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李通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李通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1. 文言文關於李通的,選自《後漢書?6?1李通列傳》的翻譯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縣人。世代以經商著名。父親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異,為人嚴肅剛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壹樣的嚴肅。他最初事奉劉歆,喜好星象歷算與圖讖,擔任王莽的宗卿師。李通也擔任五威將軍從事,後來出任巫縣縣丞,有能幹的名聲。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憤,李通往常聽他父親李守說過壹句讖語是“劉氏再振興,李氏為輔佐”,心中常記著這句話。況且他家境很富裕,是鄉裏的首富,因此不樂意做官,於是自己辭官回家。

後來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興起,南陽為之動亂,李通的堂弟李軼,也壹向好生事,於是壹起商議說:“現在天下動蕩,新朝眼看將要滅亡,漢朝理應重新興盛。南陽的劉氏宗室中,只有劉伯升、劉秀兄弟能廣施仁愛,寬容待人,可以和他們商議大事。”適逢光武在宛縣躲避官兵,李通聽說後,就派李軼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認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見了面,兩人壹起交談了很長時間,手拉著手很是歡洽。李通於是把讖語的事全說了,光武開始根本沒想到,不敢把讖語和自己聯系起來。當時李守在長安,光武就悄悄觀察著李通說:“假如是這樣,妳父親該怎麽辦呢?”李通說:“已經自有打算了。”於是又詳細說了他的計劃。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後,就互相約定,定下計策,約定在材官將軍在都城考試騎士的這壹天,劫持前隊大夫和屬正,借此來號令大眾。李通於是讓光武和李軼回到舂陵,起兵來響應自己。

更始帝劉玄即位,任命李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跟隨劉玄到長安,改任為大將軍,封西平王。劉玄命令李通拿著符節回守荊州,李通於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劉伯姬為妻,她就是後來的寧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宮衛尉。建武二年,封為固始侯,任命為大司農。光武每次征戰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師,安撫百姓,修建宮室,建造學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為前將軍。建武六年夏,率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攻打漢中叛軍。

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議起事,幫助光武建成大業,再加上因為寧平公主的緣故,特別被光武親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謙虛恭敬,常想躲避權力。當時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為由上書皇帝請求辭官回家。光武下令將此事交眾位大臣討論,大司徒侯霸等人說:“王莽篡奪漢室皇權,擾亂天下。李通身懷像伊尹、呂尚壹樣的謀略,制定大計,扶持光武助成帝業,為國家毀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難、興滅繼絕的功績,功勞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謙讓辭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難關頭的人,可以讓李通在職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諸侯,不能聽從。”於是命令李通努力尋找醫生和藥品,按時處理政務。這年夏,提升李通為大司空。李通壹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連年請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寵愛他。李通於建武十八年去世,謚號恭侯。

2. 求三國誌·魏書·李通傳

李通字文達,江夏平春人也。以俠聞於江、汝之間。與其郡人陳恭***起兵於朗陵,眾多歸之。時有周直者,眾二千余家,與恭、通外和內違。通欲圖殺直而恭難之。通知恭無斷,乃獨定策,與直克會,酒酣殺直。眾人大擾,通率恭誅其黨帥,盡並其營。後恭其妻弟陳-,殺恭而據其眾。通攻破-軍,斬-首以祭恭墓。又生禽黃巾大帥吳霸而降其屬。遭歲大饑,通傾家振施,與士分糟糠,皆爭為用。由是盜賊不敢犯。

建安初,通舉眾詣太祖於許。拜通振威中郎將,屯汝南西界。太祖討張繡,劉表遣兵以助繡,太祖軍不利。通將兵夜詣太祖,太祖得以復戰。通為先登,大破繡軍。拜裨將軍,封建功侯。分汝南二縣,以通為陽安都尉。通妻伯父犯法,朗陵長趙儼收治,致之大辟。是時殺生之柄,決於牧守,通妻子號泣以請其命。通曰:“方與曹公戮力,義不以私廢公。”嘉儼執憲不阿,與為親交。太祖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紹遣使拜通征南將軍,劉表亦陰招之,通皆拒焉。通親戚部曲流涕曰:“今孤危獨守,以失大援,亡可立而待也,不如亟從紹。”通按劍以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而任使無方,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即斬紹使,送印綬詣太祖。又擊郡賊瞿恭、江宮、沈成等,皆破殘其眾,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時賊張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追增邑二百戶,並前四百戶,文帝踐阼,謚曰剛侯。詔曰:“昔袁紹之難,自許、蔡以南,人懷異心。通秉義不顧,使攜貳率服,朕甚嘉之。不幸早薨,子基雖已襲爵,未足酬其庸勛。基兄緒,前屯樊城,又有功。世篤其勞,其以基為奉義中郎將,緒平虜中郎將,以寵異焉。

3. 求於慎行傳文言文閱讀答案~~~~謝

於慎行,字無垢,東阿(今山東平陰縣)人。17歲時鄉試中舉。禦史想在鹿鳴宴上為他舉行加冠禮(即成人之禮),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謝絕。隆慶二年成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萬歷初年,《穆宗實錄》編成,他被推薦為修撰,擔任日講官。按舊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資深的官吏充當日講官,沒有到史官這壹級別的。於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壹貫、陳於陛都以史官得到這壹職位,有不同壹般的命數啊。曾經講課完畢,皇帝拿出禦府的圖畫,叫講官分別賦詩題字。慎行不擅長寫字,自己寫成詩後,委托人寫在上面,把實際情況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興,曾寫了“責難陳善”四個大字賜他,詞林傳為盛事。

禦史劉臺因為彈劾張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於慎行去探視他。等到張居正授意門生“奪情”,於慎行與同僚上書勸諫,呂調陽阻止,沒能上書。張居正聽了之後很生氣,有壹天對於慎行說:“妳是我所厚愛的學生,也做這樣的事嗎?”於慎行從容地回答說:“正是因為妳厚愛我的緣故啊!”張居正聽了很不高興。不久,於慎行因為疾病歸鄉。張居正死了之後,於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復原職。當時張居正家道已經敗落,侍郎丘橓前往登記家產、抄沒全家。於慎行寫信給丘橓,說張居正的母親年事已高,孩子們再沒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傷,應該推行賢明的君主不輕易離棄的恩德,顧全大臣的舊日情分。言詞非常誠懇,當時人們評論他,認為他做得對。

於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禮制多由他來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間孝烈後升入祖廟附祭於先祖,遷廟於仁宗,穆宗升入祖廟附祭於先祖,又遷廟於宣宗。於慎行認為不合禮制。寫《太廟祧遷考》,引晉、唐、宋的舊例作為依據,他的語言明晰而實在。事情雖然沒有被實行,但是有見識的人都佩服他懂禮制。他又說:“南昌、壽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經很遠,應該另外在陵園祭祀,不應該享受在太廟祭祀。”也廢止而沒有實行。

萬歷十八年正月,上書請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書請求。皇帝很生氣,兩次降旨嚴厲指責。於慎行不為所震懾,第二天又上書說:“冊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們不說,過失應歸到我們身上。希望皇上趕快定下大計,我寧可棄官歸裏。”皇上更加不高興,拿要挾君主懷疑聖上、使國家的根本混亂來責難他,把禮部下屬官員都停了俸祿。山東進行鄉試,預先傳出了主持考試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進言者於是就彈劾禮部,官員都停了俸祿。於慎行決定引咎辭職。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準許了他的請求。在家呆了十多年,裏外之人多次舉薦,(他)都回絕了。萬歷三十三年,開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辭職,皇上再次挽留不下。過了兩年,朝廷推舉內閣大臣七人。於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東閣大學士的身份,參加機密要務。於慎行再三推辭不被批準,只好離家上路。當時於慎行已經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謝恩時,不能按照禮儀拜起,遂上奏章請罪。歸家後臥病不起,於是起草遺疏,請皇上親善大臣,錄用前朝官員,補充諫官。幾天後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歲。

4. 文言文閱讀答案,梁書 江革傳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孿生兄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梁書·江革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賞器 (2)服闋與觀俱( )詣太學

(3)還過( )江革 (4)見革弊( )絮單席

(5)耽( )學不倦 (6)乃脫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與幼年的方仲永個人天賦是否相同?請簡述理由。

3.長大後的江革和方仲永情況是不相同的,請具體說說不同點體現在哪幾方面?

4.從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來看,妳最受啟發的是什麽?

參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壹起 (3)看望(4)破舊 (5)入迷、專註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資比江革更高壹些,未識書具即能詩。 3.不同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壹,家境不同;第二,江革與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而仲永卻被父親拉著“環謁於邑人”,不學習;第三,江革後學有所成,而仲永卻“泯然眾人”。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壹分辛勞壹分才。”

5. 龐參傳 文言文閱讀

譯文供參考:龐參傳,龐參字仲達,河南緱氏人。

開始在那裏做官,不知名,河南尹龐奮看見了認為很奇特,舉為孝廉,拜為左校令。犯了法關進了若盧獄。

永初元年(107),涼州先零鐘羌人反叛,朝廷派車騎將軍鄧騭討伐他們。龐參在流放中使他的兒子龐俊上書道“:當今西州流民擾動,而征兵不絕,水潦不止,地力不恢復。

加上大軍出動,遠戍很疲勞,農功忙於轉運,資財盡於征發。田畝不能開墾,莊稼不得收割,兩手無計,來秋沒有希望。

百姓力竭,不堪承受。臣愚認為萬裏運糧,遠就羌戎,不如總兵養眾,等到人家疲勞。

車騎將軍鄧騭應該帶兵出征,留下征西校尉任尚讓他督涼州士民,轉居在三輔。讓徭役休息以助其時,停止繁賦以增其財,使男的能夠耕種,女的能夠織布,然後養精蓄銳,乘懈狙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那麽邊民的仇能報,奔北之恥可雪了。”

書奏上去,碰上禦史中丞樊準上疏薦龐參道“:臣聽說鷙鳥上百只,不如壹只鶚。從前孝文皇帝領悟了馮唐的話,而赦了魏尚之罪,使他做了邊守,匈奴不敢向南壹步。

用壹個臣子之身,解壹方之難,選用得人哩。臣看見故左校令龐參,有勇有謀,與眾不同,高才武略,有魏尚的風度。

前因犯了微法,輸作很長時間。現在羌戎為患,大軍西屯,臣認為像龐參這種人,應在行伍之列。

希望明詔采前世的舉措,觀魏尚之功勞,免赦龐參之刑,用作軍鋒,必有成效,宣助國威。”鄧太後采納了他的話,立即從德徒中提拔龐參,拜為謁者,使他向西督三輔諸軍屯,而召鄧騭回來。

四年(110),羌寇又卷土重來,兵費日廣,且連年收成不好,谷每石需五萬余錢。龐參報告鄧騭道“:連年羌寇特別困擾隴右,供徭賦役開支甚大,官府負債達數十億萬。

現在再向百姓,調取谷帛,..賣什物,以應官吏之需求。外傷羌虜,內困征賦。

於是千裏運糧,遠給武都西郡。道路險阻,困難太多,走得快就鈔暴為害,走得慢就糧食受損,運糧散於曠野,牛馬死在山澤。

縣官不足,常向百姓借貸。百姓已經窮困了,將向誰去索取?名義上救金城,實際上困了三輔。

三輔已經貧困,反轉來又成為金城之禍了。參以前數次說過,應放棄西域,卻被西州士大夫所笑。

現在如果貪戀不毛之地,憂恤無用的百姓,讓軍隊在伊吾之野受苦,替三族之外擔心,如果破了涼州,禍亂至今不止。開拓之邊境不得安寧,對國家之強大毫無益處;有許多田地不去耕種,怎能救得饑荒!所以會治國者,壹定著眼國內,不求外利;讓百姓富足,不貪廣土。

三輔山原曠遠,民眾稀少,故縣空城,可住人之地方甚多。今應將邊郡不能自存的,遷入諸陵,田戍故縣。

孤城絕郡,強迫遷去;轉運遠費,聚而近之;徭役太多,休而息之。這是好中之好計策哩。”

鄧騭及公卿們因國用不足,想聽從龐參的建議,眾多人不贊同,才停止了。後來拜龐參為漢陽太守。

郡人任棠有奇節,隱居教授學徒。龐參到任,先去拜訪他。

任棠不和他說話,只把薤壹大本、水壹盂放在戶屏之前,自己抱著孫子伏在戶下。主簿報告,認為任棠倨傲。

龐參想了壹下他的用意,過了好久便說:“任棠是想告訴太守:水,是想我清白哩。拔壹大本薤,想我打擊強宗哩。

抱兒當戶,想我開門憐惜孤兒哩。”於是嘆息而回。

龐參在職時,果然能抑強助弱,用惠政贏得民心。元初元年(114),升為護羌校尉,叛羌懷念他的恩信。

第二年,燒當羌種號多等都投降,才又得到還都令居,通河西之路。這時先零羌豪強在北地僭號,朝廷詔參率領降羌及湟中起義的胡兵七千人,與行征西將軍司馬鈞約期會合於北地攻打他們。

龐參在路上被羌人打敗。已經失了期,於是稱病帶兵回來,犯了詐疾罪召而下獄。

校書郎中馬融上書請求道“:西戎反叛,寇抄五州,陛下同情百姓之疾苦,哀百姓之失業,用盡府庫之財物以養軍隊。從前周宣王時,獫狁侵略鎬和方,孝文帝時,匈奴也入侵上郡,而宣王立了中興之功,文帝建太宗之號。

不只是兩個皇帝有明睿又的天資,也因為有虎將捍衛城池的幫助,所以‘南仲赫赫’,列在《周詩》‘,亞夫糾糾’,載在漢策。前護羌校尉龐參,文武全才,智略遠大,既有義勇果毅的氣節,兼有博雅深謀的天資。

又度遼將軍梁忄堇,前時統領西域,勤苦數年,回來留在三輔,能立功效,閑在北邊,單於降服。現在都關起來,陷於法網。

從前荀林父在必阝打了敗仗,晉侯恢復了他的職位;孟明視在崤喪師,秦伯不廢他的官。所以晉景並赤狄的土地,秦穆公於是稱霸西戎。

應該遠看兩君,使龐參、梁忄堇得到寬宥,的確對折沖有好處,對聖化有幫助。”書奏上,梁忄堇、龐參得到赦免。

後來用龐參為遼東太守。永建元年(126),升為度遼將軍。

四年(129),進朝廷做了大鴻臚。尚書仆射虞詡薦參說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幹,順帝時用他為太尉,錄尚書事。

這時三公之中,龐參名聲忠直,多次被左右所陷害與毀謗,認為所舉用的人有違帝旨,司隸承風案之。這時當會茂才孝廉,龐因被奏,稱疾不得會。

上計掾廣漢段恭因會上疏道“:臣看到道路行人,農夫織婦,都說‘太尉龐參,謁忠盡節,徒因直道不能做違心之事,孤立在群邪之中,自處被中傷之地。’臣還希望在陛下之世,當蒙。

6. 高懷德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高懷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人,周天平節度齊王行周之子。懷德忠厚倜儻,有武 勇。行周歷延、潞二鎮及留守洛都,節制宋、亳,皆署以牙職。晉開運初,遼人侵 邊,以行周為北面前軍都部署。懷德始冠,白行周願從北征。行周壯之,許其行, 至戚城遇遼軍,被圍數重,援兵不至,危甚。懷德左右射,縱橫馳突,眾皆披靡, 挾父而出。以功領羅州刺史,賜珍裘、寶帶、名馬以寵異之。及行周移鎮鄆州,改 信州刺史,仍領牙校。又遷信州刺史,從行周再鎮宋州。 晉末,契丹南侵,以行周為邢趙路都部署禦之,留懷德寧睢陽。會杜重威降契 丹,京東諸州群盜大起,懷德堅壁清野,敵不能入。行周率兵歸鎮,敵遂解去。漢 初,行周移鎮魏博,及再領天平,以懷德為忠州刺史領職如故。周祖征慕容彥超, 還過汶上,宏賜行周甚厚,並賜懷德衣帶、彩繒、鞍勒馬。 行周卒,召懷德為東西班都指揮使、領吉州刺史,改鐵騎都指揮使。太原劉崇 入寇,世宗討之,以懷德為先鋒虞候。高平克捷,以功遷鐵騎右廂都指揮使、領果 州團練使。 從征淮南,知廬州行府事,充招安使。戰廬州城下,斬首七百余級。尋遷能捷 左廂都指揮使、領兵州防禦使,賜駿馬七匹。南唐將劉仁贍據壽春,舒元據紫金山, 置連珠砦為援,以抗周師。世宗命懷德率帳下親信數十騎覘其營壘。懷德夜涉淮, 遲明,賊始覺來戰,懷德以少擊眾,擒其裨將以還,盡偵知其形勢強弱,以白世宗。 世宗大喜,賜襲衣、金帶、器幣、銀鞍勒馬。世宗壹日因按轡準

說實話,妳給的分兒有點少,不可能有人花大力氣給您逐字逐句翻譯的(又沒資料可以讓我復制)。不過幸好我比較喜歡助人為樂,不辭辛苦,所以就把大概意思說給妳聽好了。 第壹段:高懷德字藏用,是真定常山(高俅是宋初高懷德的後代嗎?高俅是水滸傳的人物,他和高懷德有關系嗎?不是,因為高俅的資料實在太少,他的出生日期都不詳。 最近有的專家這麽認為: 高俅的祖先是大唐高麗屬將高仙芝,是高仙芝與高麗妓 女的私生子的後代,隨高仙芝來到中原,但因出生不好,並且壹直被罵為“高麗奴”

---------------------------------------------------

謝謝采納哦

7. 郝景春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譯文供參考:

郝景春,字和滿,江都人。鄉試中舉,授鹽城教諭,因犯過失而罷職歸家。啟任陜西苑馬寺萬守監錄事,後調為黃州照磨,代理黃安縣事。到任剛三日,農民義軍突然來攻城,景春等堅守八天八夜,義軍撤走。

崇禎十壹年(1638),升任房縣知縣。農民起義軍領袖羅汝才率九營之眾向熊文燦請降,文燦同意受降,而汝才又猶豫起來。景春單騎至義軍兵營去勸說,並與汝才及其同黨白貴、黑雲祥歃血為盟。汝才到文燦軍門投降,而所部諸營分駐於竹奚谷、保康、上津,自己與貴、雲祥駐於房縣城郊。當時,鄖陽各縣城墻都被破壞,只有房縣有賴於景春安撫,大體上可以防守。然義軍雜處其間,居民日夜不安。景春與主簿朱邦聞、守備楊道選壹方面修理防禦工事,壹方面與義軍諸營和睦相處。

崇禎十二年(1639)五月,張獻忠在谷城舉兵反明,約汝才壹同行動。景春子郝鳴鑾還是生員,有萬夫不敵之勇,他對其父說:“房縣城為敵攻擊目標,僅疲憊瘦弱的士兵不過二百人,城何以守住?”便穿上鎧甲去見汝才說“:妳難道不念曾與我父親燒香盟誓之言嗎?希望妳慎重,不要與張獻忠壹同作亂。”汝才假意允諾。鳴鑾察覺出汝才的允諾並非真心誠意,回來與道選領兵登城防守,而獻忠所遣前鋒已至城下。鳴鑾等斬義軍將領上天龍,遣使向熊文燦求援,去了十四次,都未見到文燦。

不久,義軍大隊人馬至房縣城下,獻忠兵打白旗,汝才的隊伍打紅旗。忽然兩軍合在壹起並力圍攻。義軍將領白貴、黑雲祥向城上高呼:“把城讓給我們,保證無事。”獻忠又令張大經來勸降。景春在城上大罵,鳴鑾且守且戰,堅持了五天五夜。義軍損失不少,獻忠左足受傷,其心愛戰馬也被殺死。守軍指揮張三錫開北門放汝才入城,城被攻破,道選在巷戰中犧牲。大經促使汝才勸景春投降,景春不肯。又問他府庫財物何在,景春厲聲道“:庫藏若還有財物,妳們也破不了城!”義軍殺壹典史、壹守備來恐嚇他,景春終不屈服,與其子鳴鑾壹道被殺。其仆陳宜和朱邦聞壹家都死。朝廷聞知,贈景春尚寶少卿,建祠奉祀,後又改贈太仆寺少卿。

8. 周敦頤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周敦頤傳》(節選)閱讀——《愛蓮說》同步閱讀

上傳: 黃海龍 更新時間:2012-5-14 18:05:42

《周敦頤傳》(節選)閱讀

——《愛蓮說》同步閱讀

南康市唐江紅旗學校 黃海龍

原文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原名敦實,避英宗諱改焉。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寧①主簿②。有獄久不決,敦頤至,壹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③手版④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無為也。”逵悟,囚得免。

註釋

①分寧: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拋棄,扔棄。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項。

閱讀訓練

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壹處)

有 囚 法 不 當 死

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獄( ) (2)悟( ) (3)得( )

3、說說“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的意思。

4、用自己的話說說周敦頤“將棄官去”的原因。

5、為了突顯人物形象,選文主要寫了周敦頤的哪兩個特點?請結合所學課文《愛蓮說》,用自己的話概括。

參考答案

1、有囚/法不當死

2、(1)案件,(2)明白,(3)獲得、得以

3、有個囚犯按法律不應該死,王逵想要嚴厲地懲辦他。(關鍵字: 法、深)

4、王逵對囚犯的量刑不公正,還不聽取周敦頤的意見。(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5、①善於斷案;②為人正直,剛正不阿。

譯文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縣人。原名敦實,因避諱英宗皇帝舊名而改為敦頤。由於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的推薦,做了分寧縣的主簿。有壹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決,周敦頤到任後,只審訊壹次就立即弄清楚了。縣裏的人吃驚地說:“老獄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薦他,調任他到南安擔任軍司理曹參軍。有個囚犯根據法律不應當判處死刑,轉運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個殘酷兇悍的官僚,大家沒人敢和他爭,敦頤壹個人和他爭辯,王逵不聽,敦頤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辭官而去,說:“像這樣還能做官嗎,用殺人的做法來取悅於上級,我不做。”王逵明白過來了,這個囚犯才免於壹死。

  • 上一篇:居民大病報銷比例是多少
  • 下一篇:KIVEC註冊商標了嗎?還有哪些類別可以註冊?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