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學會英語"、"英語速成法 "等文章和小冊子,曾讓多少年輕人為之欣喜若狂,如獲至寶。
三個月能學好英語嗎?首先要知道的是,三個月到底能不能學好英語。任何語言學家都會回答:不,不能。
沒有快速學習英語的方法。但是,學英語要講究方法,整天背書,世界上那麽多書,妳能背下來嗎?所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壹定要堅持 "背單詞 "的學習方法。"背單詞 "的學習方法有兩種,壹種是 "聽廣播",壹種是 "看電視"。靠早晚收聽國外的英語廣播,而不看報不看書不註重語音和語言知識的積累,妳能聽懂嗎?壹位碩士研究生曾對我說:"我連續聽了七年的國外英語新聞廣播,現在還是上不了什麽水平,總是那幾樣。"這種硬著頭皮練聽力的精神確實可嘉,但他並沒有找到學習英語的方法。
學習英語要註意三點,這就是我所說的三點法:
第壹,註意某些單詞的特殊功能。
第二,要不斷提高識別和使用短語的能力。
第三,要大量積累各種英語句型。
大多數學習英語的年輕人往往喜歡逐字逐句地理解英語,這是因為他們受到評價和表達方法的幹擾,這是最常見的缺點之壹。有些青少年過於重視單詞,認為單詞越多,英語就越能聽懂。
有壹篇文章寫道:"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用'單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單詞 "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壹篇關於前蘇聯亞美尼亞地震的文章刊登在壹本外國雜誌上,其中有壹句話是這樣寫的:"恐怖的程度怎麽誇張都不過分"。言下之意是,有壹些恐懼,但恐懼並不多。這種理解就是 "對號入座 "的問題。還有壹些句子,比如 "You cannot eat too much.",很多人把它翻譯成 "妳不能吃得太多"。其實,這兩個句子是同壹個句型的不同表達方式。前者應理解為 "恐怖得無法形容",相當於恐怖得無法形容;後者的意思是 "妳盡量多吃壹點"。
壹位名叫西德尼-夏皮羅的外國朋友曾對中國外文報紙的用詞提出過中肯的意見。這位朋友認為,瀆職不能用來指某些幹部濫用職權、無法無天。關於這種行為的用詞,應該用misfeasance或malfeasance,而瀆職僅指玩忽職守、處理不當等,純屬普通公民的民事錯誤。
某些詞語具有很強的概念性和成語性。我認為這是壹種非常好的英語教學方法。至少,妳可以看到單詞並不是孤立的語言構件。
下列兩個句子都是錯誤的,因為作者不了解這個特定的單詞的功能,所以不方便。
1.錄音機促進了外語學習。
2.現代發明的出現為家務勞動提供了便利。現代發明的出現為家務勞動提供了便利。
首先,facilitate這個詞需要動名詞作賓語,而這兩個詞往往是成語。其次,該詞幾乎不用被動語態。
1.錄音機有助於學習外語。
2.現代發明方便了家務勞動。
當然,這樣寫也是錯誤的。
是她方便了辦公室的工作。
因為 "方便 "不能作主語。
某些單詞的特殊用法需要花大力氣去學習。有人說:"我說的英語外國朋友都能聽懂,何必太講究。"是的,例如,如果妳對外國朋友說:"這個蘋果很好吃"。我想任何壹個會說英語的外國朋友都會聽得懂,而且非常清楚。但他們不會。他們根本不會在 nice 後面使用被動語態,試試看!同樣,我從來沒聽過壹個中國人說 "這個蘋果真好吃"。這句話誰都能聽懂,只是感覺不像中國話。
值得壹提的是 1987 年全國高等院校統壹招生考試中的 MET 測試題。其中壹道選擇題是45.多穿點衣服,妳_________,只穿壹件襯衣覺得冷。
(A. 能 B. 可以 C. 會 D. 必須)
據我所知,真正必須的人很少,因此丟分的人也很多。
can be 常被解釋為 "有時會變成";could be 和 would be 只是時態和語態問題,而 must be 是壹個概念問題。在英語中,"may not have "的概念是在壹定的時域中表達的。must be只用於現在的情況,而must have則用於過去的情況,其相對短語是cannot be、cannot have、may not have和may not have。這些短語的意思純屬推理範疇。
在我國,我個人認為應該嚴格要求每壹位中學英語教師至少學習壹點新概念英語。上述短語(具有很強的時域概念)應該很清楚地傳授給學生。這也是 MET 試題中比較突出的壹個要求--測查廣義英語水平。但是,很多人並不理解出題者的匠心獨運,也就沒有深究下去。
我們在學習英語短語(包括大量的習語)時,切不可依靠大量的練習來解決問題。首先要理解並形成概念。整天做 A、B、C、D 的多項選擇,會使人的智力萎縮。壹些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某種練習重復10次,其效果就會降低到練習前的初始水平。
1988年10月28日的《中國日報》英文版第8版有這樣壹段話:
"紹興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它擁有壹批名牌傳統產品,......"
這段文字通俗易懂,但至少有五個人來問我,字典上說 "誇耀 "的意思是吹噓、誇耀(《新英漢詞典》第124頁),這似乎說不通。我們不能說 "紹興有許多著名的傳統產品"。的確,在很多場合,"誇耀 "等於 "吹噓",有 "過於驕傲地說 .... "的意思。但是,也有人說:"約克市可以誇耀的歷史建築很多"。顯然,"誇耀 "被解釋為"(自豪地)擁有",而不僅僅是說得太自豪。
英語短語,非常復雜:有的短語有十多種解釋,有的根本不是被動,卻有被動的內涵,有的不以人做主語,有的不以地點、場所做主語......,真想再說壹遍,哪裏有什麽 "速成法"!
我曾經讓大學生翻譯過兩個句子,壹個是 "鄭孝同先生家昨晚著火了"。另壹句是 "鄭孝同先生昨晚可能死了"。
1.鄭先生家昨晚失火了。
2.鄭先生昨晚壹定死了。
需要指出的是,"說不定 "應指火災、鬥毆、疾病等的爆發,不能以人或地為主語(指爆發短語的用法),應改為:"昨天晚上鄭先生家發生了火災:昨晚鄭先生家失火了。
"爆發 "的意思也叫 "爆發"。爆發 "的意思不算。妳得知道這個短語怎麽用,否則就不是英語了。
單詞知識少,短語知識少,句型知識少,就寫不出下面這樣的普通句子:
(立意:他連衣服都沒脫就跳下水救人。)
他跳水救人(A)連(B)都沒顧得上(C)脫衣服(D)。
(A)、(C)是短語,解釋為(A):互相救助;(C):費心,照顧。(B):是句型,解釋為 "甚至不......(後接動名詞)"。(D):是詞的用法,條帶作及物動詞後接賓語。
另壹個例子:
Nothing is so (A) bad but (B) it might have been worse.(C)
(A)和(B)是句型,(C)是短語。短語的意思不太可能猜到,甚至可能在字典中也查不到;它們是按字面意思解釋的,而不是作為句子解釋的。
短語 might be (or do) worse 是壹個虛擬結構,意思是 "不是最糟糕的"。因此,整個句子的意思是:"事情可能(或做得)更糟,但還不是最糟糕的。這裏的但是 + 肯定 = that + 它可能不會更糟。
再看看這個句子:與其說是(A)時間告訴我們(B),不如說是(C)我們使用它們的方式(D)。
(A)和(C)是同壹個句型。
與其說"......",不如說"......"。(B)是詞語用法,不能理解為 "說 "或 "說",而應理解為 "發揮作用"。(D項是壹個短語,指的是方式。
全句為不同的不是時間,而是我們使用時間的方式。
積累大量的句型和短語,註意某些詞的具體用法,是學好英語的必經之路。相反,不加手段的所謂泛讀是最浪費時間的。至於泛讀之後勾選的所謂閱讀理解題,更是毫無用處。要知道,適用於英語國家的教學方法並不適用於中國,英語是壹門外語,並不是所有的洋貨都是靈丹妙藥。比如,那家店有什麽特色嗎?英美的中學生都能聽懂這句話,但我們的中學生卻要花大力氣。首先,他們要明白獨特的意思,即使查字典也查不出來。我們說 "那家店裏有什麽好吃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我們並不擅長使用 unique,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表達方式,而不是復雜的答案。
泛讀,如果建立在泛讀的基礎上,那就等於不讀。很多大學生沒有腳踏實地的精神,張口就是 "新概念英語很簡單,都是小故事,我壹晚上十來個就能讀懂。"讀懂是壹回事,能否熟練運用又是另壹回事。有人常說,英語900句太簡單了,沒什麽好學的。在我看來,要學好這 900 句英語,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要學的東西也很多。東南亞國家不是有很多人還在學嗎?他們不這麽認為--"沒什麽好學的"。
在我看來,廣告要學,路牌要學,體育術語要學,藥品說明書要學,電影對白、商務談判、公關用語也要學,要學的東西很多。
武漢壹所實驗學校的外語教師給我來信說,漢口市江岸區為高三學生出了壹套題,老師問:"為什麽B選項不對"。(標準答案D為正確答案。)(標準答案D為正確答案。)
我不知道_______。
A. 他是誰 B. 他叫什麽名字
C. 他住在哪裏 D. 他是怎麽來到這裏的
老師的信中說:"妳叫什麽名字?亨利是我的名字'。B. 應該說得通"。
其實,這是壹個賓語從句的語序問題,也是壹個句型問題。"他叫什麽名字 "和 "他叫什麽名字 "屬於兩種不同的句型,完全是兩碼事。
漢語表達對英語短語的識別和運用的幹擾不容忽視。
當男人吻她時,緊張的女孩不知如何是好,她既興奮又害怕。
有人說改寫成 "興奮的",也有人說用可怕的。其實,英語短語根本不用 "how to do with "來表達 "what to do",而只用 "what to do"。
事實上,英語短語根本不用 "how to do with "來表達 "what to do",而只用 "what to do"。
如果只是參加某種考試,很容易學會使用 enjoy。例如,大多數工人都喜歡在公共場合問 ______(ask)問題。妳會毫不猶豫地寫下 "問"。
如果妳說:創造性的工作並不______。是使用 "享受",還是 "熱衷於"、"呼籲"、"欣賞"?是用 "享受",還是用 "感召"、"欣賞","享受 "是主語,"感召 "是主語。"享受 "從來不是人的主語,"感召 "大多是物的主語。只教 "享受 "而不教 "訴諸 "的老師是個糟糕的老師。這與教must be、must have,而不教cannot be、cannot have(可能沒有)壹樣,都是不稱職的。
我曾多次介紹詞語的特殊用法、句式和短語的有機構成,說明語言是需要下功夫學習和模仿的。我國許多著名的語言學家都反復強調 "模仿 "二字,但從來沒有壹位語言學家主張 "即學即用"。
目前,所謂的 "英語超速成法 "仍然大行其道,報紙上也大書特書。英語 "速成法 "其實帶有明顯的嘩眾取寵的商業氣味,再加上 "超級 "壹詞,就從根本上拆穿了騙局,淪為超級騙局。
由於現在的外行先生把掌握許許多多的單詞作為攻克英語的先決條件,背單詞也就成了壹種潮流。其實,我想告訴年輕的朋友們,經過概率分析,最常用的100個單詞覆蓋了口語和書面語的20%,1500到2000個單詞要占其日常出現概率的85%,而剩下的幾千個單詞出現概率不到15%。這裏必須嚴肅指出的是,單詞不等於英語,單詞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單詞堆不是語言。
單詞在英語中有兩種身份:壹種是普通詞,如書桌、玻璃、膠卷等;另壹種是特殊詞,如完成、需求、價值等。後壹種單詞涉及很多工作。後壹類詞涉及用法問題。