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臭氧
英文名稱ozone
結構或分子式
O原子以sp2雜化軌道形成σ鍵。分子形狀為V形。
電子結構式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48.00
密度氣體密度( 0℃,g/L)2.144;液體密度(-150℃,g/cm3 )1.473
熔點(℃)(固)-251
沸點(℃)(液)-112
性狀
氣態臭氧厚層帶藍色,有特殊臭味,濃度高時與氯氣氣味相像;液態臭氧深藍色,固態臭氧紫黑色。
用途
用於水的消毒和空氣的臭氧化,在化學工業中用作強氧化劑。
制備或來源
主要的制臭氧技術有:電解法、核輻射法、紫外線、等離子體及電暈放電法等幾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是臭氧發生器放電氧化空氣或純氧氣成臭氧,紫外線殺菌燈分解空氣中的氧氣形成臭氧。即應用高能量交互式電流作用空氣中的氧氣使氧氣分子電離而成臭氧。
高錳酸鹽和強酸反應可以生成臭氧[1](O3)。
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壹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 分子式:O3
[編輯本段]臭氧的起源
英文臭氧(Ozone)壹詞源自希臘語ozon,意為“嗅”。
西班牙文名稱為Ozono
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結構,三個氧原子分別位於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頂角為116.79度。
1840年德國C.F.舍拜恩在電解稀硫酸時 ,發現有壹種特殊臭味的氣體釋出 ,因此將它命名為臭氧 。當大氣層中的氧氣發生光化學作用時,便產生了臭氧,因此,在離地面垂直高度15~25千米處形成臭氧層,它的濃度為0.2ppm。臭氧的氣體明顯地呈藍色,液態呈暗藍色,固態呈藍黑色。它的分子結構呈三角形 。臭氧不穩定,在常溫下慢慢分解 ,200℃時迅速分解 ,它比氧的氧化性更強,能將金屬銀氧化為過氧化銀 ,將硫化鉛氧化為硫酸鉛,它還能氧化有機化合物,如靛藍遇臭氧會脫色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氧大,0℃和1×10帕時,壹體積水可溶解0.494體積臭氧。臭氧能刺激粘液膜 ,它對人體有毒 ,長時間在含0.1ppm臭氧的空氣中呼吸是不安全的。臭氧層能吸收大部分波長短的射線(如紫外線 ),起著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作用,但氯氣和氟化物促使臭氧分解為氧 ,破壞了臭氧保護層,成為人類關註的重要環境問題之壹。通常都借助無聲放電作用從氧氣或空氣制備臭氧,臭氧發生器即根據這壹原理制造。利用臭氧和氧氣沸點的差別,通過分級液化可得濃集的臭氧。臭氧是強力漂白劑,用於漂白面粉和紙漿,用臭氧消毒飲用水,水中只含氧,無特殊氣味。它還用於汙水處理。
臭氧極易分解,很不穩定。它不溶於液態氧,四氯化碳等。有很強的氧化性,在常溫下可將銀氧化成氧化銀,將硫化鉛氧化成硫酸鉛。臭氧可是許多有機色素脫色,侵蝕橡膠,很容易氧化有機不飽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極為穩定,其半衰期為2000年。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公裏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
1785年,德國人在使用電機時,發現在電機放電時產生壹種異味。1840年法國科學家克裏斯蒂安·弗雷德日將它確定為臭氧。
在紫外線輻射下,通過電子放射或暴曬從雙原子氧氣可自然形成臭氧。工業上,用幹燥的空氣或氧氣,采用5~25kv的交流電壓進行無聲放電制取。另外,在低溫下電解稀硫酸,或將液體氧氣加熱都可制得臭氧。
臭氧可用於凈化空氣,漂白飲用水,殺菌,處理工業廢物和作為漂白劑。
在夏季,由於工業和汽車廢氣的影響,尤其在大城市周圍農林地區在地表臭氧會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對人體,尤其是對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蝕和損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對農作物或森林有害。
[編輯本段]臭氧的物理性質
性質 數據
分子量 47.99828
沸點?C -111.9
熔點℃ -193
臨界溫度?C -5
臨界壓力atm 92.3
等張比容(90.2K) 75.7
生成熱,KJ/mol -144
在水中的溶解度ml/100ml 49.4
[編輯本段]常用臭氧數據
1、臭氧發生器的規格是按照臭氧產生的重量單位劃分的。臭氧產量的單位是mg/h或g/h(毫克/小時、克/小時),即臭氧發生器工作1小時能夠產生多少重量單位的臭氧。
2、臭氧在空氣中的濃度單位是ppm或mg/m3;臭氧在水中的濃度單位是ppm或mg/L。換算方法:在空氣中時1ppm=2 mg/m3;在水中時,1ppm=1mg/L。
3、臭氧在大氣中達到壹定的濃度時就會造成環境汙染。我國規定在居住環境,臭氧濃度超過0.15mg/m3時就構成空氣汙染;在作業場所,臭氧濃度超過0.2mg/m3時就構成汙染。
4、空氣中的臭氧濃度達到0.01-0.02mg/m3時,人即可嗅知。
5、在對食品廠、藥廠、化妝品廠的生產車間消毒時,在車間潔凈度不超過30萬級時,空氣中的臭氧濃度達到10-20mg/m3即可,並且要密閉作用30分鐘的時間;如果同時需要對車間內已有的設備和物品消毒,臭氧濃度需要達到20-30mg/m3;如果是對10萬級、萬級、局部百級潔凈度的車間消毒時,臭氧濃度須達到30-100mg/m3。在對包裝材料進行臭氧熏蒸消毒時,消毒室/櫃內空氣中的臭氧濃度壹般在50-200mg/m3之間;在對生魚片、蝦仁等水產品進行臭氧水浸泡消毒時,水中臭氧濃度壹般在0.8-1.0ppm之間。
6、常溫常壓混合條件下,瓶裝純凈水用臭氧消毒時,通常1m3/h水需使用3g臭氧,並且水中臭氧濃度需達到或超過0.3mg/L;對瓶裝礦泉水臭氧消毒時,通常1m3/h水需使用6g臭氧,並且水中臭氧濃度需達到或超過0.5mg/L。
7、泳池水用臭氧消毒時,按全池水循環壹次時每小時的水流量確定投放臭氧量,通常是1m3/h水使用1-2g臭氧,然後再投加少量的消毒藥劑。當1m3/h泳池水使用臭氧4g或以上時,池水不再需要投加消毒藥劑,並且池水會變得清澈透藍。
8、水產養殖用水臭氧消毒時,通常是按將池水的壹半循環壹次時,每小時的水流量來確定臭氧使用量的。淡水通常是1m3/h水使用1g臭氧,如果是海水臭氧量可提高到1.5-2g。育苗階段時,臭氧使用量可適當降低。但不論臭氧使用量是多少,在加入過臭氧的水流回養殖池之前,水中的臭氧含量必須降低到0.05mg/L以下。
[編輯本段]臭氧殺菌燈的應用
① 點亮燈後,室內汙濁空氣由於臭氧和紫外線的作用而漸清潔,於是此燈不斷供應新鮮空氣之源泉,在臭氧分解時空氣中的遊離細菌亦被殺滅,可以防止傷風感冒及其它種種以空氣為媒介的傳染病,防止肝炎 、 結核病的傳染。適用於公***場所、交通工具車廂內、中央空調內等消毒殺菌。
② 防臭防黴。在公***場所 、衛生間內點上此燈,不但可以防臭,而且還可以殺滅蒼蠅、蚊子等幼蟲。在陰暗潮濕的房間內,可防止物品變黴。
③ 在醫院的手術室 、無菌室內的應用。
④ 食品衛生除殺菌消毒外,可延緩食物變質。
⑤ 水消毒。可以殺滅水中的細菌,不產生永久性殘余物質、不產生致癌物質,水無異味等優點。紫外線臭氧殺菌燈點燃後,要特別註意對人的眼睛保護,不宜照射人體。另外,有的物品不宜用紫外線臭氧殺菌燈進行消毒殺菌,因此,可以使用無臭氧紫外線殺菌燈,天津瑞森特紫外線設備有限公司已采用摻鈦石英玻璃,在燈點亮時可以濾掉產生臭氧185nm波長的光,使該燈不產生或產生極少臭氧。
[編輯本段]愛恨交加說臭氧
大氣中臭氧層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作用現已廣為人知——它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動植物免遭這種射線的危害。為了彌補日漸稀薄的臭氧層乃至臭氧層空洞,人們想盡壹切辦法,比如推廣使用無氟制冷劑,以減少氟利昂等物質對臭氧的破壞。世界上還為此專門設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由此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護的臭氧應該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如果大氣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氣中的臭氧聚集過多,對人類來說臭氧濃度過高反而是個禍害。
臭氧是地球大氣中壹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還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對阻擋紫外線有壹定作用。但是,近年發現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有快速增高的趨勢,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這些臭氧是從哪裏來冒出來的呢?同鉛汙染、硫化物等壹樣,它也是源於人類活動,汽車、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汙染源。在車水馬龍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氣略帶淺棕色,又有壹股辛辣刺激的氣味,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光化學煙霧。臭氧就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轉化而成的,比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隨著汽車和工業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汙染在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國的許多城市中成為普遍現象。根據專家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估計,到2005年,近地面大氣臭氧層將成為影響我國華北地區空氣質量的主要汙染物。
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水平時——這也是許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導致人皮膚刺癢,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引起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癥狀;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於,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
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可助人又會害人,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壹把保護傘,有時又像是壹劑猛烈的毒藥。目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目前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汙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編輯本段]臭氧解除農藥殘留的基本原理
臭氧是壹種強氧化劑,農藥是壹種有機化合物,臭氧消毒水通過強氧化破壞有機農藥的化學鍵,使其失去藥性,同時殺滅表面的各種細菌盒病毒,達到解毒目的。
食堂果蔬餐具消毒機是利用臭氧的特性與性能而開發研制的壹種食堂專用設備,此設備能快速殺菌、消毒除臭而且在短時間內產生高濃度臭氧水,保證食堂飯菜食用安全。此類設備壹般采用臭氧殺菌燈或臭氧機實現。
1、可有效降解大米、蔬菜、瓜果中的農藥殘留,延長保存期。
2、用於餐具消毒、空氣消毒、冰櫃及貯藏室消毒,除異味、防黴,可有效地殺滅細菌、病毒,預防疾病的傳播。
臭氧是氧的同素異構體,為強氧化劑;其降低農藥,去除細菌效果是氯氣的1.5倍,其殺菌速度比氯氣快600—3000倍。臭氧在室溫下自然衰變為氧氣,衰變期為15分鐘到25分鐘。臭氧在水中則迅速轉化為“生態氧”,而且沒有殘留問題。臭氧是高效、快速的除藥殺菌劑。它可以迅速地在短時間內使農藥殘留物化解,使細菌、病毒迅速被消滅。
臭氧不僅具有消毒、滅菌、除臭、脫色等作用,而且還有改變植物呼吸狀態,激活植物細胞,解毒,分化有機不純物質等等許多有益於人類和環保“正向化”作用。臭氧通過水介質能有效地降低和殲滅在膳食物中的農藥、化肥和生物激素殘毒及各種病菌、病源菌,降低汙染對人類的危害。
1)用臭氧機產生的臭氣水浸泡蔬菜、水果,可由表及裏的殺滅細菌、病毒,降解化肥、農藥殘留,激活植物細胞,使您吃到天然滋味、營養豐富的果蔬,吃起來更放心,其農藥殘留可去除95%以上,營養不流失,保鮮時間長。
2)用臭氧機產生的臭氧水浸泡肉雞、生肉、凍魚、凍蝦,可殺滅屠宰、運輸過程中攜帶的有害病菌,降解飼養過程中吸收的生物激素、抗生素、荷爾蒙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還可去除腥味,讓您吃上放心的雞、魚、肉、蛋,味道更加鮮美。
3)用臭氧機產生的臭氧水可漂白衣物表面的臟汙及染劑的顏色,並可殺菌及分解雜質,減少水源汙染,不會有化學洗滌劑殘留而刺激皮膚,又有預防皮膚病和香港腳等效果。
4)將米用水淘凈,可降解農藥化肥殘留,再用O3凈化水煮飯。煮出的米飯香醇可口,富有營養。(不要使用鋁制品容器)
由於臭氧最終將還原於氧氣和水,不留任何殘余物質,因而對環境無任何汙染。
5(臭氧以其強氧化性、殺菌性、易分解性和無殘留的特性,使它在去除農藥殘留、殺菌消毒、防腐保鮮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無菌藥品生產環境的空氣潔凈級別要求:為了達到上述要求,我們應選擇什麽樣的凈化滅菌工藝呢?當前有四種滅菌方法。其中臭氧滅菌是其中的壹項重要方法。但無論用什麽樣的消毒方法,都要達到上述規定,臭氧滅菌也不例外。臭氧作為壹種取代傳統消毒方法的消毒手段,人們對它的要求更嚴而且更為省事易行,否則,就難以立足。
[編輯本段]臭氧在餐飲業中應用的主要優點
臭氧在餐飲業中消毒方式靈活、成本低廉、效果明顯、無副作用。
壹、臭氧消毒方式 :1 、運用臭氧水清洗浸泡;2 、運用臭氧氣消毒;
二、臭氧消毒的優勢
1 、 不僅可對餐具消毒,更具備其它消毒設備和方法不具備的(對餐飲場地及廚用設備消毒能力), 降解果蔬殘留農藥及肉制品中含有的有害激素,避免食物中毒現象的發生。
(1)臭氧氣可直接對廚房、飯廳、刀廚具、冰箱、菜架、養殖地、儲物室消毒,也可用臭氧水清洗消毒;
(2)臭氧氣或臭氧水可用於那些不能耐高溫的餐具消毒,例如 塑料、彩瓷制品等。
(3)臭氧水洗菜,可降解果蔬中的殘留農藥及肉類制品的有害激素 。
2 、臭氧消毒所需時間短,操作簡單,消毒後無需再清洗,若要對 100 件餐具消毒(供 8-10 人用餐):
(1)常規程序需用約140分鐘,流程如下:
去汙(15分鐘)清毒浸泡(90分鐘)清洗(15分鐘)消毒櫃消毒(20分鐘)使用
(2)若用臭氧氣消毒,壹般只需38分鐘。流程如下:
去汙(15分鐘)清洗(15分鐘)消毒浸泡(8分鐘) 使用
(3)若用臭氧水消毒,僅需30分鐘。流程如下:
去汙(15分鐘) 清洗消毒浸泡(15分鐘) 使用
3 、臭氧消毒無有害殘留物、無二次汙染。
臭氧消毒後自行分解為氧氣,無異味、無汙染,而且消毒全面、效果好。
4 、臭氧消毒使用成本低。
臭氧消毒主要以空氣作原料,耗電比消毒櫃低許多,臭氧消毒後餐具可直接使用,無須烘幹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認為是壹種氧化反應。
(1)臭氧對細菌滅活的機理:
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臭氧還作用於細胞內的核物質,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
(2)臭氧對病毒的滅活機理:
臭氧對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體殼蛋白的四條多肽鏈,並使RNA受到損傷,特別是形成它的蛋白質。噬菌體被臭氧氧化後,電鏡觀察可見其表皮被破碎成許多碎片,從中釋放出許多核糖核酸,幹擾其吸附到寄存體上。臭氧殺菌的徹底性是不容懷疑的。
[編輯本段]有關臭氧的科學發現
破壞臭氧層,危害我們每壹個人。
紫外線從多方面影響著人類健康。人體會發生如曬斑、眼病、免疫系統變化、光變反應和皮膚病(包括皮膚癌)等。皮膚癌是壹種頑固的疾病,紫外線的增長會使患這種病的危險性增大。紫外線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去破裂雙鍵。中短波紫外線會透人皮膚深處,使人的皮膚產生炎癥,人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受到損害,使正常生長的細胞蛻變成癌細胞並繼續生長成整塊的皮膚癌。也有說太陽光滲透進皮膚的表層。紫外線輻射轟擊著皮膚細胞核內的DNA基本單位,使許多單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這些毛病的修復過程可能會出現不正常,從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已證實廠非黑瘤皮膚癌的發病率與日曬緊密相關。各種類型皮膚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膚癌的可能,但在淺色皮膚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動物實驗發現,紫外線中,紫外線B波長區是致癌作用最強的波長區域。
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即紫外線B增強2%),基礎細胞癌變率將增加約4%。近來的研究發現,紫外線B可使免疫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有的實驗結果表明,傳染性皮膚病可能也與由臭氧減少而導致的紫外線B增強有關。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皮膚癌的發病率將增加5%-7%,白內障患者將增加0.2%—0.6%。自1983年以來,加拿大皮膚癌的發病率己增加235%,1991年皮膚病患者已多達4.7萬人。美國環保局局長說,美國在今後50年內死於皮膚癌者,將比過去預計的增加20萬人。澳大利亞人喜歡曬日光浴,把皮膚曬得黑黑的。盡管科學家反復告誡多曬太陽會導致皮膚癌、他們對黑膚色還是樂此不疲。結果,直到澳大利亞人皮膚癌的發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時,才醒悟過來。全世界患皮膚癌的人已占癌癥患者總人數的1/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警告說,如果地球的臭氧層會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並變薄,那麽到2000年時全世界患皮膚癌的比例將增加26%,達到30萬人。如果下個世紀初臭氧層再減少10%,那麽全世界每年患白內障的人有可能達到160萬-175萬人。
受紫外線侵害還可能會誘發麻疹、水痘、瘧病、疤疹、真菌病、結核病、麻風病、淋巴癌。
紫外線的增加還會引起海洋浮遊生物及蝦、蟹幼體、貝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滅絕。紫外線照射結果還會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視眼,成千上萬只羊雙目失明。
紫外線B削弱光合作用 根據非洲海岸地區的實驗推測,在增強的紫外線B照射下,浮遊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約5%。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通過消滅水中微生物而導致淡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並因而減弱了水體的自凈化作用。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殺死幼魚、小蝦和蟹。如果南極海洋中原有的浮遊生物極度下降,則海洋生物從整體上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有的浮遊生物對紫外線很敏感,有的則不敏感。紫外線對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壞程度有100倍的差別。
嚴重阻礙各種農作物和樹木的正常生長 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麥,對紫外線B有較好的抵禦能力,而另壹些植物如萵苣、西紅柿、大豆和棉花,則是很敏感的。美國馬裏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中心的特倫莫拉用太陽燈對6個大豆品種進行了觀察實驗,結果顯示其中3個大豆品種對紫外線輻射極為敏感。具體表現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下降,造成減產,同時也使大豆種於蛋白質和油脂含量下降。大氣臭氧層損失1%,大豆也將減產1%。
特倫莫拉還用了4年時間,對高劑量紫外輻射給樹木生長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木材積累量明顯下降,它們的根部生長也因而受阻。
對全球氣候的不良擾亂作用 平流層上層臭氧的大量減少以及與此有關的平流層下層和對流層上層臭氧量的增長,可能會對全球氣候起不良的擾亂作用。臭氧的縱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氣變暖,並加劇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的溫室效應。
光化學大氣汙染 過量的紫外線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結果又帶來新的汙染——光化學大氣汙染。
臭氧分子結構:中心有個3中心4電子的派鍵,4個電子被3個氧原子***用,另外兩黑線邊式正常***價鍵,臭氧分子是不對稱的所以是極性的。
但要註意:臭氧和二氧化碳雖然電子式類似,但分子結構不同。臭氧是折線形,二氧化碳是直線形。對此的解釋要用到大學的無機化學知識。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在地球南極洲上空的巨大臭氧空洞在9月份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原先的旋渦狀變成了兩頭大、中間小的“變形蟲”形狀。
雖然這兩年,臭氧空洞面積看上去在縮小,但科學家警告說,目前就斷言臭氧層在“修復還原”還為時尚早。航空航天局的臭氧專家包羅-紐曼介紹,大氣層的溫度不斷上升造成了空洞的縮小。在2000年,南極洲的臭氧空洞面積曾經壹度達到280萬平方公裏,相當於3個美國大陸的面積;在2002年9月初,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估算,空洞縮小到150萬平方公裏。
澳大利亞壹個臭氧層研究小組曾向全世界報告了壹條好消息:由於環保措施這些年來得到有效地執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斷縮小,預計到2050年之前,這個“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補”上了。
據報道,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壹直是困擾全世界環保人士的難題之壹。最嚴重的時候,臭氧空洞的面積曾壹度有3個澳大利亞那麽大。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吞噬”臭氧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大氣層中的氯氟烴——壹種含有氯、氟、碳三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俗稱“氟裏昂”)。
為了防止臭氧空洞進壹步加劇,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1990年各國制定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對氯氟烴的排放量規定了嚴格的限制。如今,這些年來環保組織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臭氧又回來了!澳大利亞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大氣研究專家保羅·弗雷舍激動地說:“這是壹條重大新聞。我們期待這壹天已經很久了!”他說,雖然影響臭氧空洞縮小進度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等,“但我們在將各種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之後,得出了這壹結論: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不出50年便會完全消失”。
據悉,從50年代起,隨著電冰箱和空調(氯氟烴的主要生產源)的大量普及,大氣層中的氯氟烴含量逐年遞增,到2000年達到峰值。後來,由於新型無氟冰箱的誕生,氯氟烴含量才開始明顯下降。
科學家發現土壤中的臭氧抑制植物生長
歐洲科學家的壹項聯合研究發現,臭氧層是使地表生物免遭太陽紫外線危害的天然屏障,但土壤中的臭氧卻是植物生長的大敵,它能抑制各種植物的生長,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臭氧是大氣中自然產生的壹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無色氣體,絕大部分臭氧存在於離地面25公裏左右處的大氣平流層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臭氧層。臭氧量往往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不同。
法國研究人員介紹說,天空中的臭氧層能夠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而當臭氧存在於土壤中時卻是壹種嚴重的汙染。最新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光照越強的地方,土壤中臭氧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對於農作物造成的損失越大。
法國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土壤中臭氧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產品等礦物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氮氧化物,這些氮氧化物在空氣中四處漂浮,其中的部分氧原子慢慢地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構成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臭氧。他們強調說,太陽光照能夠加速這種化學反應,因此在氣候不同的地區,土壤中臭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程度也不壹樣。 在水處理系統中,水箱、交換柱以及各種過濾器、膜和管道,均會不斷的滋生和繁殖細菌。消毒殺菌的方法雖然都提供了除去細菌和微生物的能力,但這些方法中沒有哪壹種能夠在多級水處理系統中除去全部細菌及水溶性的有機汙染。目前在高純水系統中能連續去除細菌和病毒的最好方法是用臭氧。
1905年起,臭氧就開始用於水處理。它較用氯處理水優越,能除去水中的鹵化物。此方法在國內水系統中的應用僅處於起步階段。在國外,這種消毒方式已非常普遍,這是由於臭氧不會產生有害的殘留物。
使用臭氧消毒並在用水點前安裝紫外燈減少臭氧殘留,是制藥用水系統、尤其是純化水系統消毒的常用方法之壹。
[編輯本段]臭氧的用途
(1)化學性質及功效
臭氧(O3)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它是壹種具有特殊氣味的淡藍色氣體。分子結構呈三角形,鍵角為116°,其密度是氧氣的1.5倍,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氣的10倍。臭氧是壹種強氧化劑,它在水中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07V,僅次於氟(2.5V),其氧化能力高於氯(1.36V)和二氧化氯(1.5V),能破壞分解細菌的細胞壁,很快地擴散透進細胞內,氧化分解細菌內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須的葡萄糖氧化酶等,也可以直接與細菌、病毒發生作用,破壞細胞、核糖核酸(RNA),分解脫氧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質、脂質類和多糖等大分子聚合物,使細菌的代謝和繁殖過程遭到破壞。細菌被臭氧殺死是由細胞膜的斷裂所致,這壹過程被稱為細胞消散,是由於細胞質在水中被粉碎引起的,在消散的條件下細胞不可能再生。應當指出,與次氯酸類消毒劑不同,臭氧的殺菌能力不受PH值變化和氨的影響,其殺菌能力比氯大600-3000倍,它的滅菌、消毒作用幾乎是瞬時發生的,在水中臭氧濃度0.3-2mg/L時,0.5-1min內就可以致死細菌。達到相同滅菌效果(如使大腸桿菌殺滅率達99%)所需臭氧水藥劑量僅是氯的0.0048%。
這類問題 您完全可以直接到百度百科上查看。請參照以下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