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艾滋病病毒檢測假陽性常見於風濕性疾病,但在胸椎結核中比較少見。患者沒有任何HIV感染的癥狀和體征,只是在術前檢查或輸血前篩查時才被發現。筆者在工作中遇到壹例,現報告如下。
1 病歷摘要
患者男性,14 歲,反復腰痛、體重減輕 1 年多,脊柱後側畸形 1 個多月。患者以前身體健康,無冶金、手術或輸血史。胸椎CR片提示胸椎第八椎體成角,T8椎體明顯變扁,該處軟組織可見腫脹,考慮其余胸椎T8椎體改變為T8結核?椎體嗜酸性肉芽腫?血沈 35mm/1h,TB-Ab 陽性。彩超提示:左頸部皮下低回聲腫塊。抗結核治療4周後,擬行 "T8椎體前病變切除+椎間植骨融合+鋼板固定術",我院術前篩查發現HIV陽性,送縣醫院復查。患者被告知回家休養,等待結果。1 個月後,省疾控中心復檢結果為 HIV 陰性。患者再次被告知接受病竈切除+椎間植入物融合+鋼板固定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癥狀明顯改善。
手術結果:T8胸椎 "豆腐渣樣 "壞死物,椎體壓迫呈楔形,T7、T8椎體下緣、T9椎體上緣骨質疏松,椎間盤退變。
2 討論
1982 年 9 月,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提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的概念,隨後的調查證明這是壹種新的傳染病。1983 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 Montagnier 等人首次調查了壹例艾滋病患者。1983 年,Montagnier 等人首次從壹名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結中分離出壹種病毒,稱為淋巴腺病相關病毒(LAV);1984 年初,Gallo 等人從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中分離出壹種病毒,稱為 PBMC。1984 年初,Gallo 等人從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中分離出壹種名為人類 T 細胞淋巴細胞病毒 III 型(HTLV-III)的病毒。同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 Levy 等人也從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細胞中分離出壹種名為 AIDS 相關病毒(ARV)的病毒。1986 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將 LAV/HTPV 列為世界上最常見的病毒。1986年,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將LAV/HTLV-III/ARV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稱為艾滋病,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CD4+細胞數量減少,繼發機會性感染、腫瘤等,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該病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目前無法治愈。
艾滋病病毒在病毒分類上屬於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目前已發現兩種類型的艾滋病病毒,即HIV-1和HIV-2,它們的病毒結構和傳播途徑相似。HIV-2 主要存在於非洲西部,在歐洲和美洲的壹些感染者身上也檢測到過。與 HIV-1 相比,HIV-2 的毒性和傳播性較低,導致艾滋病的過程較慢,病情較輕。HIV-1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病原體,目前艾滋病研究的重點是HIV-1。
艾滋病疫情分布在世界各地,非洲是艾滋病的發源地和重災區,歐洲和美洲是艾滋病的主要流行區,亞洲的艾滋病疫情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我國自1985年首次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來,至今已有60至80萬人被感染,專家估計,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按目前年均30%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我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將超過1000萬。在非洲壹些國家,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達到總人口的30%以上。因此,艾滋病的防治不僅是挽救個人生命的問題,更是關系到國家存亡的問題[1~6]。
2.1 艾滋病病毒檢測的特異性 艾滋病病毒檢測不同於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檢測,要求非常嚴格,任何診斷上的誤差,包括假陽性或假陰性,都會對受檢者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艾滋病檢測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艾滋病檢測工作管理辦法》和《艾滋病檢測技術規範》(以下簡稱《規範》)進行,檢測實驗室必須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審批合格,從事艾滋病檢測工作的技術人員必須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並持證上崗,診斷試劑應選用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的試劑,篩查出的陽性反應需用特異性試劑。陽性反應需采用更具特異性的方法(如:免疫印跡試驗)進行確證,整個實驗過程要有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
2.2 HIV抗體檢測 國外用於HIV抗體篩查的方法很多,根據檢測原理的不同分為酶聯免疫吸附法、凝集法和層析法,可用於血液、唾液和尿液標本的常規或快速檢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明膠凝集試驗和各種快速診斷試劑是實際中常用的方法。自 1985 年第壹代 ELISA 試劑問世以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封裝抗原已從壹代的全病毒裂解液發展到目前的重組抗原和多肽抗原封裝標記的具有良好靈敏度和特異性的三代雙抗原夾心試劑,檢測亞型包括 HIV-1、HIV-2 和 HIV-1 0 型亞型,窗口期從 10 周縮短到 3~4 周。為避免窗口期傳播,荷蘭、法國等國已開發出第四代重組多肽抗原和抗 P24 抗體包被的雙抗原夾心試劑盒,可同時檢測抗原和抗體,窗口期縮短 2~3 周,但其臨床價值還有待評估。根據《規範》要求,我國采供血機構宜采用ELISA方法進行血液篩查,各醫療衛生機構宜采用ELISA方法進行常規篩查檢測,自采供血單位必須進行HIV抗體檢測,邊遠地區或尚未建立艾滋病篩查實驗室的大型醫院急診手術前,可由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在指定地點用快速試劑進行血液篩查。用 ELISA 試劑或快速診斷試劑進行篩查,如果呈陰性反應,則報告 HIV 抗體陰性;對於呈陽性反應的標本,篩查實驗室應分別用原試劑和不同原理或不同廠家的另壹種試劑重復檢測,如果兩種試劑均呈陰性反應,則報告 HIV 抗體陰性;如果兩種試劑均呈陽性反應,或壹種呈陰性,另壹種呈陽性,則應送往艾滋病確證實驗室進行確證。如果兩種試劑均為陰性,則檢測報告為 HIV 陰性。篩查試劑必須是HIV-1/2混合試劑,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SDA)註冊批準,批準批量檢測,經臨床質量評估,並在有效期內。
由於可能出現假陽性,HIV 抗體篩查反應陽性的標本必須進行確證試驗。國際上有三種確證檢測方法,包括免疫印跡法、條帶免疫測定法和免疫熒光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免疫印跡法。確證試劑必須經 SDA 註冊和批準。免疫印跡試劑包括 HIV-1/2 混合型和單壹型。根據《規範》的要求,壹般先使用HIV-1/2混合型試劑,根據《規範》的基本原則和所用試劑的說明書確定免疫印跡檢測的結果、而測試結果則根據《守則》的基本原則及所用試劑的說明書釐 定。如果沒有 HIV 抗體特異性條帶,則報告為 HIV 抗體陰性;如果有符合 HIV-1 抗體標準的 HIV 抗體特異性條帶,則報告為 HIV-1 抗體陽性。如果出現 HIV-2 特異條帶,則應使用 HIV-2 免疫印跡試劑進行壹次 HIV-2 抗體確認試驗。陰性反應將報告為 HIV-2 陰性;陽性反應將報告為 HIV-2 血清陽性,並應進行核酸測序以進行鑒定。如果出現 HIV 抗體特異性條帶,但條帶類型不足以判定陽性,則判定此人的 HIV 抗體不確定。HIV抗體不確定者應按照《規範》要求進行隨訪,必要時可做HIV-1P24抗原或核酸測定,但結果只能作為輔助診斷依據,確診報告應以血清學隨訪結果為準。
由於唾液檢測試劑的靈敏度和尿液檢測試劑的特異性均明顯低於血液檢測試劑,因此,我國經SDA註冊批準的HIV抗體篩查和確認試劑只能用於血液標本檢測[7,8]。
2.3 HIV 抗體檢測的質量控制 所有實驗必須包括內對照血清和外對照血清。
內部對照質控血清是指試劑盒中提供的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清。內部對照是質量控制的基礎,必須用於每次檢測,且只能用於同壹批號的試劑盒。
外部對照質控血清是實驗室設定的弱陽性對照,壹般是試劑盒閾值(Cutoff)的 2 至 3 倍。血清可以從專業單位購買,也可以由實驗室自行制備。制備方法為:收集 HIV 抗體陽性和陰性血清,56℃滅活 30 分鐘,3000rpm 離心 15 分鐘,弱陽性對照可通過 HIV 抗體強陽性血清與 HIV 抗體陰性健康人血清梯度稀釋獲得,也可與試劑盒提供的陽性和陰性對照血清混合標定獲得,壹般按 1 年使用量配制,用 0.2 μm 濾膜過濾去汙,按 1 年使用量配制。血清用 0.2 μm 濾膜過濾除菌後,按壹周實驗用量分裝、分類、標記、密封,-20℃冷凍。血清不得反復冷凍或解凍,解凍後應在 2 ℃~8 ℃條件下保存,並在 1 周內使用。原則上,每次實驗必須使用外對照質控血清,以監測本實驗的重現性和穩定性,同時了解各批次試劑盒之間的批間差異,繪制質控圖[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