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醫聊超能團##把 健康 帶回家##清風計劃#
近日,壹位81歲的張奶奶,因腹瀉、肉眼血尿等癥狀,到當地診所就診時,醫生開具顛茄磺芐啶片予以治療。
服藥後血尿是沒有了,但接下來萬萬沒想到的是,她的頸部、手腕、大腿內側、臀部、腰背部等全身多處皮膚出現圓形或橢圓形水腫,瘙癢明顯,繼而紅斑中央形成水皰或大皰。
前往當地醫院就診, 診斷為“藥物過敏”,予以復方倍氯米松樟腦乳膏、膚癢顆粒等藥物治療。 但是皮疹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多了,而且水腫部位滲液明顯,瘙癢難忍,難以入睡。
張奶奶抱著相信大醫院能治愈自己的希望,來到 益陽市第壹中醫醫院肛腸皮膚科 就診, 診斷為“藥疹(固定型)” ,需住院治療。
經過 益陽市第壹中醫醫院肛腸皮膚科 中西結合精心治療,張奶奶住院6天後,全身多處皮疹大部分已結痂,無明顯瘙癢癥狀,也能安穩入睡了。她對治療效果十分認可,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益陽市第壹中醫醫院肛腸皮膚科專家為您解答:
藥疹又稱為藥物性皮炎,是指通過口服、註射液或皮膚黏膜直接用藥等途徑,進入人體後所引起的皮膚或黏膜的急性炎癥反應。
容易引起藥疹反應的藥物有抗生素、解毒鎮痛類藥物、磺胺類藥物、安眠藥及各種預防接種的生物制品。
1、發病前有用藥史。
2、藥疹有壹定的潛伏期,第壹次發病多在用藥後5—20天內,重復用藥常在24小時內發生,短者甚至在用藥後瞬間或數分鐘內發生。
3、發病突然,自覺灼熱、瘙癢,重者伴有發熱、納差、倦怠等全身癥狀,皮膚形態呈多形性,顏色鮮艷,分布全身或局部,具有對稱性。
1、停用可疑致敏藥物,避免用與該藥結構近似的藥物,註意交叉過敏或多原過敏。
2、多飲水或靜脈輸液,以促進致敏藥物從體內排出。
3、可予以抗組胺藥、維生素C鈣劑等治療,必要時口服潑尼松片,控制癥狀後逐漸減量至停藥。
4、皮損禁忌熱水燙洗或抓撓。
5、支持療法,註意補液和維持電解質平衡等,預防和控制繼發感染,預防過敏性休克喉頭水腫等並發癥。
1、用藥前必須詢問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
2、應用青黴素、頭孢類及抗毒血清制劑時,用藥前要做過敏試驗。
3、用藥過程中要註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遇到全身發疹、瘙癢,要考慮藥疹,及時到醫院診斷、及時處理。
4、服藥期間,多飲水,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