,增長75.4%;年業務收入由13689216元增加到138094765元,增長908.8%;醫院固定資產總額由1180萬元增加到3.6億元,增長2950.85%。醫院由改革開放前的壹家醫院發展到現在的現代化醫療中心和同壹保健中心的兩家醫院,並包含綏化市120急救中心、綏化市傳染病醫院、綏化市兒童醫院、綏化市康復醫院、綏化市腫瘤醫院、附屬鐵路醫院、綏化市公安醫院。

綏化市第壹醫院於2008年建院至今,是壹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社區服務、急救於壹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集團。由綏化市現代醫療中心、綏化市同康醫療中心、綏化市兒童醫院、綏化市康復醫院、綏化市急救醫療中心、綏化市傳染病醫院、綏化市腫瘤醫院、綏化市公安醫院和十個社區醫療服務站組成。醫院占地面積 10 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15 萬平方米,醫療用房 10 萬平方米,職工住宅 5 萬平方米,綠化面積 8000 平方米。現有職工1222人,其中主任醫師40人,副主任醫師158人,中級職稱431人。編制床位1000張,專業科室32個,門診專業38個,醫技科室12個。醫院多學科、多領域的醫療技術水平在綏化市處於領先地位。年門診量39萬人次,出院病人2萬人次,年手術量8000余例,醫院固定資產總值5億元。

  • 上一篇:骨折怎麽處理?
  • 下一篇:溶解氧分析儀的電極材料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