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沖突中,烏克蘭馬裏烏波爾的亞速鋼鐵廠成為雙方爭奪最激烈的地方。由於亞速海鋼鐵廠的建築設施多為鋼筋混凝土,具有很強的抗打擊能力,俄軍出動了很多重型武器,其中就有世界上最大口徑的迫擊炮——“郁金香”迫擊炮。
機動性強
“郁金香”迫擊炮,俄羅斯稱之為2S4迫擊炮,北約稱之為M1975迫擊炮。除了博物館裏躺著的古董“小大衛”臼,“郁金香”算是最臼的了。
郁金香的口徑高達240mm,因為口徑巨大。郁金香雖然是自行迫擊炮,但不能像小迫擊炮壹樣分解成幾個部分讓士兵扛在肩上。
該炮使用的底盤是俄軍裝甲裝備中最常見的GMZ裝甲車底盤,車體焊接鋼板極厚,可以抵禦輕武器的射擊和炮彈碎片的殺傷。上外套是240MM的槍管和連接在槍管上的座板來承受後坐力。
戰鬥時,炮手先在車尾挖座板坑,然後利用車尾的升降裝置,將附著在槍管上的座板從車頂卸入座板坑,利用車體支撐槍管進行射擊。
可以看出,郁金香雖然是自行迫擊炮,但與其他自行迫擊炮不同的是,它不是內置火炮,而是外掛火炮。
所以炮車的尾部升降裝置非常靈活,可以說是壹個“靈活的胖子”。炮手可以通過選擇底板靠在底板坑上的不同位置向前或向後射擊郁金香,避免了小型迫擊炮設置底板時壹旦改變射擊方向就需要重新設置底板坑的弊端。
攻城武器威力巨大。
迫擊炮大,迫擊炮彈也大。普通240MM迫擊炮彈長1.5m,重170kg。所以“郁金香”作戰時,壹般會有專門運送炮彈的彈藥車隨行保護。
需要裝填彈藥時,壹名炮手在車體壹側準備彈藥,裝上底火,將迫擊炮彈擊發,然後與車頂的另壹名炮手配合,用車體側面的升降裝置將炮彈吊入車體頂部導軌。然後,車內炮手操作後舉升裝置將炮管放平,打開炮尾,與導軌對接。
當車頂的炮手將炮彈送入炮管時,車內的炮手關閉炮尾,復位炮管。裝載如此巨大的炮彈需要三個炮手的配合才能完成整個炮兵班。所以郁金香迫擊炮是回填的,炮彈只能遙控發射。
在城市戰中,由於射擊世界的限制,坦克炮和榴彈炮往往打不中目標,火箭炮的大面積火力覆蓋又太奢侈,所以在戰鬥中不時需要間接瞄準、曲線射擊的迫擊炮。
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工事極為堅固,甚至可以抵擋152mm榴彈多次命中,於是240mm迫擊炮又有了用武之地。實戰中,“郁金香”的壹發炮彈可以直接擊穿樓頂,穿過幾層樓的天花板,直達地下室,讓敵人無處藏身,威力著實驚人。
為發射核彈而制造。
那麽俄羅斯為什麽要設計這麽大口徑的迫擊炮呢?迫擊炮主要用於戰場上直接支援步兵作戰。它們是輕型火炮,不是戰術武器,也不是戰略武器。
這個戰鬥級別使用的火炮大部分是營級控制的,不需要太遠的射程和太大的威力,所以世界各國都不會無限制的增加迫擊炮的口徑。而且“郁金香”不是俄羅斯制造的,是蘇聯制造的。
當時蘇聯為了能夠發射核彈,設計制造了“郁金香”。核彈小型化技術壹直是世界核國家競相研究的技術。
核彈中的核裝藥可能會占據很小的體積,但再加上引爆核裝藥的常規裝藥和可以防止核材料泄漏的防輻射外殼,核彈不可能太小。為了承擔發射核彈的任務,“郁金香”的口徑被設計成了驚人的240毫米。
今天,美蘇搞核軍備競賽的時代早已過去,導彈技術也實現了千裏之外的核武器精確打擊。原則上,這樣的重磅迫擊炮應該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在車臣、敘利亞等地的軍事行動中,俄羅斯多次出現“郁金香”的身影。原來這種迫擊炮變成了攻城武器,俄烏沖突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俄軍攻占亞速海鋼廠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