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呈不規則卵形多面體。壹端稍鈍且稍大,另壹端漸細。表面光滑,紅褐色至黑褐色,基部有黃褐色或淺黃色臍。質地堅硬,不易碎。橫截面灰白色,角質。氣微,味淡。中藥3-10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或研末敷患處。蒙藥多用丸散劑。
木蓮的根、葉、花、種子均可入藥。木蓮花:開花後,擇目日采摘,陰幹或曬幹。
木蓮種子:8~9月果實成熟時,切下果核,曬幹,打籽,除去雜質。
木蓮根、葉:8~9月采收,曬幹。 1)治療喉痹:木蓮花、蔓荊子各30克,***研細末,每次1克,每日數次,開水送下。
(2)治療小便失禁:木蓮花、小茴香、葶藶子各10克,均炒後研末,每次6克,溫酒調服。
(3)治疝氣:木蓮花(與蘿蔔子同炒)60克,川楝子(與橘核同炒)45克,吳茱萸(酒浸炒
)30克,木香6克,***研細末,每次3-6克,黃酒調服,空腹服。
(4)治瘡癰:木蓮花6克,蒲公英30克,雙子葉草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5)治療骨結核:馬藺子用鐵鍋炒幹,研粉,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兒酌減。另用其
粉2份。凡士林5份,調成軟膏外敷。
(6)避孕:木林子50克,搗碎,加水2碗,煮成1碗,加黃酒250~500克,稍煮,連
渣帶湯調成6份。月經來時服用,每日2次,連服3天。
(7)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木蓮根、蒼術根各100克,白糖50克。加水2000毫升,煮至1000毫
升。每次服70-80毫升,壹日3次。
(8)治療慢性支氣管炎:馬藺根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9)治療月經過多:馬藺子9克,馬藺花9克,石榴皮12克,***研細末,1日分3次服。
(10)麥門冬乙醚。
藥名:安卡。別名:6-甲氧基-2-順-十七烯-1,4-苯醌
功效與作用:本品為放射增敏劑,用於肺癌、食道癌、頭頸部癌的放射治療。
用法與用量:飯後口服,每日2次,每次2粒,放療前後分別服用,小兒酌減。本品應在放療前2~3天服用,連續服用至放療結束。(1)《日華子》:"馬藺,亦作菜食,莖葉同用。"
(2)《本草圖經》:"今陜、定諸郡,利州亦有之,近京師尤多。葉如蔥而長厚,三月開紫藍花,五月果為角,如麻木而赤色有棱,根長而細,通黃色,人取為筆。三月開花,五月采果,陰幹用。說文》雲:李似灌木而小,根可作刷。廣雅》雲:木林,李也。蔡邕,高雲:賴以挺出,則鄭以賴挺為名,誤矣。此物率生於河北平澤,江東頗多,植於階庭,但謂之幹叢,故不知木林也。其花、果皆可入藥。李賢傳:寇先生,宋人好植裏,食其實者。今山民亦單服其實,雲溫,益下,甚效。崔元亮治痹癥咽喉腫痛,取裏花、皮、根**** 十二分,以水壹升,煎六合,去滓含之,細吞汁,差止。"
(3)《本草衍義》:"李時、陶隱居雲:方藥不用,俗人不知,《本經》之註不符家者,若果即木林,則《日華子》謂不宜可作菜食也。蓋木蓮,其葉馬、牛皆不食,因僅出土葉已堅硬,其狀無味,不能勝人食。今不敢以菖蒲為馬齒莧,多曾識之。"
(4)《本草綱目》記載:
麻葉似薤而長厚,三月開紫青花,五月果實為角,如麻大而赤色有棱,根細長,通黃色,人取為筆。三月開花,五月采果,陰幹用。許慎《說文》雲:萊似灌木而小,根可為筆。高雲:河北平澤率生。江東頗多,植於階庭,但呼為幹叢,不知馬薤也。
時珍曰:李草在曠野,地上叢生,壹本二、三十莖,苗高三、四尺,葉在莖中,開花結果。
李字訛。張揖《廣雅》雲:李亦名木林,已明矣。又據:周定王《救荒本草》曰:其嫩苗味苦,炒熟水浸去苦味,油鹽為食,則木蓮亦可作菜矣。寇氏但據《陶說》疑之,乏考矣。
陶不更識藥。寇氏乃據陶說疑之,缺驗矣。
時珍曰:凡藥煎疝用醋拌煎。
氣味甘,平,無毒。鮑生曰:寒。
宋氏曰:山人服之,雲溫,甚效。
主治皮膚寒熱,胃熱,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欲食。久服輕身(《本經》)。止心滿,利大小便,久服皮膚肥厚(《別錄》)。治金瘡、血行、癰腫,有效(《素問》)。治婦人氣血壅滯,產後血暈,壹經不止,崩中帶下,消諸瘡,止衄吐血,開小腸,去酒毒,治黃病,殺蕈毒,敷蛇咬(《大明》),均有效。還可用於治療小腹疝痛、寒積腹中、水痢(時珍)。
附老二、新六味。
喉痹腫痛:"養生易簡方":用理石壹合升麻五分,水壹升,煎三合,入少蜜攪勻,細細啜之,大驗。
《聖惠方》:用木林子二升,升麻壹兩。為末,蜜丸。水服壹錢。又方:木林子八錢,牛蒡子六錢。為末,空心溫水服方寸匕。
水痢:張文仲《備急千金要方》:用木林子,初六日面煮,各等分,為末,空心米飲服方寸匕。若無六六面,常面亦可,牛骨灰亦可。
另壹個方子:木林子、幹姜、黃連各等分,為散,煮湯取二寸方匕,入腹即破也。寒、熱皆治,常用神效,不得輕用。忌豬肉、冷水。腸風下血,有腫塊瘡瘍,破者不治:馬蓮子壹斤(研碎酒浸,夏三日,冬七日,曬幹),何首烏半斤,穿心蓮、牛膝各四兩,為末,以酒浸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壹日三次,見效。(《普濟方》)
花、莖及根、葉,主治去白蟲(《本經》)。治喉痹發明說》:利草、花、實,皆入藥。列仙傳》雲:寇嵩先生為人,好種蠡,食其殼,乃得矣。
時珍說:據《葉叔通日記》雲:北野人患胸腹脹滿,服楝花環涼水服之,即泄數行而愈。
據此,則多服者言有驗,而菖蒲為馬林更無疑矣。
舊三,新七。
眠:李時根壹握,杵臼爛,以水汁之,稍灌之。(
喉痹:木蓮花二兩,蔓荊子壹兩,為末,溫水送服壹錢。
喉痹腫痛,氣絕者:《外臺秘要》:用木蓮根、葉二兩,水壹升半,煎壹盞,細飲,立病。
《聖惠方》:用山根搗汁三合,蜜壹合,慢火煨成穴許,日五七度。壹方:單汁飲之,口噤,灌下。無生者,以刷煎。
砂石熱淋:木蓮花七枚(炙),故筆頭二枚七枚(炙),粟米壹枚(炒)。為末。每服三錢,酒下,日二劑。名曰通神散。
小便不通:木蓮花(炒)、茴香(炒)、葶藶子(炒)為末,每酒服二錢。(十全良方》)
諸癰疽、發背瘡:用鐵掃、用松毛、百草,同水煎服。(乾坤商務》)
面疤:取鐵掃帚,地上落葉,和種子,煎湯常洗,數次自消。(壽王神方》)
面鼻渣:木林子花,杵臼之良。(肘後方》)
面鼻渣:木林子花,杵臼之良:木林子花,杵臼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